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朝霞 《甘肃教育》2005,(7):108-109
初教化学课时,总觉得氢气性质实验部分有点棘手,特别是氢气吹肥皂泡和氢气爆炸的实验,成功率常常不高,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简便易行且效果不错的方法,下面,我就初三化学课本“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这一节的有关实验谈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第二章共选入十个演示实验,其中关于氢气的制取和性质的演示就有八个。可见做好这些演示对于加强“双基”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意义重大。笔者仅就“氢气吹肥皂泡”、“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点燃爆炸”的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本装置用于初三化学氢气的性质实验,可演示氢气性质的多个实验:氢气吹肥皂泡、点燃、爆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此教学仪器主要由氢气发生器、爆鸣器、吹肥皂泡、点燃、抽气、点火几个部分组成。整个装置的制作取材容易、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经济实用,且有操作简便、现象明现,生动有趣的优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课本中氢气流吹肥皂泡的实验,往往因吹不出气泡而失败。笔者经过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使实验获得了明显效果。氢气流吹肥皂泡的实验要求注意四点:一是肥皂液的黏度要适度;二是要用干燥的氢气,且不带有酸雾;三是氢气流不可太急或太缓;四是蘸肥皂液的管子要选用适当。以上四点与该实验效果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1.肥皂液用发泡较多的洗衣粉来代替,这样较为容易形成气泡。2.让氢气通过干燥管,以使其干燥。为减少酸雾,制取氢气时弃用盐酸而改用稀硫酸,干燥剂用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3.为使提供的氢气既能保证纯度,又能…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即为一例。但课本中的实验设计是用玻璃导管吹肥皂泡,在实际操作中不易成功。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玻璃管太光滑,所蘸肥皂液较少,不易连续吹出多个肥皂泡,而且易使吹出的肥皂泡偏离管口,“结”在玻璃管上不易脱离;二是吹出的肥皂泡易带上小水滴,使质量增加而不易飞升,体现不出氢气比空气轻的性质。笔者经多次实验,认为可做如下改进,以提高实验成功率增加趣味性。1实验操作a.用一段长约5cm的普通毛笔杆(中空竹管)代替玻璃管。b.在肥皂液中滴加有色…  相似文献   

6.
化学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是化学教学中应用广泛、简捷生动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化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其作用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激发兴趣 中学生开始学化学时大多是由于实验新奇有趣而喜欢的。在化学演示实验中,教师精心的安排、巧妙的设计、娴熟的操作,实验中有趣、奇特的现象,必然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教师演示了一个用干燥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肥皂泡在空气中迅速上升,学生已很感兴趣,若将上升的肥…  相似文献   

7.
初三化学教材第三章中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 ,看似简单 ,但实验过程中往往肥皂泡吹得很小 ,学生难以观察到正常的实验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肥皂水泡得不好 ,二是导管选用不当。根据笔者的经验 ,只要在实验操作中讲究一些技巧 ,就可将肥皂泡吹得较大 ,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①制取肥皂水时 ,在采用教材上所介绍的方法的基础上 ,将少量表面活性剂———增泡剂加入肥皂水中。②导管口需光滑并且呈喇叭形 ,其制作方法是将滴管胶头去掉 ,用喇叭口一端吹氢气泡。③控制氢气的流速 ,使吹出来的氢气泡不自动破灭 ,…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就初中化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实验改进,在教学中效果很不错。下面列举几例,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 自制教具,方便实用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加工制作,或将某些仪器进行改进,自制教具,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课本[实验3-4]“氢气流吹肥皂泡”,一般是用玻璃导管或橡皮导管去吹,效果均不令人满意,也易失败。但如果用改进的橡胶管去做,很容易吹出肥皂泡,而且蘸一次肥皂水,可以连续吹出10多个肥皂泡,简单易做,效果好。其制作方法如图1:取一个小孩子经常买来吹肥皂泡的小“…  相似文献   

9.
氢气性质实验改进二则华中师范大学二附中俞桂元(430074)仪器与试剂:启普发生器或简易制氢气装置,玻棒、橡皮管、酒精灯、脱脂棉、锌粒、稀盐酸、肥皂水。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如图)(1)氢气流吹肥皂泡。检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制取氢气,在距橡皮管出口的...  相似文献   

