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例特点。本课是“九义”自然教材第八册第三课属中段教材。这段教材在知识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课是指导学生研究花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原有认知的作用,即在教学本段教材中的《哺乳动物》等课文后形成的初步的归纳概括与推理能力。本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中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最终发现和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下面仅以“哺乳动物多样性”一节为例 ,谈谈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标的。1 结合生活 ,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上课开始 ,教师让学生结合哺乳动物的特征 ,列举生活中具有该特征的动物。由于这一问题贴近生活 ,引发了学生的情感 ,刺激了学生的大脑兴奋点 ,学生争先恐后地列举了马、牛、鼠等许多哺乳动物。教师接着问 :刚才同学们…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例如:认识果实、茎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鸟、昆虫、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金属的共同特征,溶解现象的共同特征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建立科学概念时,一般要经过  相似文献   

4.
中年级自然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例如,果实、茎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鸟、昆虫、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金属的共同特征,溶解的共同特征等,这  相似文献   

5.
1.从实物导人。在自然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探究的材料应具有科学性、可接受性、趣味性,使学生看了乐于和善于探索研究。如找植物的果实、茎、哺乳动物或鸟的共同特征时,我尽可能利用实物或标本。如我到校园  相似文献   

6.
自然课是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课。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了解自然中的奥秘,增长自然知识,体验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下面谈谈我在小学中年级教学中运用现实生活、生产的事例讲自然课的体会。一、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例如:教学《哺乳动物》一课中,利用幻灯或挂图比较猫、牛、狗、狮子的外形等,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它们在繁殖、喂养后代方面的共同特征──乳奶喂养。又如,教学《鸟》一课,观察鹰、喜鹊、家燕、麻雀、大雁。啄木马等外形上的共同特征。通过比较的方法,学生就能发现它们身体都分为头、颈、…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虽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 ,但是却有城市无法比拟的自然空间 ,只要老师精心组织 ,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与自然教学的有机结合点 ,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观察发现 ,探究规律 ,使学生手脑并用 ,对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 ,观察能力 ,具有得天独厚的广阔空间。1 把学生平时的生活经历 ,引导到发现自然规律上来  农村的学生经常参加一些有关种植、养殖类的家务劳动 ,教师在进行自然教学的时候 ,可提前布置观察题目 ,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观察 ,进而了解动物的特征和植物的一些生命现象 ,如昆虫、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植物根…  相似文献   

8.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属于中年级。学生在低年级自然课上认识了个别事物的显著特征,在中年级重点要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可以说是认识的一个飞跃——由个别到一般。本册教材所选内容,力求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这一飞跃。例如:果实、茎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鸟的共同特征,地球上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水中的物体  相似文献   

9.
听中年级《哺乳动物》一课,在学生最后认识其它哺乳动物时,教师问:“蝙蝠是不是哺乳动物?”先后三四个学生都回答:“蝙蝠是鸟。”这时老师没有继续追问这个问题,而是换了一个角度问:“你们想知道蝙蝠的一些知识吗?”学生在了解了蝙蝠的特征和许多有关知识后,再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一致认为蝙蝠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0.
小学实验教学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虽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却有城市无法比拟的自然空间,只要老师精心组织,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与自然教学的有机结合点,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探究规律,使学生手脑并用,对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广阔空间. 1 把学生平时的生活经历,引导到发现自然规律上来 农村的学生经常参加一些有关种植、养殖类的家务劳动,教师在进行自然教学的时候,可提前布置观察题目,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观察,进而了解动物的特征和植物的一些生命现象,如昆虫、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植物根、茎、叶的一些特征,以及它们对于植物生存的重要意义,为今后的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果实的共同特征》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五册第2课内容。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果实的外形特征,本册第一课研究了“找共同特征”的问题,本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顺序如下: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思路———观察、比较一些常见果实的内部构造———归纳概括果实的共同特征———认识果实可分为干果和肉果两类。让学生认识果实的共同特征并不难,关键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究果实共同特征的过…  相似文献   

12.
李脉 《科学教育》2006,12(4):28-29
1教学目的1.1理解家兔适于陆上食草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1.2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教学重点2.1家兔适于陆上食草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3教学难点母兔、胎盘和胚胎的关系4教具准备活家兔、家兔骨骼标本、CAI课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5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6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常见的哺乳动物的视频剪接提出问题:除了狗、大熊猫、袋鼠。你还知道那些动物是哺乳的呢?引出课题:你能给哺乳动物下个定义吗?这一章我们就来研究脊椎动物中最复杂、最高等的类群———哺乳类,我们以家兔为代…  相似文献   

13.
动物与儿童有着天然的联系,孩子们对动物充满了喜爱和好奇。鄂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有关生命世界的教学内容选取的是适应学生学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家养小动物,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常见家禽和家畜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从而归纳出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低年级自然课上认识了个别事物的显著特征,在中年级重点要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可以说是认识的一个飞跃——由个别到一般。本册教材所选内容,力求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这一飞跃。例如:果实、茎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鸟的共同特征;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等。课文的表述不再使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文字,而是直接提出“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  相似文献   

15.
《动物怎样吃东西》是动物生活单元的第一课,是初次训练儿童对各种动物的某一方面的属性(如本课的‘食性’)综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靠牙齿吃食物是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时从人的牙齿入手,目的是  相似文献   

16.
《鸟类动物的特征》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从而研究鸟的喙与取食的关系,了解鸟类更多的秘密。上这一课一般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课前学生搜集一些鸟类的资料,对鸟类资源有一个大致了解;课中让学生介绍鸟的一些情况,从而引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鸟的问题,进而去研究鸟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概念教学实质上是使学生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里所说的共同特征,指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即同类一切事物都具有,其他类事物没有的特征.下面谈谈自己进行概念教学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两栖动物概念形成的教学,一般教师采用的教法是:先根据概念的几个方面,提出几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条逐条地找出青蛙和蟾蜍在外形、繁殖、生长发育过程等方面的相同点,然后得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再认识几种两栖动物。分析上述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对两栖动物共同特征的认识是从找相同点开始的。一方面,没有让学生全面收集形成两栖动物概念所必需的事实材料,没有事实材料作依据,“相同点”从何而来?另一方面,“相同点”是教师按概念所包涵的3个方面的内容逐条逐条提问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及繁殖的共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鱼的外形和繁殖特征。 三、教学难点 根据鱼的共同特征进行演绎推理。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鱼的挂图或投影片、装水的水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普通生物学实验中家兔解剖实验的探讨,解决了家兔活体解剖教学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培养了学生对动物解剖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哺乳动物的结构、器官和系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