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踏访泰姬陵     
印度人说,来印度不到泰姬陵,等于没来过印度。泰姬陵和中国的长城一样,名列世界七大奇迹,是印度古老文明的象征。所以,学术交流之余,热情的印度主人为我们作了特别的安排,让我们实现多年来想造访泰姬陵的夙愿。  相似文献   

2.
泰姬陵是世界上最动人心魄的景物。建筑这座陵墓时动用了二万二千名男人和妇女,他们二十四小时昼夜不停地劳动,历时二十二年才完成。但是,这座巍然耸立在多沙的亚格拉平原上,距德里东南一百二十五英里的美丽建筑物的来历,却为印度以外的世人所鲜知。泰姬陵乃是沙杰罕皇帝为纪念与他朝夕相处十九年的爱妻蒙泰姬·玛哈尔始终不渝的爱情而建立的一座永恒的纪念碑(意为精选的王宫),当时玛哈尔在分娩第十四个孩子时死去。沙杰罕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在位期  相似文献   

3.
正两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充满争议的土地,它宁静而又喧哗,多元化却又宗教色彩浓厚,风格各异的神庙比比皆是。这里的人们眉心会点红点(称为"吉祥痣"),女人穿纱丽,男人穿一种叫Veshtis的长裙;他们爱吃咖喱,有最热闹的婚礼和闻名遐迩的宝莱坞歌舞片;恒河祭祀文明、瑜伽以及最丰富艳丽的色彩……这是一个大自然与精神世界完美融合的国度——印度。  相似文献   

4.
去年9月末的一个凌晨,我终于踏上了印度那神奇的土地。先参观了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泰姬陵,朝拜释迦牟尼首转法轮、宣讲佛法的圣地鹿野苑;然后登上琥珀堡,观光新、旧德里。曙色未明,我乘坐摇曳的双桨小舟看恒河日出。朝霞像画家的调色板,把天空涂上绚丽夺目的颜色。印度教徒在恒河边沐浴,虔心诚意祈求洗涤灵魂上的罪孽。紧邻浴场的是冒着袅袅青烟的尸体焚化场,不知哪个圣徒的灵魂已升入极乐世界。卡述拉霍的22座神庙高耸入云,远望如一座座山丘。庙壁上的人、兽浮雕,栩栩如生,众多赤裸裸的性爱景象令人震憾……短短6日的旅程,宛如看了一部…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天堂     
<正>印度街上动物之多超乎我的想象。但凡去过印度的人,除了感叹其悠远的历史、斑斓的风景,一定会对那里满街乱跑的动物记忆犹新。这里,真是块神奇的地方,一人可以独享一座寺庙,因为它多得数不过来;可以简单地通过一个微笑就和对方成为朋友,因为他们淳朴友善;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和一大群的动物亲密接触,因为它们如此靠近,就在我们身边。若是在他国的街道上碰到动物,肯定是场令人惊喜的意外,但是在印度,没有人会觉得吃惊。而当我真正身临其境时,小心脏兴奋得险些停摆。在印度的城市中,动物与人是和谐的存在。牛在拥挤  相似文献   

6.
张畅 《世界文化》2001,(2):18-19
希望钻石希望钻石是一颗世界上最有名、最珍贵的宝石。它重45.5克拉,光华灿烂、美丽绝伦。但是,它似乎拥有邪恶的魔力,总是给它的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灾难。因此,被人称为“厄运之钻”。此钻石产于印度,1642年,这颗原重达112克拉的深蓝色钻石落到了法国珠宝商人马普特斯特·戴文尼尔的手里,他将钻石献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得到了一大笔赏金,还获得了一个贵族头衔。后来戴文尼尔在瑞士买了一块领地,享受富裕的生活。但是,他儿子嗜赌成性,花光了他的财产。他被迫再去印度寻找财富,结果在途中被野狗咬死。1668年,路易十四国王取…  相似文献   

