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镀液中加入酒石酸体系添加剂可明显改善镀液稳定性,该 添加剂具有抗*“-氧化,抑制Sn“”,3n““水解的作月,镀液中加入该添加剂能维持镀液长期稳 定,清嫩透明S他提高阴极化值,增强锭液的分散能力及屎镀能力,获得结晶细致、结合力强 的银白色光亮镀锡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氯化钾镀锌工艺中CT—3型添加剂的概况,镀液的优良性能,经过有关的测试表明,加入CT—3型有机添加剂能明显改善镀液的均镀能力、深镀能力,扩大光亮范围,可获得结晶细致,均匀光亮的镀层。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甲基磺酸盐体系Pb-Sn-Cu合金镀液的参数,测试了镀液的分散能力、深镀能力以及镀液的稳定性.试验表明:镀液的电导率随游离甲基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电流效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在镀液中加入添加剂,可以增大阴极极化及增加镀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化学镀镍体系中温度、pH值、络合剂、缓冲剂、促进剂、次亚磷酸钠等对Ni^2+吸光度的影响,建立了镀液中硫酸镍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回归方程,得出取镀液稀释一倍后在400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Ni^2+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度高、无镀液损耗、设备投资少等优点,适用于小型化学镀镍企业对镀液体系中Ni^2+浓度的快速测定和现场监控.  相似文献   

5.
溅射铜基材上浸镀银的微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铜基材上采用电化学浸镀技术沉积银已成为当今一项热门技术。研究采用了含有添加剂的乙醇溶液作为镀液。沉积的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术(FESEM)和原子力显微术(AFM)加以表征。研究表明,采用乙醇基镀槽制备的浸银层具有很强的表面轮廓覆盖能力,在铜基材的凸台区覆盖的银粒子尺寸为15nm左右,而在低凹区的银粒子的尺寸为10m左右。  相似文献   

6.
非晶态Fe-Cr合金镀层的电沉积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甘氨酸的加入对单金属镀液、Fe-Cr合金镀液的阴极极化曲线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甘氨酸在三价铬电镀Fe-Cr合金镀层的镀液中的作用。加入甘氨酸后,可得到优良的镀层,而不含甘氨酸时,镀层中夹杂铬的化合物,镀层质量恶劣。在此镀液中,甘氨酸的作用可能为与Fe(Ⅱ)络合,使其析出电位负移,达到铁铬共沉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观察SnCl2水解的离子方程式:Sn^2 Cl^- H2O=Sn(OH)Cl↓+H^ ,往平衡体中加入稀HCl,左边增加了Cl^-浓度,右左同等程序增加了H^ 的浓度,平衡似应不移动,怎样解释?文章给出了这类问题的一种通用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镀硬铬溶液 ,用电解法改变镀液中Cr3 + 浓度 ,实验Cr3 + 浓度对镀铬液性能及镀铬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镀铬溶液中Cr3 + 浓度偏低时 ,镀液深镀能力差 ,镀层光泽不良 ,清洗性差。随着Cr3 + 浓度升高 ,镀液分散能力和电流效率降低 ,光亮区电流强度范围减小 ,而镀液深镀能力、镀层硬度及耐磨性随Cr3 + 的浓度升高而出现极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化学镀镍体系中温度、pH值、络合剂、缓冲剂、促进剂、次亚磷酸钠等对Ni2 吸光度的影响,建立了镀液中硫酸镍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回归方程,得出取镀液稀释一倍后在400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Ni2 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度高、无镀液损耗、设备投资少等优点,适用于小型化学镀镍企业对镀液体系中Ni2 浓度的快速测定和现场监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芹菜叶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确定其提取的较佳工艺及稳定性的条件.采用乙醇溶剂振荡萃取法,在5l0nm波长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色素的较佳提取工艺;研究了不同情况下芹菜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色素较佳提取工艺为体积分数85%乙醇溶液,料液比1:10,30℃,振荡30min.该色素耐光、耐热性较差;一些食品添加剂以及Zn^2+、Ca^2+、Mg^2+、Na^+对色素稳定性基本无影响,但Sn^2+、Fe^3+、Cu^2+、Al^3+会降低色素稳定性,加工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铜、铁、铝、锡容器接触.  相似文献   

