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客家民俗语言研究,属于民俗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是方言调研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一般的词语解释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方言词语的民俗内涵。只有深入解读民俗意义,才能充分了解方言词语的真正含义。此外,语音和语法也反映了客家民俗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方言是民间文学的语言基础,是地方戏曲的灵魂,民俗事象是用方言词语记录、传承下来的。对方言民俗词语及其意义的深入考察,是对民俗本身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心理做出合理解释的前提。因此,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调查、抢救不断丢失的方言及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一种中下层文化现象,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研究地域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有助于开发语言资源,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活素材,而且可以为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民俗语言学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本文以山东临沂方言为个例,从夫妻称谓、婚丧词语、饮食词语三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前修时彦对《金瓶梅》的词语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词语,或因方言罕见,或因文字假借,或因民俗深隐,或因故实不彰,有些一时还不能索解。笔者生活在《金瓶梅》故事发生的地区,熟悉该地区的方言、民俗和故实,因此,笔者稽考方言,参证民俗,检核故实,对《金》书中的14个词语进行了解释,算是做了一些拾补遗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方言与民俗关系密切,调查和熟悉地方民俗,能为方言语音的研究提供新鲜的材料,丰富对语音演变规律的认识。梅县客方言字词中有一些特殊读音,隐藏于表示当地民俗事象的词语当中,在此枚举数例,进行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边地风月>里使用的务川方言词语,所展示的民情风俗,分析了方言与民俗的相生相随的关系.并揭示随着务川仡佬语的消失,仡佬族的民族文化也踪影难觅,<边地风月>里所描述的民情风俗皆为汉文化范围内的地方民俗.  相似文献   

7.
《跻春台》是清末四川中江人刘省三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书中使用了大量方言俗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反映民风民俗的方俗词语,对它进行考释,既可以丰富近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又有助于当时民俗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地的民俗文化总要靠各地的方言词语去表现。本文就方音双关修辞格构成的民俗事象加以分析,论述河东方言对晋南民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词汇的来源会关涉到民风民俗、地域特征、人口结构等方方面面,对其来源加以探讨可以了解其背后蕴藏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该文通过考查吉林省地方志中方言记录的情况,具体分析和考证了部分方言词语,试图找出吉林方言词汇的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11.
遵义话既有儿化韵也有自成音节的儿尾。遵义话的“儿”尾有久远的历史,有的“儿”尾仍保留了“儿”的本义,但目前“儿”尾词数量不多,现有的“儿”尾词也正在急剧减少。通过实地调查,对遵义话“儿”尾词的数量、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其重视。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仙游话、福州话和厦门话词语进行全面考察。提出仙游话有别于福州话和厦门话的三类特色词概况:一、反映仙游特有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词语;二、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形同义异”的特色词:三、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义同形异”的特色词。并就其产生的原因作初步探讨。认为古闽越语词语的遗留是未能考本字和来源特色词存在的可能原因,宋代以来自成一体的政治经济生活是多数特色词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吉林话属于北方方言区。吉林方言有许多熟语,这些现成的语言单位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流传,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习俗,以及中原文化的融入。尤其是其中的惯用语更为重要,内涵深刻,转义丰富,值得关注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历史发展和绩溪方言历史演变的产物.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事象在方言中的反映,是绩溪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绩溪方言区别于其它方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遵义方言的语音特点和新老差异.包括音系特点;文白异读;连读变调;新老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一种中下层文化现象,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研究地域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有助于开发语言资源,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活素材,而且可以为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民俗语言学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本文以山东临沂方言为个例,从夫妻称谓、婚丧词语、饮食词语三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遵义方言中,意义已经虚化的词缀“二”“三”具有形容词及名词等生动形式,对其语法功能及语义特征的描写,可以对现代汉语中各种丰富的重叠式做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8.
在方言区的普通话语音教学中,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音类教授者与学习者都能给以充分的注意,但差别较少的音类却容易被教授者与学习者忽略.这些音类,方言区的发音与普通话近似,所属字的范围与普通话大致相当,相关方言著作的记音也往往与普通话相同.本文以韵母为切入点,以遵义方言为例,分析遵义方言中被认为与普通话韵母相同的韵母实际上发音与普通话不同的情况,以期引起普通话语音教学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