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纸质媒体的记,他的劳动成果往往见诸报刊的版面。那么,记的作品如何在版面上更快更多地脱胎而出.并被处理得突出醒目?这固然与版面编辑的水平和工作密不可分,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记自身的素质和努力,以及由此而生产出来的新闻产品是否是版面所需要的“俏货”与“精品”。这样.研究和驾驭版面就不仅是编辑的事儿.也是记提高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熟的记都应该牢固  相似文献   

2.
韩丽 《记者摇篮》2008,(7):53-54
笔者从编辑记者的组合意识、强化报纸特性的思想、让读者参与版面活动的观念这三个方面,谈一谈对版面观念的理解。 一、编辑记者的“组合意识” 如果把编辑记者的工作称为“个体劳动”,无论是对来稿或新闻素材的取舍,还是提笔撰稿,都是以编辑记者的个人判断为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3.
文字记者用文字‘“说话”,摄影记者用图片“说话”,而组版编辑则用版面“说话’“。组版编辑对文字记者的稿件要起到升华和增值作用,由此不难看出版面的重要性。版面中的文字、标题、图片、线条等,是版面的生命,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版编辑把这些东西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就是用版面“说话”的过程。组版编辑怎样用版面“说话”呢?笔者在几年的组版中,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编排思想。一块版面需要容纳若干篇稿件,但这些稿件绝不是随意拼凑在一起的,它的上与下、左与右、轻与重…  相似文献   

4.
记者只负责采访写作,版面编辑负责组稿拼版,这种传统的办报方法已愈来愈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吁:记者与版面编辑是办报“流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要有版面意识.版面编辑也要有新闻意识.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既担负着记者的角色,采写新闻同时又要参与版面的拼排.在这里,结合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从记者的版面意识这个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记者为什么要有版面意识在《湖北日报》前年举办的青年编辑记者培训班上,一位资深版面编辑深有感触地说,由于记者缺乏版面意识,不少稿件到夜班编辑这里“受阻”不好处理,甚至因此被“压死”.与此同时,不少记者有时出埋怨,自己的稿件在版面上没有处理好,见报效果并不理想.这两种感触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记者的版面意识.然而,再深入探讨,便可发现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与版面改革的双重要求.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必然要依赖广大新闻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记者既要有专长,又要成为“多面手”.在沿海城市的一些新闻媒体中,采编合一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报纸来说,记者既要能采写新闻,又要能用电脑编排版面,在这里、记者、版面编辑已经合为一体.现在,这种办报趋势已经渐渐向内地发展.因此,记者应具备版面意识,甚至  相似文献   

5.
记者拥有“编辑观点”,实际上是多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做的结果,会使记者抓报道、写报道的“命中率”更高,劳动成果更好地在版面上得到体现,使稿件的“供”与版面的“需”之间联系得更密切。  相似文献   

6.
有人把遍布祖国各地的人民日报驻地记者形象地比作排球场上的“一传”。“一传”并不是把稿件直接传到版面编辑手中,而是传到“二传手”———记者部编辑组,由他们编辑并经部领导阅改,输入稿库,供版面选用;重要稿件则送相关领导直至总编辑、社长审阅。“二传手”是一个特殊的集体。他们是人民日报记者,却少有机会外出采访,名字也极少见报;他们是人民日报编辑,但并不是版面责任编辑,不能决定稿件是否上版。然而驻地记者的每一篇见报稿件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都凝聚着他们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明知相当数量的稿件将要“牺牲”,仍善待每篇来稿,…  相似文献   

7.
版面意识是报纸从业人员对版面的认知程度,包括对版面的内容、形式、栏目等的认识和理解。一般来讲,编辑的版面意识强于记者,文字记者的版面意识又强于摄影记者,这在一些地市报尤为明显。实际上,报纸版面形成的过程,是采编人员的版面意识由隐性走向显性的过程,版面意识越早趋于显性越有利于版面处理。在读图时代,地市报摄影记者“前移”版面意识已是刻不容缓。“前移”版面意识是地市报摄影记者的必修课一、从版面需要看“前移”版面意识的必要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办报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向,也是地市报的办报优势。身处…  相似文献   