10.
a.氢气性质(比空气轻)的演示实验改进。我们用实验证明氢气比空气轻时,一般都吹肥皂泡,但若只根据书本上演示,氢气的流速控制不好,肥皂泡很难吹好,难度较大。但如按图1演示,则做起来轻松,现象明显、效果好。 b.用实验证明金属活动顺序时,常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如证明"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锌可以置换铁,铁可置换铜",采用锌片浸入铁盐的溶液中,再将铁片浸入铜盐的溶液中,这样做,因为锌、铁都是银白色,现象不太明显。我采用磁铁吸引锌片(不能吸引),将薄锌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一会儿取出,干燥,再用磁铁吸引,则…  相似文献   

11.
1氢气吹肥皂泡实验 1.1实验目的 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1.2实验仪器及用品 氢气发生装置及药品、胶头滴管、肥皂水。 1.3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该实验不需使用干燥管,操作简便,利用人气口小,出气口是平滑喇叭口,气流平稳,从而使氢气肥皂泡缓缓增大,轻轻抖动,气泡便可脱口上升。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1氢气吹肥皂泡实验 1.1实验目的 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1.2实验仪器及用品 氢气发生装置及药品、胶头滴管、肥皂水。 1.3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该实验不需使用干燥管,操作简便,利用人气口小,出气口是平滑喇叭口,气流平稳,从而使氢气肥皂泡缓缓增大,轻轻抖动,气泡便可脱口上升。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李玉琴 《山东教育》2002,(26):47-47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并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创设一个比较好的化学情境呢?我的做法是:1.实验引入法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生动有趣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的有力武器。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我先用氢气吹肥皂泡,然后让一名学生来点燃,氢气泡的燃烧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课堂气氛十分高涨,学生立即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再讲氢气的性质,学生不仅会很快进入学习状…  相似文献   

14.
自制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这两个活动是六下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教材是把两个活动作为一个课时来安排的,但是我觉得这样教学学生可能会接受不了,于是就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先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永久装片,在初步认识什么是装片的基础上预习自制临时装片的方法。同时告诉学生,下节课我们再用洋葱来亲手自制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 1995年 10月第二版初中化学课本《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中的“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的实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按教材的方法做实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该方法有以下不足 :用燃烧的小木条点火 ,一次点火爆炸成功率不高 ,且有不安全感 ;所使用仪器较多 ,实验操作复杂又费时间。我们将这一实验做了如下改进。a.实验装置 ,如图 1所示。b.实验方法。1自制简易制取氢气空气混合装置 :取一废弃无色透明塑料饮料瓶 ,先从瓶的中上部水平切断为上下两部分 ,然后分别将上部及瓶盖作反应容器 ,下部用于收集混合气容器。2自制点火…  相似文献   

16.
中师物理学第三册,今秋开始供四年制中师第四学年教学试用。全书共九章,课时分配大致如下:第一章电磁感应,5节,学生实验1个,7课时;第二章交流电和交流电路,14节、学生实验4个,18课时;第三章机械波和声,12节,学生实验1个,14课时;第四章电磁波和无线电通讯,9节,学生实验3个,14课时;第五章光波和光学仪器,16节,学生实验4个,22课时;第  相似文献   

17.
刘万强 《物理教师》2007,28(8):31-31
我们经常看到:舞台上一些绚丽多彩、四处飘闪的肥皂泡;一群孩子陶醉在吹肥皂泡、追赶肥皂泡的情景画面中…….也正是因为肥皂泡具有颜色鲜艳多变、轻盈易动等特点,深受喜爱.如果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肥皂泡做实验,学生的兴趣更浓.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肥皂泡做了几个实验,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教材"洁净的燃料——氢气"一节中,【实验5-1】和【实验5-3】在实验操作中均不易成功。在【实验5-1】中,氢气肥皂泡实验对所用干燥剂要求较高,而且实验时配制的肥皂液体积分数不当、吹泡时气流流速控制不当、气泡上升时不易点燃等均可导致实验失败。为此笔者作如下改进:选质地轻薄的小食品袋,将袋内空气排出后通入氢气,松开后食品袋向上飘去。取回食品袋,用坩埚钳夹持点火(不要用酒精灯),可观察到氢气燃烧,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背景1.设计思想《针尖触地的机会》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频率与机会》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验,然后根据实验计算频率,手工绘图,再交流讨论。但是,当实验次数很多时计算频率和手工绘图相当繁琐,我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把计算频率和手工绘图过程用计算机帮忙,使计算和绘图既准确又方便,给教学带来很多便利。  相似文献   

20.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介绍了氢气的可燃性,如果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或火星、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本同时介绍了用纸筒演示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爆炸的实验,但该实验操作不便且费时,稍不注意就不成功.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和取得明显演示效果,我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个教学用安全可靠可燃气体引爆仪,在化学教学中为我提供了不少便利并取得很好演示效果,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