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农村每百户家庭牲畜年饲养数与农业生产总值两个直接因素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货物周转量这一间接变量,同时运用西部大开发前后这一虚拟变量,建立了这些直接变量与间接变量对畜牧业产值的短期和长期的计量关系与影响关系。最后得出农村家庭每百户牲畜饲养与货物周转量对畜牧业生产总值的弹性关系,揭示了内蒙古畜牧业在西部大开发前后各个阶段发展状况,为以后政府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和农业经济中均占有较大的份额。西藏的草原与全国西部其他省区的草原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因此,研究西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西藏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对全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作者对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即概念的确立与界定,内涵特征、意义必然性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旨在西部大开发中推进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 ,生态应先行。和林县在西部大开发中 ,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资源的有效利用上 ,要坚持做到开发和保护并重 ;切实做好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草原畜牧业等工作 ;充分发挥科技的主导作用 ,提高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 ;多方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建立健全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4.
对新时期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生态农业必须是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立在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之上、注重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精髓是物质单元多次经过经济体内部的生产过程,目的是物质单元更多地附在产品上走出经济体,保障是用价值之船载上物质单元在经济体内畅通循环。新时期生态农业的基本发展思路是用系统化的政策法规保障,用规模化的运营模式承载,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通化山区封建生态经济沟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建设生态经济沟对发展山区农村产业化经济的战略意义及其开发模式和途径。生态经济沟是以山区自然沟壑为单元而建立的一种功能型生态农业模式,它依据农业生态学关于生物种群间物质能量多级循环、连续再生原理,对生态经济沟、山区、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论西部大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泽仁  张珍华  刘凯刈 《软科学》2002,16(1):57-61,66
本文分析认为: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自然资源。西部旅游业大开发应走以开发生态旅游业为主,以历史文化为线整合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之路;西部自然旅游资源难开发,资金需求巨大,因此,必须更新观念与机制,以大开放的姿态、以规范、高效的市场、以高质量的政府服务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尤其要吸收国外的资金,西部大开发才有启动与发展的持续动力;西部旅游业的大开发应采取牵引式层次开发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这样即有利于集中合理使用宝贵的资金,又能有效扼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及早排除恶性竞争的可能,以保证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广大西部地区提供了一次发展契机,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我省特殊的地理及产业特点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提出内蒙古在西部大开发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与进程,并对政府应承担的角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西部大开发中,把高原盐湖卤虫资源的利用列入规划,内蒙古盐湖数量多,是盐湖卤虫分布密集区,所以,内蒙古盐湖卤虫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内蒙古盐湖卤虫的分布、利用、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西部地区要从自身条件出发 ,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先进的企业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关政策普惠于中西部地区 ,内蒙古在缺乏开发能力和技术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 ,如不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精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内蒙古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很难尽快摆脱贫穷与落后。因此 ,从内蒙古自身条件出发 ,逐步培育新的经…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广大西部地区提供了一次发展契机,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我省特殊的地理及产业特点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提出内蒙古在西部大开发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与进程,并对政府应承担的角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乌拉特草原分类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西部的乌拉特草原,是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如何保证草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的前提下,使草原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其中对草原进行分类经营是一条可行的路子,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 ,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对于我们正在寻找出路的草原牧业来说 ,将是一次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牧区乡镇苏木作为生态建设的前沿 ,能否用好用足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 ,既关系到乌拉特中旗的发展 ,又关系到广大牧民的生存问题。为此全旗上下达成共识 ,只有解决好生态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出路 ,实现畜牧业“双增双提”的可持续发展。纵观乌拉特中旗畜牧业生产的现状 ,广大牧民仍然没有摆脱扩大牲畜头数 ,单纯追求数量扩张的低水平、低效益的局面。饲养方式原始 ,经营管理粗放 ,靠天养畜 ,超载过牧 ,草原大面…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无论哪个国家,没有不重视生态农业发展的.甚至有人提出,生态环境,是继自然资源资本、技术性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的第五资本,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 我国把生态文明与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先进同等看待.发展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途径.青山绿水,本身就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表现,也具有独有的价值.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已经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理念,而且也越来越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产业转移背景下,从生态环境角度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七个反思,认为在缺少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情况下,不能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抱以太大的希望.在产业转移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西部大开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相关的措施主要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产业壁垒和进行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15.
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 ,这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 ,一方面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碳贮库和能源库 ,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它也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摆脱贫困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又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达的林业是社会文明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就我区而言 ,没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朱钅容基总理指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林业科技先行一步是关键 ,应为生态环境建设当好先导。由此可见 ,加强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 ,是治本的内容之一。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 ,强化林业科技在我区生态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力争在几年内使我区生态环境建设有个明显的改善 ,这不仅是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内在要求 ,而且也有利于内蒙古在西部大开发中...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5)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稳定上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畜牧业的经营水平国家已经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并已将其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草原是畜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有一种可以不断更新的可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物质能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我们要将草原生态资源保护情况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掌握,按照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的原则,不断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从而将草原的经济效益和政策效益发挥。本文将针对草原存在的生态问题,对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做出介绍,对不断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做出阐述,希望能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发布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决策。非常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是一项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举措。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当前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集中力量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调整产业结构、科技教育发展等五个方面工作。这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由于水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和生长的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是一次大的机遇。从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来看 ,对相对落后的地区实施区域性大开发 ,是推进和带动全局发展的有效手段。从我国的情况看 ,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西部大开发的 1 2个省、市自治区中 ,包括内蒙古、宁夏、新疆、广西、西藏 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 3个多民族的省 ,俗称“民族八省区”。此外 ,还有 2 7个自治州和 82个自治县属于西部大开发的范围。我国有 5 0个少数民族世居在西部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 ,西部大开发就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体现 ,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组成部分 ,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对于推动各民族走向现代化 ,缩小民族地区发展差距 ,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久远的历史意义。在西部大开发中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项长...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是集旅游、娱乐、教育、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代表人类现代文明的新兴产业。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效益是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必将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业有望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循环经济透析生态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高效、循环利用资源,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循环经济下的一种新的资源观,可以减少对稀缺物质资源的依赖。本文依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提出了生态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的概念,试图提供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