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与其他一些新兴学科相比,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时间已不算短,可其发展速度和社会影响力却相对滞后,这与教育技术学研究相对缺乏社会性体现具有较大关系.本文试图从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与社会性的简述出发,简单谈谈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社会性要遵循的社会、人和教育发展原则与研究内容、方法、人员和成果的社会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性网络平台发展迅速,但是在教育中应用甚少.通过对国外著名软件Elgg相关概念、特性等进行研究,尝试构建用于教学的社会性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3.
余丽 《华章》2010,(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性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之中.社会性软件是网络上实现"人与人交互"的重要工具,是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有效平台,它改变了知识传播方式.本文是从社会性软件的教育角度出发,研究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社会性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335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借助BICOMB、SPSS等工具,对社会性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热点、进展与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宏观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针对社会性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3方面:一是对社会性软件的理论研究,以Web2.0为重点研究对象;二是个人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以非正式学习为主要方式;三是网络学习发展现状研究,以维基百科等社会性交互软件为主要研究对象。最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软件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社会性软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社会性软件的定义、分类和功能,剖析了社会性软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从多层面提出基于社会性软件帮助教师开展教育叙事和行动研究,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有效进行知识管理,综合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软件是互联网步入web2.0时代的产物,它们将人的活动与软件功能结合在一起,构建了网络社会.近年来,社会性软件开始应用在大学教育中,它们强大的交互特性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交流、思考、写作的机会,它们的应用已成为大学教育中一种新的模式.本文以播客这种社会性软件为例,介绍了它在大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软件——网络教研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教研成为一种重要的教研形式.如何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是提高教研质量的关键.社会性软件是网络上实现“人与人交互”的重要工具,是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有效平台,它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在网络教研中,社会性软件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助于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使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网络协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网络协作学习的概念及模式,社会性软件的理论基础、分类及功能,并深入探讨了社会性软件在网络协作学习中多层面的应用,从而揭示在社会技术化、软件社会化发展大趋势下,社会性软件对促进网络协作学习的思想变革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基于人际交流的社会性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中小学生是社会性软件应用的主要群体,然而中小学生使用社会性软件还处在自发的、无序的状态。如何把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和社会性软件的应用结合起来,研究者对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软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性软件的兴起,给新形势下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如能充分利用社会性软件,高校就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本文阐述了社会性软件的理论、功能、分类,并从Blog和WebQuest两种社会性软件入手介绍了社会性软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了社会性软件对于教育模式和教育信息化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媒介技术史框架为基础,回顾了教学的“技术”发展史,分析了口传时期、手写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以及数字时代等5个不同媒介技术时代中,技术对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知识体系、教材和学习环境等4个教学要素的影响历程及其发展趋势,从中可以窥见:技术是何以促进教学的.最后针对当前国内教学出现的问题,从“技术促进教学”的视角,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远程教育财会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与工业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知识的讲解,学习者比较被动,故而缺乏灵活应用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并广泛的推广运用于教育,其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推进势在必行。本文从教的改革、学的改革和教学互动的改革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teaching innovation for the nature of science (NOS), for students aged 11–15, which specifically focuses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erials relied on inputs from three sources: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isting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the NOS, empirical data on students’ initial ideas and difficulties about this topic. The first served to provide an account for the various form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in turn, guided the formulation of epistemologically coherent learning objectives. The second provided the pedagogical grounds on which to base the design of the activities. The third facilitated the design of activities that build on students’ productive initial ideas, while providing them with guidance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they tend to encounter.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rationale underlying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erials and we describe the activity sequence they embody.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视频公开课受到广大学习者尤其是高校学生的青睐,对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进而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在梳理了中国网络视频公开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构建网络视频公开课与大学课堂教学整合学习模式具有的特点,并对构建网络视频公开课与大学课堂教学整合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究分析,以期对进一步研究做导引。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briefly outlines the evolution of I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discussing some of the main aspects that have characterised such evolution (eg,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changed cognitive and pedagogical frameworks, changed role assigned to ICT‐based systems in education). The objective is to point out how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based on advanced technology, is the result of the strict inter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and cognitive theories,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and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eds. In this paper some indications for current and future evolution are evidenced. Reference is made to an ICT‐based multi‐environment system that suppor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in the domain of arithmetic problem solving at compulsory school level.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课堂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历史教学,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历史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互联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促进历史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外语的特点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是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回顾年龄与外语学习关系中颇受争议的关键期假说的发展状况,提出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外语具有的不同特.最。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外语教学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教学论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与分支。就教学论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先后关注的知识与发展问题来看,可以把花样繁多的教学论流派和分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知识主导型教学论和发展主导型教学论。知识主导型教学论主张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都要以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为中心来安排。发展主导型教学论则相反,坚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旨归。分析不同类型教学论的纵向演变和横向联系,有利于弄清教学论发展的源流,从而更好地加强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促进教学论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范式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学习空间已难以承载和支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空间的变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对学习空间术语的由来及其内涵进行梳理,并回顾了教育发展史中学习空间以及相应教学范式的演变过程。之后,文章分析了新学习空间观产生的动因,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新学习空间观,指出新学习空间建立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元辩证的空间认识论基础上,学习空间与教学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分析和讨论了新学习空间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层空间中都呈现出联通与融合的特征。文章最后基于新学习空间观的三层空间维度对当下具有新学习空间特征的教学创新进行梳理与归纳。期望文章为认识和推进“互联网+教育”学习空间变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旨。文章基于挖掘历史教学之美的角度,阐述历史教学之美的内涵,分析历史教学的三个原则,并从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语言、优化教学活动、引领价值取向四个方面,探讨历史教学的情境之美、艺术之美、灵动之美、人文之美,以便给历史教学注入活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