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投影"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  相似文献   

2.
课前播放录像,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段。(腰鼓声响起,场面热烈。渲染了气氛,学生沉浸其中。)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安塞腰鼓的表演,现在请同学们谈一下看后的感受。生:感受到了一种力量。生:高兴,热烈。生:有节日的气氛。生:充满活力和激情。(学生七嘴八舌。)师: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老师觉得这片段的表演远不能表现安塞腰鼓壮阔的场景、恢弘的气势,不信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陕北作家刘成章去领略安塞腰鼓的魅力,去感受力量的磅礴和生命的激荡。师: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三个字来学习这篇课文:读、品、悟。读课文,品语言,悟真…  相似文献   

3.
<正>一、整体感知,了解文本"写了什么"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好一个安塞腰鼓"句式在文中出现几次?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安塞腰鼓表演的?(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在文中圈、画、批、注)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句式分别出现在课文的第8、11、14、16自然段。  相似文献   

4.
董琼 《湖北教育》2007,(10):21-25
教学实录一、导入"安塞"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生:安塞腰鼓。师:"塞"是个多音字。读得很准!师(出示地形图):大家看,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安塞就在这里。它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5.
【案例】《安塞腰鼓》教学案例 我先叫同学们合上课本,然后播放无声的安塞腰鼓表演视频。这时有学生喊道:“老师,怎么没声音。”  相似文献   

6.
[课文品读] 《安塞腰鼓》奇妙的抒情艺术 凡是读过《安塞腰鼓》的人,就一定能感受到文中激扬的情感。这篇美文与其说是在描叙“安塞腰鼓”的气壮山河。还不如说是作者在借安塞腰鼓抒发心中不可遏止的激情。作者奇妙的抒情艺术,值得我们体味、欣赏。  相似文献   

7.
<正>【文本解读】《安塞腰鼓》是当代散文家刘成章的名作,充满力量之美。这篇文章发表于1986年,但作者的创作灵感早在1977年便埋下了。刘成章在《关于<安塞腰鼓>》一文中写道:“还是在出门上厕所时,无意瞟了那么一眼。但这一瞟就放不下了,觉得那些农民后生简直神透了,他们舞臂啸风,踢腿喷火,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扑打着我,点燃着我。”《安塞腰鼓》是一篇典型的先有情、后有文的“为情造文”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它具有极强的健身、娱乐、教育和表演功能,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而且安塞腰鼓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可以使学生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学习和陶冶情操.因此,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开设安塞腰鼓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并且对高校体育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安塞腰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体味"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理解排比、反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一文 ,节奏鲜明 ,语调铿锵 ,旋律激越。以“静———动———静”的思路来构建、谱写 ,以“好一个安塞腰鼓”来收束 ,复唱。听朗读 ,似乎在听腰鼓 ;品文章 ,似乎在欣赏演奏。因此 ,我感觉到本文变相的是一曲鼓点乐谱。开篇写静。在未敲响腰鼓前 ,鼓手们沉稳而安静 ,朴实得像高粱 ,但静中蕴动 :“茂藤藤的后生” ,让人感到一种力的集聚 ,一种鲜活的生命在搏动 ,一种火山喷发前的宁静。接着用一个朴实得不让人重视的“但是”轻轻一转 ,即进入了动态的描写。首先用连串的排比句 ,极有气势地对“安塞腰鼓”作正面描述 ,…  相似文献   

11.
“安塞腰鼓”是热情奔放的歌;“安塞腰鼓”是激情洋溢的诗。它以对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的赞美为线索,用“好一个安塞腰鼓”贯穿了全篇。这句话中的每一个“好”字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而这句话文字上的变化又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单调。一好:紧张热烈的气氛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艺术,鼓随人舞,人伴鼓跃,以激烈的节奏宣泄生命,以飞跃的舞步表达激情,以紧张的气氛诉说追求。为了表现紧张热烈的舞蹈气氛,文章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先描写了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后描写了人,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描写了最引人注…  相似文献   

12.
钟冬娥 《现代语文》2009,(5):116-117
上公开课《安塞腰鼓》,这节课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文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入手,视频播放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让学生欣赏之后谈一谈观后感,为进入本文的学习打好铺垫。  相似文献   

13.
【案例】《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前,我一直担心,因为对于我们这边江南地区的学生来说,文章中的安塞腰鼓、黄土高原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阅读教学大赛中,笔者执教了《安塞腰鼓》一课,现撷取其中两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所思所得。【片段一】师:同学们自主学习了课文,那么,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作者又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汇报你们的体会和收获。生:好在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我从"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话中感受到场面的豪放。师: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出这种豪放场面的,谁能说说?生:作者把鼓点比作像骤雨一样急促,非常具体,让我们感受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相似文献   

15.
《安塞腰鼓》是一篇通过描绘“地域风情”来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和时代精神的抒情散文。它气势磅礴而又短小精悍,艺术手法丰富多样,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其中两相对应、相辅相成的表现技巧。一、虚与实如果实是指具体、客观,虚指抽象、主观,那么《安塞腰鼓》是一个虚实相生的范例。它以实的描写给人以最强悍、直观的视听冲击,又把读者带入一种虚的境界:“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是写现场感受,写安塞腰鼓的强大震撼力;“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这是写鼓声,鼓声引发出主观的情绪,这种情绪又以“思索…  相似文献   

16.
[案例]<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寨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前,我一直担心,因为对于我们这边江南地区的学生来说,文章中的安塞腰鼓、黄土高原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体会到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文本主旨的解读——歌颂一个深刻而伟大的社会变革 刘成章的精美散文《安塞腰鼓》,被选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教材上说“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教材第123页);《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6次印刷)评价它“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教师在教课文《安塞腰鼓》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反复出现了“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请说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整堂课围绕这个问题,师生共同完成了如下板书内容:“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茂腾腾的后生;好在变换的舞蹈。”“好一个”的“好”能这样理解吗?单从《安塞腰鼓》这篇课文中的“好一个”看,貌似说得通。但是如果换成“好一个马屁精”之类的说法。难道也可以问“马屁精好在哪里”吗?笔者以为,“好一个”是相对固定的短语。与“好一个”用法相类似的还有“好一朵茉莉花”中的“好一朵”,“好一坛绍兴老酒”(《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03年第12期)中的“好一坛”等。  相似文献   

19.
师: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是那样带“劲”,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生:排比。师: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根据所在的位置看它们可以分为几个类别。每一类中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仔细品味,准备读给大家听。生:“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排比型。师:三个“了”之间层层递进,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指导生再读)生:“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是句间排比型。师: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  相似文献   

20.
(老师让学生看地图,介绍安塞腰鼓导入课题)一、感知"腰鼓"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打腰鼓的。生:课文第六到十七段是写打腰鼓的。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6——17段。有句话说得好,"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请同学们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