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教育文化是一种文化教育化和教育文化化交织下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的行为理念.教育文化需要一门具体的理论学科指导,这门学科必然是教育文化理念与实践的结合.教育文化学是教育文化研究必然的走向,其学科本体和研究对象正随着教育文化实践研究逐渐明晰.  相似文献   

2.
随着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学校组织文化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新兴的管理理论。本文粗略地谈到了学校组织文化的产生、界定及如何构建学校组织文化的步骤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学科文化是学科领域沉淀的独特知识、信仰、技艺、思维、行为和语言等的总和。库恩的“范式”为我们理解学科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库恩“范式”理论中的符号概念、范例、信仰及不可通约性等的意义分别对应不同的学科文化内容。其符号概念、学科价值、学科信念、范例与不可通约性依次递进,自成一个体系,使学科文化的内涵有了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学科文化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借助学科文化相关理论,分别从知识、学者和学科三个方面考察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工作,既有检验其学科建设进展的功能,也有推动其学科健全发展的作用。通过完善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建立其学者群体行动理性以及呼吁其"一级学科"行动情境,将有助于早日实现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化。  相似文献   

6.
理性的充分发展是知识创新的必要条件,要重视对知识理论的研究,形成重视知识理论研究的文化.事实上,有不少民族文化传统并不重视对知识理论的研究.理性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怀疑精神,正是这一精神在历史上推动了知识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所以我们要积极提倡怀疑的精神.分科治学的传统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理论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过度的学科分化却压抑了知识的创新,当前只有适当调整学科,提供综合的学科平台才有可能促进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研究的宗旨是研究我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进程及辉煌成就.学术自觉已经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学科自觉依然在路上.首先从二级学科做起,设置相应的硕士学位点.这是新时期学科建设的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拓展和深化.红色文化研究二级学科的学科定位、理论指导和边界是清晰的,设置并运行的条件也是成熟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非常突出.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红色文化研究探索为此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确定后,学科教育必将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论述新形势下学科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指出学科教育是一种“工程性”的学科,其任务是研究某学科特有的教育规律.历史上的许多教育改革往往从学科教育开始.国际上的PCK理论以及“中国学习者悖论”的出现,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浅析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在政治学、公共行政学以及法学等诸学科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责任追究制度。它有其内在的价值理念,即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记忆理论关注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构建,有助于细致还原文化现象的形成过程.崂山狐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地方民俗文化,其形成过程具有复合性、开放性和融通性的特点.在文化记忆理论的考察下,崂山狐文化的建构可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狐文化的历史积淀进行筛选和重组,另一方面是和崂山特色地域文化产生叠加和融合.崂山狐文化是地方民...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学科问题的可能性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学是研究和实践如何培养人的学科,教育学想要履行教育学科本身的理论和实践使命,就必然跨越学科之间的疆界,同时需要建立教育学的立场。教育学自身理论领域的界限来自于其所要研究和培养的对象,集中体现了个人与公共之间的关系。教育学要把不同的学习个体的发展作为首要研究任务。教育学研究建立在每个个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存在于对社会与文化情境的理解之中;理论概念与经验研究相结合是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内在机制;教育作为实践精神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体。由此,教育学成为一种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现实教学问题。教学论学科中的问题只有来自现实教学问题中的教学论时,才是有生命力有现实性的教学论问题。要推动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教学论学科中的问题的思考上,重要的是要研究和探讨现实教学问题中的教学论。无论是教学论学科发展理论基础和生长点的寻求以及方法论变革的呼唤,还是对当下教学理论体系超越的期盼,本土化教学论构建的热衷都不能无视现实教学问题。每一个教学论研究者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教学论研究者也只有置身于现实的教学世界,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捕捉现实的教学问题,研究现实教学问题中的教学论,才能真正理解教学论,才能有所谓真正的教学论的创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为课程理论提供了新的认识论视角、价值论支撑与方法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过程中,本土化是其研究逻辑,并倡导课程理论的对话与课程理论的和谐共生。课程理论文化自觉的路向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跨学科方法论为参照坐标和以专门学科的研究范式为具体方法应用作为其方法论选择;以课程理论学科的终极价值为起点构建课程理论的学科体系;课程理论构建主体需要自觉觉醒其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14.
以洮河流域和渭河上游流域为范围的陇中文化,在文化发展变迁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模式,呈现出独特的典型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陇中文化现象,阐释陇中文化独特内涵,解读陇中文化的发展变迁规律,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国际形势专题”教育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其课程体系结构应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国际形势专题也有自己的基本规律,包括价值定位、主要理论架构与主要教学原则等。  相似文献   

16.
生态人类学是从文化人类学中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因此,生态人类学理所当然继承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传统,以人类社会中的各个民族及其文化作为研究的单元。但生态人类学作为独立于文化人类学之外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建构既不能完全趋同于文化人类学,又不能完全依赖于生态学。在总结文化人类学与生态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经验前提下,生态人类学提出了自己的三大立论公设,以利使自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和发展综合素质教育,泛人文知识和理工科的渗透结合已经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职业文化教育由于其功能和作用的隐蔽性而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和实践,分析了目前高校职业文化教育的现状,从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学科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加强职业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地理学应该以文学为本位,学科归属上属于文学而非地理学。文学地理学不但会改变既有的文学研究格局,还会为文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其作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学科意义十分有限。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是成为与文学史并列的二级学科,而不是中国文学史的次生学科或附属学科,更不是中国文学史的附庸。文学地理学既是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形态,也是一系列文学研究方法和批评方法的总和,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应该并重。  相似文献   

19.
文本社会学是奥地利学者皮埃尔·V·齐马提出的社会学批评理论。他充分地汲取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克里斯特娃的符号学,在文本与社会之间、文本各层次之间、文本生产与接受之同、文类体系与社会体系之间构建了互文性。文本社会学将“互文性”作为其理论核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既经验又批判的社会学批评方法,可以成为中国21世纪文学理论多元化中的一元,而且还能为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和谐沟通提供一种精致而有效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理念是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方向标。纵观近20年的学术动态,其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进步——逐渐深化三个阶段,主要围绕主体、客体与多学科交叉等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有效的指导,还需着眼于整体,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引,以差序式建构为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