8.
办好报纸,不仅需要有一流的记者,而且需要有一流的编辑,包括一流的版面编辑。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人并不重视编辑工作,特别不重视版面编辑工作。有人甚至不把版面编辑作为编辑看待,说什么,“版面编辑,不就是用稿子把版面填满吗?”还有人说,“版面编辑的事,解放前则是拼版工人干的。”于是乎,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所谓版面编辑,不过是算算画画的“画版工”、“画版匠”。包括一些新闻单位的领导者,嘴上说版面编辑工作重要,实际上却又常常露出轻视版面工作的“马  相似文献   

9.
做一名合格的党报版面编辑,必须具备四种意识。 首先,要有导向意识。一个合格的版面编辑,首先应该是一个坚持党性原则和遵守党的宣传纪律的模范执行者。因为版面的编排具有强烈的倾向性,是政治性十分强的工作,所以,版面编辑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指导,慎重、准确、及时地选取见报稿件,并根据稿件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稿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在版面上作出恰当  相似文献   

10.
刘希 《新闻三昧》2006,(8):18-19
干过几年记者又当了几年编辑之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是记者的“信誉”相当程度上关系稿子的采用率。记者的“信誉”,就是自己的“品牌”。“品牌”虽然不是版面编辑取合稿子的决定因素,但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人民日报社一位著名编辑讲过这样耐人寻味的话:版面编辑选稿的原则是“看稿不看人”,但如果记者提供的稿件常常是半成品,还屡有差错,说好交稿时间常常失约等,不  相似文献   

11.
在编辑部,一般地说,是不大愿意做版面编辑的,有的甚至认为,熬夜、耗体力不说,无非就是画画版,做做题,简单劳动,意思不大。比起记者,比起那些能编能采的编辑来,自觉得差一大截。所以,干上一阵子便想找门路跳出去,找一个能施展才干的地方。这,一方面是对版面编辑的传统看法有关,一方面是从事版面编辑工作的同志没能充分认识到这个岗位的重要。这里是编辑部的“总装车间”,是很富有创造力的地方。提高报纸质量,离不开版面编辑的辛勤劳动,尤其是版面编辑的创新意识。一般化的编排,往往把最精彩的内容“揉”进去了,什么也不突出,改变这种  相似文献   

12.
做过记者的人,都对编辑有着一种爱恨交织的情感。有时,记者的一篇稿件因为编辑一个小小的改动,而显得光彩、生动了许多;但更多的时候,是记者和编辑因着观点不同,对稿件的删改有不同的意见。如果记者有时间和编辑共同探讨,矛盾还可以解决,可新闻稿件强调的就是时效性,编辑往往无法等待记者陈述了自己的意图后再作修改决定,发到报纸版面上的成稿,有时会令记者十分恼火。这就像摄影作品的剪裁,摄影者为表达自己的构想的主题,将被摄人物摆在一个并不起眼的位置,而留出大片的表现空间,但洗放照片的人没有领会摄影者的意图,将空白全部裁掉,只突出了被摄人物,这当然让摄影者不快,更重要的是,报纸版面上的文章署着记者的名字,读者评说记者的水平时,并不知很多时候是在评说编辑。所以,记者遇上一个心意相通或是文采颇高的编辑,那是他的福气,否则,记者和编辑就是一对解不开结的冤家。做了几年记者,深知记者东奔西走的辛苦。但目前当记者。有很多“实惠”可以做这种辛苦的补偿。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记者到基层采访,冷不丁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新华社是干什么的?弄得我们的记者非得尴尬地解释半天不可。也是,新华社对许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天天在广播电视里听到新华社消息,陌生的是她又不象报纸有自己的版面。新华社是依赖报纸的版面和电台、电视台的声音而生存的,报纸刊登新华社稿件的版面叫时事版,编辑新华社稿件的编辑叫时事编辑,和新华社打交道的编辑部门叫时事部。无疑,新华社播发的稿件就叫时事新闻了。时事新闻是和行业新闻、地方新闻相对而言的。但奇怪的是,新闻教科书和新闻理论书里面,却很少论及“时事新闻”。  相似文献   

