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是怎样﹃操作﹄稿件的︽植物学报︾编辑部王葳我从事《植物学报》的编辑工作5年有余。5年多的辛苦没有白费,在“给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改造了自己。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对人宣称:我不仅是一名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综合性专业学报的编辑,而且是一名极力...  相似文献   

2.
从“死人办报”想“书生办报” 1957年3—4月间,人民日报犯了大错误,受到毛泽东主席指为“死人办报”的激烈批评。那一阵报社多次受批评,但从来没有这样苛重。编辑部一些同志为此议论,这样批评绝非偶然,是报社内外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的集中暴露。毛泽东在2月27日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作了一篇重要讲话,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在6月19日全文发表。原讲话谈到我国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  相似文献   

3.
当前,深度融合是地市级媒体面临的共同任务,而新旧媒介相加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堵点”。本文分析了新旧媒体“融而不合”的普遍性问题,论证了搭建“大编辑部”的可行性,探讨了如何建立配套机制和围绕服务抓好“接近性”优势等实现路径,提出了建设“大编辑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吴美潮 《编辑科技》2000,12(2):43-43
经常翻阅科技期刊,发现不少问题,尤其是编辑部文字(指编辑部所写并刊登在期刊上的文字)每每有些质量欠佳、错误较多。例如,有个编辑部的“征稿启事”写成“征稿启示”;有的编辑部文字标点符号是一“,”到底;  相似文献   

5.
2007年报界讲得最多的是如何整合报纸新闻编辑部这一话题,就是要把原来单一为做报纸的传统编辑部,改造成一个能够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多媒体新闻编辑部.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报业集团或者报业公司,他们把很大的力气花在组建新的多媒体新闻编辑部.世界报业协会最近发行的一本《2007报业趋势》,其中用大量的篇幅讲到如何"整合"的问题.最近的几次世界报业协会组织的大会或者研讨会的主题,都是讨论如何整合报纸的资源,如何改造报纸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办好《市场特刊》三议宁夏日报编辑部我报《市场特刊》创办一年来,每周两期,以“两大”、“三贴近”,即面向大市场,报道大视角,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宗旨,很好地发挥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紧紧抓住重大经济题材,及时反...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接编辑部通知,参加“贯彻一号件回望”系列报道活动。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难”。难在何处?众所周知,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件含金量大,加上良种补贴、早稻补贴,农民种田的负担几乎为零,多的也不过亩平10元钱左右。一号件好,农民负担轻,几乎是媒体天天报道的新闻,再泛泛地说一号件好,农民负担轻,等于什么都没说。  相似文献   

8.
“转移”正在深化──本刊“问题讨论”小结若谷本刊以“怎样实现向优质高效转移”为题的“问题讨论’‘,开展了整整一年。由于论题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讨论引起了出版界的很大反响,参加讨论的文章不断地涌进编辑部,参加者有国家出版管理机关的官员,有出版工作者协...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8,(9):93-94
“三大改造”,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简称。湖北的“三大改造”是分步进行的,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湖北日报》对“三大改造”的宣传报道工作十分重视,其中农业的爱国增产运动和农业的互助合作化的宣传报道,更是这个时期宣传报道的中心.并成为编辑部报道工作的亮点。  相似文献   

10.
把汪光焘副市长和普通老百姓一同请到北京电视台演播室,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危房改造问题,这是第一次。这个第一次,让荧屏架起了一座“市长”和“百姓”的连心桥。 电视台穿针引线 2000年11月,我们接到任务,配合北京旧城的危旧房改造,做一组系列节目,详细地介绍北京危旧房改造政策的历史延续过程和日前的现状,特别是要向观众详细介绍市政府的19号文件。北京是一座世界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北京需要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速向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迈进。在北京的“十五”规划中,明确了加快北京旧城危旧房改造的进程,准…  相似文献   

11.
我是去年5月份开始做记者工作的。在农村采访了几个月,常常感到“头昏”。记者的“头昏”,无非是缺乏独立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找不到新闻线索;或者找到了线索,但又不知道编辑部要不要。只是在最近—个时期里,我才摸索到了医治“头昏”的一个处方。报社负责同志经常告诉我们,记者要识风向,辨气候。可是风从何处起,问题从何处来呢?当初,我认为风从编辑部起,问题从编辑部来。写什么,怎样采访,全靠报社的报道提示。有时还打电话到编辑部去问“行情”。拿到题目以后,不加分析研究,就一条一条地到处问,到处套。这样做,有时也能有几条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日报编辑部从一九六五年三月起开展了“为谁办报”的学习讨论,收获很大。这一学习,坚持了学用结合的原则,做到了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把学习毛泽东思想与改造思想、改进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不少同志吃到了甜头,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在开展这次学习以前,对于“为谁办报”的问题,编辑部的同志们在口头上是理解的,但在实际执行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长期有“主要为干部还是为群众”的争论,工作中往往忽视工农兵的要求,用知识分子的框框去套工农兵群众。许多稿子工人和农民念不下来,听不懂。与此相联系的“靠谁办报”,在执行“全党办报”路线上也有一些问题。编委会认为“为谁办报”、“靠谁办报”是个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决定在全编辑部开展一次“为谁办报”的学习讨论。  相似文献   

