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物理实验会经常使用到电池,放完电的电池如何处理呢?针对大部分教师选择报废的处理方式,笔者尝试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简单充电器,可将放完电的电池充电,反复使用.现将其原理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设计一种镍氢-镍镉智能快速充电器,四节电池独立控制,可单独充电.综合应用O△V电压及温度控制策略,为保护电池使用寿命,充电过程中及时检测是否存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异常,并自动停止充电.为防止过冲,采用高灵敏度的O△V检测策略,能及时检测电池是否充满,一旦电池充满便转为涓流充电.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手电筒里的电池反装后一定可以防止耗电吗?对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根据合上开关后,灯泡亮与不亮来判断是否耗电,这种判断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利用高中物理的全电路欧姆定律来回答这个问题.一般的手电筒,有使用一节电池的,也有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四节电池的等.对使用一节电池的手电筒来说,不存在电池反装的问题,而两节、三节、四节等电池的手电筒则存在电池反装的问题.下面就两节、三节电池的手电筒来回答上面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两节电池的手电筒来照明,两节电池的手电筒正图1常工作的电路…  相似文献   

4.
多功能充电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由LM317组成的一种自动充电器, 电路简单,对外输出电压为可调节,带LED显示,限流,有放电功能.可对镍氢、镍镉及锂电池进行充电.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独立光伏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发电功率不稳定等因素。同时分析了直接利用PI算法对VRLA蓄电池实现三段式充电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与三段式充电相结合的充电策略,据此设计制作了以XC164CM单片机为核心的Boost拓扑结构为框架的太阳能充电器,给出了三阶段充电的具体软件实现方法。为了验证该策略的充电效率和正确性,对12 V 100 A·h的铅酸蓄电池进行充电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接入MPPT装置后,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比无MPPT装置情况下充电电流要高,蓄电池所接受的功率有了一定的提高,该太阳能充电器的充电效率达到88.2%,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铅酸蓄电池的常规充电法是小电流充电法,电池的初次充电时间为72小时,补充充电的时间为15-20小时,很不经济。而且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水解反应激烈,拆出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同时水解反应也使电池极板受到腐蚀,造成极板脱落,影响电池寿命。叨年代以来,有些报刊发表过“快速充电器”的文章,在充电机中使用了多只接触器,这种带大电流的触点多导致可靠性变差,且有的充电器还分火线与地线,对使用造成不便。本充电机不用接触器,不分火线与地线,采用程控脉冲方式大电流充电,使电池的初次充电时间为2-6小时,补充充电时间为…  相似文献   

7.
根据锂离子电池充电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凌阳SPCE061A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器.它能自动判别所充电池的状态,通过PWM实现充电控制,不仅满足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要求,并且实现对电池的有效保护,达到了对锂离子电池智能充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Ni-MH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充电电池,具有能量比大、重量轻、温度特性好等特点,并且与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等传统电池相比,它对环境污染更小,被称为绿色电池,如今Ni-MH电池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设计是一个以GM6802芯片为基础的快速充电电路,通过GM6802控制外部恒定电流充电回路,检测充电电压以及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实现对1~20节的串联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管理,在进行理论分析之后,搭建电路对2节电池进行电路充电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设计电路不但能够很好地实现镍氢电池的快速充电,而且能够精确判断镍氢电池充满状态。  相似文献   

9.
快速充电器     
电池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废旧电池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于是我们在学校设立了“废旧电池回收桶”,我专门负责清理工作。从回收的数量上来看,98%以上是一次性使用的碱性电池,其上有“勿将电池充电或弃于火中”的标注。我就想:如果碱性电池也可以充电再次使用的话,扔的人不就少了吗?我查阅了大量有关充电器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分解现有的充电器内部构造和元件,拆解分析计算机开关电源,画出了设计草图,选购了元器件后我便正式动工了:用一次性碱性电池和镍镉、镍氢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试验,经过反复修改,最终…  相似文献   

10.
可充电电池及其充电器的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目前国内外可充电电池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各种充电方法和一种典型的充电器实用线路。  相似文献   