14.
在编辑部,一般地说,是不大愿意做版面编辑的,有的甚至认为,熬夜,耗体力不说,无非就是画画版,做做题,简单劳动,意思不大。比起记者,比起那些能编能采的编辑来,自觉得差一大截。所以,干上一阵子便想找门路跳出去,找一个能施展才干的地方。这,一方面是对版面编辑的传统看法有关,一方面是从事版面编辑工作的同志没能充分认识到这个岗位的重要。这里是编辑部的“总装车间”,是很富有创造力的地方。提高报纸质量,离不开版面编辑的辛勤劳动,尤其是版面编辑的创新意识。一般化的编排,往往把最精彩的内容“揉”进去了,什么也不突出;改变这种状况,乡琢磨琢磨,把稿件中最精彩的内容“抠”出来,突出处理,使稿件增色,版面增色  相似文献   

15.
陈伟军 《新闻界》2004,(4):88-89
党报编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人们对此已谈论甚多,诸如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等,然而,这些素质都离不开编辑主体而独立存在。编辑主体意识的强弱,与报纸版面质量的高低也有很重要的关系。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走上高高的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新闻采访活动2009年6月9日在呼中启动,前线记者白天穿行新闻采访,回来后还要马不停蹄地赶写稿子,工作十分辛苦。在后方的编辑们也做好了一切工作准备,编辑们增强了版面的策划意识,让专题版面更加新颖靓丽,夜班各版编辑统一了思想,超前谋划,靠前指挥,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走上高高的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专题报道编辑的组版任务。版面策划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编辑的灵魂,"走上高高的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专题报道的版面  相似文献   

17.
屈指算来,从事版面编辑工作断断续续已近十载。自己“操刀”的版面亦有一大摞。春去秋来,编稿画版,虽平淡无奇,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时时感到有一种压力在肩上。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责任感”吧。每当看到纵横交错的线条变为图文并茂的版面时,心中的那份欣慰是局外人难以体会的。札记之一:责任如果说编辑工作是“为人作嫁”的话,那么版面编辑更是如此。当记者可以  相似文献   

18.
报纸编辑的修养与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报纸整体形象的设计师,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参谋长和指挥员,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因此,报纸编辑必须具备较好的修养与能力,才能在筛选稿件、编排版面和总体把握上游刃有余,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9.
身为版面编辑,碰见记者,常听到这样的问话:“近来缺什么稿子?”我的回答:“缺消息。”当编辑的,总希望自己编排的报纸版面为人称道。要做到这一步,办法自然很多:精心的设计,精美的图片,能使版面增色;精采的通讯和评论等,也能吸引不少读者。但报纸既为“新闻纸”,就得把提供新闻放在第一位,尤其要多为读者提供“独家新闻”。通讯、评论等虽然很重要,但适量即可,消息的需要量却大得多。然而,在一些报纸的编辑部里,消息常常成为“缺门货”。编辑手头没有多少“本报讯”可编用,只好用大块头通讯充塞版面,或者靠通讯社电稿度日子。例如有一家全国性报纸,一版主要登消息,今年一季度平均每天刊登十  相似文献   

20.
有言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反映在我们的报纸版面上、特别是元旦头版上能做到“岁岁年年面不同”,这是衡量记、编辑在特定佳日里有无“创新”意识的很重要方面,因为人们特别关注这一天的报纸,尤其是头版,上海人称之为撑门面的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