13.
《优秀士兵剪影》专栏,是本报继《连队新闻》、《基层人物风采》之后,新开辟的又一个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战士的专栏。尽管这个专栏在版面上不很显眼,在读者中却引起很大反响。许多读者来信赞扬她是“了解连队战士火热生活的一个窗口”,“是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栏目之一”。回顾开办这一专栏的前前后后,我们的体会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满腔热情地为“小人物”立传。贴近性——让“小人物”登上“大雅之堂”军报的三版是“政治·基层·社会”版,信息量大,指导性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尽管编辑部十分注意让三版贴近基层…  相似文献   

14.
郭西京 《新闻知识》2001,(Z1):18-19
市场对报纸的影响越来越大 几年前,多数报纸编辑觉得编辑部很“神圣”,如果有广告或发行部门告诉编辑部如何编报纸,那肯定是个笑话。但现在,其它部门为编辑部提意见已很常见。一个原因是因为广告与发行人员与读者有更广泛的接触,常常能听到读者对报纸的称赞与不满;另一个原因,“报纸是商品”的观念在编辑部已经深入人心。 报纸是特殊商品,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工业产品。 既然是产品,报纸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产品在市场上的流行程度,即读者的喜爱与否。读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报纸生死攸关。 当报纸的编辑们把新闻、照片及稿件安…  相似文献   

15.
编事漫忆─—《图书馆》与它的朋友们(续)韩继章1989年晚秋,对于《图书馆》是个难忘的季节,11月中旬,《图书馆》编辑部在湘西风景名珠索溪峪成功地举办了“《中图法》三版学习暨图书馆学研讨班”,之所以说成功,一方而是这次研讨班规模大,人员多,参加研讨班...  相似文献   

16.
自从知道了“丑小鸭”的故事,我就对那些相貌平平、庸庸碌碌甚或可怜巴巴的“丑鸭子”们再也不敢小觑了。说不定哪一天也会一冲惊天飞出个美丽的天鹅来。在我们编辑部常常碰到一些“丑小鸭”,我和我的同行,常常寄予他们许多同情、企盼和无可奈何的厌恶……那是个严冬的日子,编辑部里来了这样一位年轻人:穿着凉鞋,戴着草帽,背着个大提包——信不信由你,他是个“作家”,那脏兮兮的提包里全是书稿。他两眼直直地看着编辑,惴惴而又自豪地呈上他的“大作”,一面恳求编辑发表他的作品,一面吞吞吐吐地叙述着他的从文之路。这位来自鲁北的青年本已娶妻生子,家境虽不宽  相似文献   

17.
娱乐新闻年年有,每年故事大不同。2006年春天,围绕着一家人的新闻成了娱乐版的头条。有人说,“炒作大王”李亚鹏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炒作是娶了歌坛“天后”王菲,言犹在耳,有关王菲即将生产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通过勤奋的各路娱乐记者,传遍大江南北。是生男孩还是女孩?贵族产房每天多少钱?是剖腹产还是自然产,都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中,王菲的前夫窦唯却干了一件惊世骇俗、绝对吸引“眼球”的事,他来到《新京报》社,在大闹编辑部之后,用事先携带的汽油和打火机点燃了报社院里一辆私家轿车,然后静坐在地,从容等待警察。  相似文献   

18.
移动编辑部     
曾几何时.新闻记者依靠自己独特的敏锐,充沛的精力,为编辑部发回了一篇篇或现场采访,或跟踪报道,或突发事件目击。然而.在信息时代,新闻记者必须利用高科技手段迅速完成工作,“一本一笔”打天下的时代,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世界首届报业科技协会(Ifra)提出了“移动编辑部”的概念,指出未来的新闻记者无须呆在编辑部里。据Ifra执行理事长凯立·诺思拉普介绍,“移动新闻记者”应该配备如下设备: 笔记本电脑 数码相机 磁盘驱动器 可折叠键盘 打印机 个人信息设备 个人资讯机扫描器 这个“移动编辑部”的重量大约不到…  相似文献   

19.
《视听界》编辑部发起的关于“记者形象”的讨论,很有现实意义。至于如何重塑新闻记者的形象,特别是廉洁的形象?我觉得是篇大文章,是个系统工程。但是,我们决不能因其大且复杂艰巨便望而却步,应该知难而进,扎实有力地推进记者队伍的廉洁建设。推进这一建设,应着眼于综合整理,方法是抓好“四廉”,即:“上”廉、育廉、自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技期刊著作权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 ,科技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已成为相关人士讨论的热点。从已发表的作品看 ,很多人都认为 ,作品的著作权全部属于作者。其实 ,当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部投稿时 ,就意味着作者将其作品著作权中的一部分暂时地非专有地许可期刊使用。很多人强调 ,《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属于作者 ,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的“除外”主要是指职务作品。因而造成了“一方面承认科技期刊编辑部享有著作权 ,另一方面又没有明确科技期刊编辑部有哪些著作权”的问题 ,甚至出现了编辑部的权利被侵害反而成了被告的怪现象。1 科技期刊的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