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雯 《新闻前哨》2022,(14):12-13
融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呈现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分散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同时,社会思潮冲突的加剧、传播的泛娱乐化、传播圈层化、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等问题对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对此,要通过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网络意识形态内容以及网络意识形态法律法规等建设,切实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社交媒体时代,受众个性化、社群化趋势明显,加速了以趣缘、情感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圈层的建立.哔哩哔哩作为中国最大的亚文化网络聚集地,为以ACG为主的亚文化发展提供空间,圈层文化较为成熟.但随着圈层细分愈发精细,受众圈层意识突出,各圈层普遍具有排他性,特别是小众的亚文化圈层同其他圈层的交流严重受阻.哔哩哔哩以"固圈""破圈"两大策略为核心,固守圈层文化精髓,建构圈层成员认同,延伸圈层文化内涵,以接近传播受众的兴趣和情感.  相似文献   

3.
刘伟 《传媒》2021,(16):63-65
在媒介与社交的网络中,有着共同兴趣、价值观的人们汇聚成一个个社群圈,在圈子内交流、传播他们喜欢的内容,以此形成文化圈层.在当前的社会圈层中,传媒是圈层塑造的核心力量,媒体传播也因此表现出明显的圈层化特征,不同文化圈层的媒体和受众共存、融合,打造出圈产品,以此探寻大众传播与圈层传播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时代,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舆论圈层化现象愈发凸显。然而,圈层化对网络舆论而言是把双刃剑。在现有的理论、技术与运行逻辑下,一方面,技术赋能的圈层化为网络舆论提供了“圈”“层”并行的传播路径,且不断衍生出了圈层舆论、圈层传播,以及圈层文化等新的圈层形态;但另一方面,圈层化也诱发和加剧了对抗性网络舆论等乱象,冲击了既有的舆论生态。对此,本研究建议从自律与他律的双维视角出发,在遵循和完善制度规约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互联网平台内在活力,有效发挥政府主体间性作用,不断尝试构建网络舆论圈层化有理、有效、有序传播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推动了依靠兴趣、职业、年龄等集结的"网络圈层"的产生。其中,"饭圈"这种具有严密架构和内部规则的网络社群,对网络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至拥有了掌控舆论风向的能力。而在治理其乱象的同时,饭圈"圈层化"传播模式中组织化、高忠诚度、高创造力的特点有一定可以汲取的价值。本文以立足于饭圈的圈层化传播,探究其中值得"提纯"的价值,尝试为主流媒体更高效、有力的舆论引导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时代,大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人群体的划分体现在网络上聚集而成的若干有着共同信息偏好、思维模式的"圈层",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导向应注重与不同圈层文化的融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时政评论网站"观察者网"为例,分析其与B站圈层文化的成功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舆论导向与圈层文化融合的三个"融合圈",由内及外,潜移默化,达到引领舆论导向,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胡皓雯 《今传媒》2023,(10):113-116
算法推荐技术的诞生,改写了固有的时空结构与文化规则;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网络空间中逐渐形成了共享文化经验的“虚拟社区”,并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圈层结构;通过算法推荐机制的正反馈模式强化圈层壁垒,小众文化构筑起与大众文化不同的文化秩序。在近年来的新闻传播实践中,二次元、国风等小众文化,以“流行文化”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本文以《只此青绿》破圈传播为例,从其成功“破圈传播”的案例中总结经验,旨在为小众文化探索出一条突破圈层壁垒的有效路径,从而形成与大众文化互融共生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薇 《视听》2022,(4):167-169
小众圈层文化在中国古代已具雏形,新媒介的出现为小众圈层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借助新媒介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交互性,热衷于小众文化的群体得以在网络场域中快速聚集并形成圈层.小众圈层文化具有封闭与开放的二重特性,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建立起独特的内部秩序与话语体系.小众圈层文化在满足圈内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张珂萱 《视听》2023,(3):103-106
作为新国潮节目的主要消费群体,Z世代构建的趣缘圈层正在重塑话语结构和传播格局,基于圈层“聚”与“破”逻辑实现的圈层传播成为当今传播的主要机理之一。为实现在Z世代群体中的“破圈”,新国潮节目应掌握文化圈层传播机理,遵循微观层面上由文化认同驱动的圈层破壁,中观层面上文化交融吸引下的圈层交往,以及宏观层面上基于价值竞合的圈层融合。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圈层化背景下,强弱关系摇摆现象更加明显.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在给出"水纹圈"强弱关系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对新浪微博超话中反映的圈层与强弱关系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认为这种关系摇摆在重塑个人关系圈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下网络圈层间壁垒高筑的现象,这对形成圈层沟通、包容多元价值的网络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健  曹莹 《东南传播》2021,(2):69-71
影像载体对于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及文化传播有着明显的优势与价值。随着数字影像技术与新兴媒体在非遗多元化保护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文化圈层的概念也延伸到了非遗影像传播领域。基于圈层传播的视角,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学者观点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可将受众圈层对应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植入型,在探讨了"非遗热"背后的现实困境及认识误区之后,从良品守圈、爆品破圈、新品出位三个维度对非遗影像的创作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防范和化解平台型媒体建构进程中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文章从平台型媒体的学理内涵与基本特征入手,分析网络传播格局中意识形态风险的趋向与类型,指出平台型媒体具有数据资源的聚合性与吸附性、内容生产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技术平台的连接性与智能化、媒体把关的专业性与导向性以及信息传播的节点化与圈层化等特征。平台型媒体在连接资源和聚合用户的同时,面临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弱化、西方势力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传导、平台技术理性与媒体价值理性失衡等多重叠加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结合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去中心化、智能化、隐蔽性的新趋向,提出平台型媒体规制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关键路径,即强化网络主流思想舆论引导、重塑媒体平台的把关机制、依托需求价值链开展用户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以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舆情趋势日渐严峻,主要呈现为过度自我表达的倾诉趋势、过分相信偶像的跟风趋势和过于追逐热点的抢先趋势。因此,主流媒体必须肩负起弘扬主流的喉舌责任、凝聚共识的政治责任和传播真相的职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破圈化的话语表达词句、接地气的话语表达主体和亲临式的话语表达视角来更好引领网络意识形态舆情,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几乎覆盖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但是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人们越过了安全的界线,它也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灾害。如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了途径与平台,但是网络也成为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新场所,威胁着国家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因此结合目前新媒体时代网络发展的现状,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的意识形态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文化从“文化边缘”进入“文化主打”的角色,这种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和对当代文化的意识形态影响也日渐凸显。理性地清理网络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辨析其意识形态的功能取向,探寻网络文化价值理性的意识形态建构方式,是网络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16.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青少年网络主体影响很大。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网络主体,如果缺乏道德教育,就有可能在虚拟世界中迷失方向、心灵扭曲,产生价值冲突、责任感弱化、网络犯罪等严重的道德问题。一、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道德识别意识缺失,抵制不良信息诱惑能力不足。网络产生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在输出网络技术的同时,也把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输入进来。网络信息的超地域特征,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约束,不同文化与意识形态相互交汇、激荡,使人们在网上交换信…  相似文献   