11.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栀子中黄色素的提取方法,以及光照、温度、PH值和金属离子对栀子黄色素的影响,发现该色素在440nm处有强吸收峰,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对光、热、金属离子稳定性好,Fe^2 、Sn^2 对色素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氨基磺酸盐电沉只铅镉及其合金极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耻氨基磺酸盐体系电沉积铅镉及其合金的极化行为,测定了在不同温度、搅拌、添加剂等因素对单金属镀液和混镀液的极化曲线,表明添加剂间苯二酚对电沉积铅的极化影响较大,可实现铅镉共沈积的目的,初步研究了不同电流对合金镀层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氨基磺酸盐体系电沉积铅镉及其合金的极化行为,测定了在不同温度、搅拌、添加剂等因素对单金属镀液和混合镀液的极化曲线,表明添加剂间苯二酚对电沉积铅的极化影响较大,可实现铅镉共沉积的目的,初步研究了不同电流对合金镀层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基础镀液中,分别添加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酚和抗坏血酸等稳定剂,考察其对镀液的稳定性和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剂能显著提高镀液的稳定性,同时对镀层的结合力和致密性略有提高;最佳的稳定剂为对苯二酚,浓度为4g/L.  相似文献   

15.
研究瓜叶菊花红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光、温度、食品添加剂、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离子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对光与80℃以下温度较稳定,氧化剂,Cu2 、Sn2 等对色素液的吸光度有明显的影响,Al3 、Ca2 等对色素液有一定的护色作用.而在食品添加剂中蔗糖能显著提高色素的稳定性,维生素C有明显降色效应.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用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的Al2O3悬浮液分散剂.将140 nm的α-Al2O3干粉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采用高速机械搅拌和超声波分散Al2O3悬浮液.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液吸光度,用PdCl2测试镀液稳定性;通过孔隙率试验和结合力试验测试化学复合镀层性能,用SEM和EDS测试镀层形貌和化学成分.试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对Al2O3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有较好的协同效果,适宜的复配分散剂组成为:20 mg/L十二烷基硫酸钠,150 mg/L Tween-80,80 mg/L聚乙二醇.用其配置2 g/L纳米Al2O3悬浮液,静置24 h后吸光度为1.595.该悬浮液配置的镀液稳定性试验时间为165 s,镀速为16.5μm/h.复合镀层中Al2O3粒子呈弥散状分布,Al2O3含量为0.77%.镀层光亮、致密.孔隙率为0.06个/cm2.结合力符合GB/T13913-92标准.该复配分散剂适应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粒子在溶液中随着粒度的减小,其表面能增加,从而使粒子具有较高程度的催化活性。如果能在溶液中制得这种粒度很小的粒子——超微粒子,将对在溶液中的反应进行有效催化。在此,我们利用光亮镀镍液进行实验,利用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在超声波的振动下电解光亮镀镍液。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Ni2+在不断的沉积或溶解过程中被振动到溶液中或成为零价的Ni原子团簇——即形成金属溶胶。我们可以通过丁达尔现象定性检验,同时取样分析镀液中金属镍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若镀液中Ni2+浓度降低并伴有了达尔现象,则说明…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加入1#、2#和3#柴油添加剂的油品1#、2#和3#和未加添加剂的油品0#,分别进行十六皖值等物理性质的机理实验,以及3种柴油添加剂的除碳能力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加入不同柴油添加剂,油品的各项物理性质均有变化。经分析,十六烷值的提高和表面张力的降低对油品有积极的影响。胶质实验和柴油添加剂除碳能力实验的结果显示,柴油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少胶质生成和去除积碳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木纳格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pH值、温度、金属离子及其它食品添加剂对原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花青素pH=2~6时降解缓慢,热稳定性较好;但在60℃以上温度时原花青素会受到一定影响;Cu2^2+、Pb^2+、Mn^2+对原花青素影响较小,Fe^3+和Sn^2+对原花青素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用TiCl4水解法制备了纳米TiO2粉体,然后通过微粒最佳加入量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配方。采用最佳工艺进行施镀,并测量了镀液的寿命,最后对镀层的组织结构及各方面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的各方面性能要优于普通的镍磷镀层和微米化学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