7.
在鄂尔多斯中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利草原上,耸立着一座具有蒙古民族传统建筑特色的宫殿,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成吉思汗陵宫。几百年来,每当祭奠的日子,陵宜紧闭的红色大门徐徐打开,从四方跋涉而来的拜谒者缓缓步入正殿,祭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陵寝祭奠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成吉思汗纪元五月二十一日),这是每年四次的祭祀活动中最隆重。最盛大的一次。清晨,专司成陵祭祀的人,把成吉思汗的“银棺”(内装成吉思汗衣冠)从“八白室”(陵寝)中请出来,用专用的枣木花轮马车和双峰白驼运载到距“八白室”5华里的甘德…  相似文献   

8.
赵光 《世界文化》2005,(12):30-32
在前不久完成的“当今世界上谁是最漂亮的女性”调查中,数千个网站的网民一致公认,印度的艾西瓦娅是当今世上最漂亮、最具魅力的女人。而在过去,此项殊荣只会属于好莱坞的格蕾丝·凯莉,英格丽·褒曼或伊丽莎白·泰勒。这条爆炸性的消息,更激起了笔者亲自探访印度美女的决心。酷爱金饰胜衣着印度在中国人眼里是遥远而神秘的,其实她是我们的邻居,从乌鲁木齐坐飞机短短几小时就能到达。有人说:“印度倒三角型的轮廓,好似穿着纱丽的女孩。”这句话贴切地把这个国家的特色鲜明表达了出来。在印度,不分贫富贵贱,随处可见传统打扮的印度女性:鲜艳的…  相似文献   

9.
昔日,大不列颠帝国将殖民触角深入古老的印度榨取财富,万没有想到英语竟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而当殖民者的脚步从次大陆撤走,英语却依然像退潮后遍布海滩的贝壳,几乎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人都能熟练使用英语。印度官方语言一共有15种,但没有一种语言可以通行印度各邦,只有英语可以在上流社会通行无阻,英语读物的出版量也超过了任何一种民族语言。而且,印度英语还顺利产出了印度英语文学这个“宁馨儿”!  相似文献   

10.
吉祥图案的种类繁多,其中的如意图案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它通过特有的象征寓意作为装饰图案的意境,以美的形象,唤起人们健康快乐的感情,因而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中最受喜爱的传统装饰图案。所谓“如意”,即满意、如愿,符合心意。这一词语源自古代印度。古印度将竹木棒...  相似文献   

11.
蓬生 《世界文化》2013,(8):40-43
因学术交流,我有一趟印度之行。回来后,那一幕幕既鲜活又驳杂的画面,不时在脑海闪回。我认为最能概括我所见所闻的,也许是印度街头那句醒目的招徕外国观光客的宣传口号:"不可思议的印度",这口号的本意在于炫耀印度快速发展的"奇迹",殊不知,它却让外来人更多联想到"不可思议"的特殊或者说更为准确的涵义:在当今印度,古  相似文献   

12.
印度教经中有这样一段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它说的就是世界最大、最名、最古老的钻石之:科一依一诺尔钻石,在波斯语中意为“光明之山”。今年4月9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隆重举行的王太后葬礼上,人们目睹了光芒四射的“光明之山”  相似文献   

13.
<正>旁遮普是印度西北部著名的五河之地,是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片土地曾养育了能征善战的锡克人,也曾目睹不同信仰的人们在此安居乐业。近代以来,旁遮普遭遇了巨大的创伤,印巴分治把旁遮普切分,一半在印度,一半在巴基斯坦。在那个令人震惊的历史时刻,人民的鲜血浸染了大地,这成为旁遮普甚至印度人永久的痛苦记忆。在诸多以印巴分治为题材的作品中,有一首女诗人的诗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受到普遍欢迎,那就是阿姆瑞塔?  相似文献   