11.
铅蓄电池和镍镉可充电电池用恒定电流充电,能有效地增加电池反复充电的次数及每次充电的容量,延长其使用寿命。我们用稳压集成块7805组成的恒流充电器,电路如图所示。交流电经整流滤波后,通过可充电电池组加在7805的输入端,在输出端就可以获得Uc=5V的稳定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充电器辅助控制电路,并对电路进行了分析.该控制电路能够在电池充电到理想状态时自动断开交流电源及电池与电路的连接,有利于保护电池及充电器,同时还能够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3.
炫讯     
《少年电脑世界》2013,(9):20-21
1.短裤也能充电淀粉们是不是经常因为手机半路没电而烦恼呢?试想如果可以把手机放在自己的衣服里,走几步路就能为手机充好电,该是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啊。最近,英国沃达丰手机公司和南安普敦大学联合研制了一款能够穿在身上的便携式充电器——短裤充电器(图1)。这款充电短裤可以捕捉穿戴者走路时产生的能量以转化为电能。淀粉们穿着这样的充电短裤行走一天就相当于用座充为手机充电4个小时,真可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2438的多功能智能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DS2438智能充电器的设计方案,该智能充电器能对各类蓄电池进行充电,并对充电电池具有自动检测能力.监测芯片将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通过单总线的方式送到单片机,由单片机AT89S52进行控制,保证蓄电池不过充,以合理的充电方式进行充电,使其蓄电池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盛莉 《教育技术导刊》2008,7(6):145-147
论述利用PWM脉宽调制产生可用软件控制的充电电源,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充电电流的要求。温度传感器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测,并通过AD转换和相关计算检测电池充电电压和电流,以判断电池到达哪个阶段,以此达到智能充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充电器是一种高性能低价位的可对镍镉、镍氢及锂离子电池充电的电路设备.充电器采用单片机GMS97C2051作编程控制器,其内部的比较器用作电池高温度检测,用一片LM324和一支TIA31以及若干分立元件构成恒压——恒流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基准电压源电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锂离子电池组后备电源的均衡充电特性,选取易于采集的电池工作电压作为电池组均衡控制参数,据此设计制作了锂离子电池组均衡控制电路。设定3.4、3.5、3.6 V的3个不同均衡阈值电压分别对4只3.2 V 20 Ah磷酸铁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进行0.1 C、0.25 C和0.5 C倍率的充电均衡测试,并记录每组电池的充电电流、电压和内阻。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同倍率的充电均衡阈值电压越大,均衡能耗越低,均衡速度越快。因此,重要场合的锂离子电池组后备电源系统宜采用大电流大阈值均衡控制方法,迅速有效地将电池组充满电,确保后备电源给设备提供稳定的电能。  相似文献   

18.
“记忆效应”顾名思义,就是当电池没用完就充电时,它便在此处留有“记忆”,当你充满电再用时,一旦用到此处,它便警告无电,进而停止工作。虽然目前对镍镉电池产生记忆效应的真正原因还不太清楚,但人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有关镍镉电池正确使用和消除其记忆效应的方法。通常镍镉电池应当充足电以后使用,并且使用到摄像机报警无电时再充,切不可边用边充,使其形成浅充放电循环。假如一时电没用完,可等下次继续使用,也可以用相应的灯泡或者电阻器将剩余的电放掉后再进行充电。对于放置已久的电池,应适当充放几次以后使用…  相似文献   

19.
通用电池盒     
常用的电池盒,多为装两节和四节电池的。装一节和三节电池的电池盒较为少见。我们做电子实验时,需要各种电压,并且使用电池的用电器电压要求也不同。另外,普通的电池盒只能专用,不能通用……如果有一种能根据需要改变电压,需要几节电池就装几节电池,并且能装不同型号电池的电池盒,那么我们再做电子实验时就方便多了。于是,我打算设计制作一种通用电池盒。经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我设想在电池盒负极弹簧上焊接一根金属导电针,利用弹簧的弹性,使电池盒在不装电池时,导电针自动将电池盒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装上电池时,导电针自动断开。为了使这种…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课本中,我们学习了电池的串联和并联。可是我们看到手电筒、收音机、录音机、电动玩具等家用电器,电池盒中的电池都是串联使用的。那么,电池为什么不并联使用,如果并联使用会出现什么后果呢?下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给予分析和讨论。如图1中两电池电动势分别为ε1和ε2,内阻分别为r1和r2,它们并联向负载供电。设负载电阻为R。现在来考察ε1和ε2提供的功率。假设各支路的电流强度分别为I1,I2和I,方向如图1所示。根据克希荷夫定律可得出如下方程:I1+I2=I(1)I1r1+IR=ε1(2)I2r2+IR=ε2(3)联立(1)、(2)、(3)三式解得:I1=[(r2+R)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