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再次阐释了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信达雅",指出"信达雅"作为当前的翻译标准名正言顺、无可非议。具体而言,通过《清明上河图》的多个译名为例,肯定了"信达雅"对文化经典外译的指导,是当前中华文化经典走出去的重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指出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但以往大多数译者或者翻译学习者习惯地将其与文学翻译标准联系起来,事实上该标准同样适用于非文学文本翻译。本文将以旅游文本《波士顿旅游攻略》(节选)为例,分析在非文学文本翻译中如何运用信达雅这个翻译标准提高非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后人也将"信达雅"奉为"三字真言",神圣不可侵犯。然而,此"信达雅"非彼"信达雅"。那么,严复本人所推崇的"信达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针对这一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是后人混淆了严复对三者的定义与自己的定义。另外,翻译研究应有不同的中观理论,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是"一论独霸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严复在中国翻译史上堪称“译坛大家”,其著名的八部译作可谓家喻户晓。通过对它们的详读可以发现,为了译介域外学术思想和阐明自己的思想,严复通过其译作中的译例言以及和好友的通信等手段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多年来,很多学者专论或者涉及过严复及其翻译思想。“信达雅”似乎成了其翻译思想的全部。但细究严译名著,发现严复在其翻译过程中选择的一种翻译手段,它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的微观的翻译技巧,而是一种宏观上的翻译策略:译中有评,译中有述;译中有编,译中有写;译中有删除,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他提出的"信达雅"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信达雅"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但"雅"字引起较多争议,褒之贬之,见仁见智。本文通过研究严复先生的生平经历、"信达雅"的提出来探讨严复先生及其翻译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清末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家、教育家,更是伟大的翻译家。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信达雅",首创了中国完整的翻译"标准",对学界的影响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余波不绝。本文将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进行分析,探讨一下翻译"标准"和"信达雅"的文化根源,以期更深地理解严复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7.
一、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又是指导翻译实践的准则。清末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就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创作过程。译者不仅要对所译文本的语言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驾轻就熟的本领,还需要对所译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掌握。翻译的过程就是运用这两个基本技能解读原文,用另一种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一篇成功的译品应该是原作的艺术的复制,应具有同原文一样的感染力。”(唐人.《翻译是艺术》1984)同画家作画一样,翻译的过程也需要使用各种技巧,如词汇、语法、修辞等。而文体的差异又决定了翻译技巧的运用。严复借鉴古译学的遗产,将“信达雅”这一翻译理论推广开来。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翻译的过程都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王佳 《海外英语》2014,(21):179-180
"信达雅"是我国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指导翻译的原则,是中国翻译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该文旨在结合"信达雅",对罗经国和林语堂的《兰亭集序》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下简称罗译和林译),探讨"信达雅"理论在《兰亭集序》译本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媛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69+173-169,173
本文比较了中西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严复的"信达雅"及德国功能主义学说的"目的论",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的角度阐释两者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特点。严复的译论带有浓厚的中式思维特点,倾向于主观、感性;而"目的论"受西方理性分析思维的影响,则倾向于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最近,冯唐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炒的很热,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是我国影响最为深刻的翻译原则和标准,本文作者意欲在信达雅翻译视角下,以《飞鸟集》中吐槽最狠的三首诗为例,来探讨此书的翻译。结果发现冯唐所译的《飞鸟集》,没有忠实地体现原文的风格,充斥着浓浓的荷尔蒙的味道,完全颠覆了泰戈尔诗歌的原有意象,实是"乃不知有信,无论达雅"了。  相似文献   

12.
“信达雅”是我国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指导翻译的原则,是中国翻译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该文旨在结合“信达雅”,对罗经国和林语堂的《兰亭集序》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下简称罗译和林译),探讨“信达雅”理论在《兰亭集序》译本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翻译浅谈     
(一)翻译标准的探讨 我国的翻译史约始于近二千年前佛经的翻译。直到清末民初,翻译家严复在他翻译英国十九世纪科学家赫胥黎的名著《天演论》一书的卷首《译例言》中提出著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后,我国翻译界才有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翻译理论,开创了近代翻译学说这门“新学”。严复之前一些翻译家也曾有过对翻译标准的探索。如唐代的玄奘提出过“既须求真,  相似文献   

14.
关于翻译的标准与目标,翻译界始终有争议。约九十年前严复提出的译事“信达雅”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我国翻译界视为有形无形的准则。“信达雅”作为一个升华了的准则,是超越时代并在长期实践中证明为可行的。问题是将这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信达雅”作为一个整体要求,信是核心。翻译总的来说是个媒介,译者不是原作者,  相似文献   

15.
"信""达""雅"最早语出严复的著作《天演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即指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  相似文献   

16.
一百多年前,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随着全球化以及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翻译工作者对于“信”的理解也有了不同的认识。黄忠廉先生基于“信”提出了变译。然而变译多被局限于科技翻译领域,甚少将其放在文学翻译的背景下进行探讨。该文以布莱克的《浮生六记》译本为例,探讨变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7.
严复的译词与日本的“新汉语”词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日语中使用着大量的汉语词汇。但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日语词汇却不为国人所知。本文拟通过对严复早期译作的译词及《严复名作丛刊》卷末注释的介绍和分析,判断现在中日两国共同使用的词汇哪些来自日语,并对严复的译词为何不能传世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狄东睿 《海外英语》2012,(6):132-133
在中西方翻译史上,均出现过影响深远的"三原则"翻译理论。其一由泰特勒(A.F.Tytler)于1790提出,其二则出现在1898年严复《天演论》卷首《译例言》中。这两条翻译理论在中西翻译界中引起的反响更是不容小觑。文章旨在分析两条原则之间的异同之处,以及导致差异的深层因素,进而对本土翻译理论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秦斯 《海外英语》2014,(9):139-140
小说《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为著名文体大师纳博科夫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2010年该书首次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译者为谷启楠。在各类翻译中,误译现象普遍存在,在文学翻译中尤为如此。该文首先介绍了文学翻译中的误译及分类,在严复"信达雅"翻译理念关照下对有意和无意误译作出简要阐释,然后将通过比较阅读原著《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和谷启楠译本(以下简称为谷译),浅谈谷译中的无意误译现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南省50所高职院校英文校名的分析,并结合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借鉴对比国内和国外高校同类院校的校名,对河南省高职院校英文校名的英语翻译提出了规范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