17.
当下粉丝实践早已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而破除传统"狂热无脑者"的刻板形象,逐渐向积极的意义生产与共享者角色转变.而粉丝在探寻"破圈"的行动中,延续了意义盗猎与情感性联盟特征,以进一步获得自我表达与价值输出的权力.本文以游戏IP电影《征途》为例,考察游戏粉在参与电影生产过程中的"破圈"行为.粉丝的积极参与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突破圈层且进行文化输出的新渠道,但由于商业电影,普通观众与游戏粉圈的意图与倾向差异,以及文化圈层的潜在等级性使得这次行动未能成功,粉圈"破圈"仍在征途.  相似文献   

18.
饭圈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迫切需要多元视角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文化区隔为理论基础,从新媒体环境的传播视角出发,通过考察新媒体环境生成的偶像异化、粉丝非理性、群体极化三个饭圈文化特征,着力发掘饭图文化造成的情感模因、圈层争夺、技术支配三个文化区隔特征,并提出破解区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国家,其文化产品的出口能力,不仅会带来巨额的贸易收入,而且也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意识形态影响力很大关系。通过一个国家文化产品的进口的品种、数量,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在纸质媒体中,报纸无疑是最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本文准备通过对我国报纸进出口现状的  相似文献   

20.
在对网络文化的反思中.重视技术先进国家对技术落后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这种渗透的作用夸大。网络同其他传播技术一样.在意识形态影响中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意识形态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