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外校教师执教的品德与生活课“生活中的困难“。在课上,有一句话反复响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教师一直在重复这一句话,这似乎是他心中的“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课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学生读书、发言的情况如何,教师总是面带微笑地说:“棒极了!”“真是了不起!”“想不到你这么聪明!”……一节课中,赞扬之声不绝于耳。我们的学生需要这些赞扬声吗?答案勿庸置疑,教师的肯定和鼓励犹如阵阵春风拂面,学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然而,当我们的课堂上充满着这些廉价的赞语时,那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一、变模糊评价为准确评价 例1:有位教师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教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相似文献   

4.
一次公开课后,上课的教师几乎哭着说:“他们怎么能这样!这样还要我老师干吗。”原来学生手头都有一本参考书。其实,听课的教师也有同感,好多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教师没起到什么作用,课堂上只能以“这位同学回答很好,下面我们齐读这一内容”应付。事后,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学生能对答如流就表示他们真懂了吗?参考资料唾手可得,我们能禁止学生课前参考吗?虽说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甚至有专家提出提倡学生看参考书,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为了完成任务会依葫芦画瓢,这样长期照搬参考资料学生还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吗?  相似文献   

5.
课堂一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和大师交了朋友,那么谁来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生:“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像爱迪生一样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崇敬、热爱是最幸福的事情,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学生为什么会喜欢你?学生凭什么喜欢你?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学生信息来源多,思维活跃,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我们怎样才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让他觉得是非常受益的东西,这很值得思考。我曾经在一次教师论坛上回答过“理想的课堂是怎样一种状况”的问题,我说:“我崇尚的课堂是:如果学生不听你的课,他觉得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邓光显 《山东教育》2005,(31):46-46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统计”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同学生:“学了这节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一时间,学生的回答可谓各式各样。有回答贴动物、贴水果、贴纸工的.有回答贴的本领的.更有回答大象过生日的。显然教师的用意是通过提问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是学生却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教师又问:“那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啊?”有的学生立刻回答:“学会了贴的知识。”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放弃了让学生自我小结的本意.自己指着小黑板,小结本课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学了排一排、分一分、数一数,这些都是统计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片段一:分数的初步认识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答略)师:思考一下,(出示方格纸上的一个涂色三角形)如果这幅图是原图的1/4,你能画出漂亮的原图吗?(由于此时已经下课,于是教师便让学生先欣赏教师创作的"作品",然后要求学生课下自己思考创作更多的"作品")课虽止,意未尽。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已初步认识了分数,比较直观地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自身承担的角色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同学习惯向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你要我怎么做?”“老师:下一步该做什么?”“老师:这节课上什么?”“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这个事情吗?”“老师:这次作业最后上交的期限是什么时候?”“老师:你帮我选一个题目吧!”  相似文献   

10.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11.
你有听过三个羊兄弟的故事吗?它告诉我们:自助天助。此外,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勇往直前,敢做敢为。[编按]  相似文献   

12.
那是我们班自行组织的一次数学小测验。学生们纷纷交卷,教室东南角的一个小女孩小浩手中的笔仍在细心地勾画着。我走到她面前,见我来了,她腼腆一笑,半天吐出一句话来:“老师,你能借我五分钟吗?这道题我有思路了!”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平时的评课中,常常会听到教师有这样的说法:课难上啊!课堂上学生没有配合好老师!这里说到的“配合”,大概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能形成和谐而有机的结合,使课堂上既能放得开又收得拢,最终还能圆满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吧?  相似文献   

14.
黎雪娟 《广西教育》2012,(36):57-59
听他的课,你会被他课堂中流露出来的幽默所感染,你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知识增长的快乐。他的课堂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催使知识的种子生根、发芽、成长——这就是小学数学名师俞正强的课堂魅力。今年3月,记者在广西体育馆有幸采访到了和蔼、睿智的俞正强。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在上课时,假如你发现学生走神,做些与教学无关的事,甚至影响别的同学,导致课堂出现骚乱等情况,你会怎么做呢?俞正强说,以前他的做法就是把不好好听课的学生模式化地训一顿!这样训多了,别说学生意见大,就是俞正强自己都觉得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后来,俞正强尝试过跟学生做约定,希望能通过“一人违规,全部受牵连”的“连坐法”来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没想到,俞正强刚为这个“妙方”沾沾自喜没多久,就有学生抗议了,有一个学生甚至在交上来的作业本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能让他(注:影响别人的同学)忘记吵,算你厉害!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前,俞正强对教学的认识是“讲课是老师的事,听课是学生的事”。  相似文献   

15.
绘丹 《内蒙古教育》2007,(9X):41-41
西方一所知名大学研究生院招生考题中,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认为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困难多还是克服困难的办法多?  相似文献   

16.
居先宝 《考试周刊》2012,(75):91-92
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即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和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记着这一点,因此我的课上得有些疯狂,要学生大胆地读出来或者吼出来,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Yes.youcan.Look,Wecan!WeareNO.11”学生是永远的主体,我们不能只顾自己讲,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也许某个时候学生从你的身后,拍着你的肩膀,叫你老师好的时候,这是做老师的最大的幸福……这些话给人以启迪、道理也尽人皆知,可是在实际操作当中,我们常听一些老师抱怨:我们班的学生脑子都转得慢。我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可课堂依旧死气沉沉.反应缓慢.再这样下去.这课简直没法上了……我们都期盼自己的学生个个是神童,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自己身上多找原因呢?所以,我认为,激活课堂的关键是教师得先激活自己.这样,你才能起到一个主导作用。怎样激活自己呢?结合自身的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教学目标如何把握、定位。不少课,教师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如某教师在上“两步计算式题”时,课始,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景。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着车、唱着歌行走在路上,来到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老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都是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并追问:“这些题目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  相似文献   

18.
一忌捞针式即提问要求学生像大海捞针一样回答问题。例如有位教师上《皇帝的新装》一课,让学生齐读课文后即问:“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诸如“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范围太广又无中心,学生回答摸不着边际,且与课文意思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改错题精练     
一位特级教师上完公开课后,有位年轻教师对这位特级教师说:“您的课太精彩了!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两个小时吧?”这位特级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大半生!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倾我一生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内容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我只用了20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以外,为其教学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视为“备课”。所以,  相似文献   

20.
一位特级教师上完公开课后,有位年轻教师对这位特级教师说:“您的课太精彩了!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两个小时吧?”这位特级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大半生!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倾我一生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内容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我只用了20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以外,为其教学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视为“备课”。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