14.
苏莱曼·丹吉尔,约9世纪人,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旅行家和著作家。9世纪中叶,他到中国、印度等地经商,归国后于851年将其东游见闻记述下来,写成《中国印度见闻录》一书,成为阿拉伯人关于中国与印度情况的最早记载。在苏莱曼的笔下,尤其保存了许多关于中国沿海商业、交通和法制、物产及文化等忠实可靠的珍贵材料。从9世纪始,穆斯林著作家眼中的中国,是处于阿拉伯之外最伟大的国家,直到14世纪中叶这一看法仍无变化。尽管苏莱曼仅以商人身分来中国游历,但出于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他对中国的观察是十分细致、准确的,由此使《中国印度见闻录》的材料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翔实可靠的特色。同时其叙述语言简洁而不凌乱、自然而紧凑,达到文辞朴素无华,苏莱曼因此立于真正著  相似文献   

15.
<正>爱情是人生的花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把它的芬芳传播,而与爱情紧邻的婚姻,似乎没有这样的美誉。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喻之为"围城"。爱情与婚姻好像孪生同体,又似乎水火不容。爱情最自由的国度,婚姻未见得长久,爱情被限制的地区,或许有着更多白头到老的传奇。在传统与现代杂糅的印度,包办婚姻(arranged marriage)至今仍大行其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是青年男女进入婚姻的主要途径,即使移民海外的年轻人,在结婚问题上还是遵从父母意愿,回国娶个印度新娘。然而,印度却是世界上离婚率较低的国家之一。印度人不主张自由恋爱,限制甚至鄙视异性之间的交往,这《印度贤妻》  相似文献   

16.
南方丝绸之路早在先秦时期业已初步开通。它的起点是以"三星堆"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共有三条主线穿越西南地区绵延逶迤的群山,而远达域外诸方。这些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贸易线路,亦是中西方文化交往最早的信道,它促成并实现了中西方最早的相互了解。于是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滇南文化、印度文化、西亚文化等多种文化亦藉兹互通,从而谱写了一曲中外、东西方宗教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华章。  相似文献   

17.
中國哲學家金岳霖先生在四十年代初發表的《論道》一書中曾經指出,每一個文化區有它的中堅思想,每一中堅思想有它的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動力。現在這世界的三大文化區,印度、希臘和中國,它們各有它們的中堅思想,而在它們的中堅思想中有它們的最崇高的概念與最基本的原動力。中國的中堅思想似乎儒道墨兼而有之,其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思想與情感兩方面的最基本的原動力似乎也是道。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在五十年代初發表的《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了“軸心期”的理論。雅斯貝斯認为,公元前800—  相似文献   

18.
四十六年前,在1944年,我用德文写了一篇论文:Die Unwandlung der Endung-a(?) in-o und-u im Mittelindischen(《中世印度俗语中语尾-a(?)向-o 和-u 的转变》),发表在德国哥廷根科学院院刊上。论文的内容,正如题目所表达的那样,专门讲座语尾-a(?) 向-o 和-u 转变的问题。我的论证是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碑铭开始的。这是因为,一则阿育王碑铭是最古的资料,二则它又是最可靠的资料。在阿育王碑铭中,只有印度西北部的两块碑有语尾-a(?) 变为-o 的现象,其余的都没有。因此,我必须假设-a(?)>-o 是古代印度西北部方言俗语所独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印度报纸曾在小说《英语,八月》出版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报道中评价道:"如果说拉什迪《午夜之子》是印度英语小说的分水岭,那么《英语,八月》则是它默默无闻的孪生兄弟。"媒体的评价侧面体现了《英语,八月》在印度英语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这部1988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依靠独特的"混种习语"收获了数百万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而它的作者,就是印度本土作家乌帕马尼  相似文献   

20.
张锦 《世界文化》2022,(1):39-42
<正>美国作家、知名记者凯瑟琳·布的《美好时代的背后》是一部描写印度孟买安纳瓦迪贫民窟生活的纪实性作品,它以民族志式的笔触详细记录了处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的生存、死亡和希望。正如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作者在这里为我们展示的是当代印度的另一幅图景:繁荣又衰颓、发展而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