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台球技术旋转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基本的力学原理对台球的击球和主球旋转运动进行了具体的生物力学分析,得到了若干对台球实践有指导作用的结论.提出了击球角度的概念,界定了"滑杆"的条件和安全击球区的决定因素;分析了碰撞和反弹偏差角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就不同要求的主球走位提出了建议性的打法.  相似文献   

2.
直拍四面攻打法的可行及其技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作了实验研究 ,并对其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了解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特点。研究表明 :1.直拍四面攻可以用正手正、反面和反手正、反面的四个面击球进攻 ,各个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以及主要技术在比赛综合运用上没有技术死角。 2 .在击球速度上正手反面攻球不如正手正面攻球 ,正手正面更适合于扣杀。3.在拉球的旋转上正手正面不如正手反面 ,并且正手反面拉球带有明显的侧旋。4.正手正面攻球与反面攻球在力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5 .在发球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要加强发抢意识 ,提高发抢命中率。6 .在相持能力上必须解决好正、反面的拉打转换 ,充分发挥反手能用两个面拉打的威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正、反手抛击技术动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产生前旋、低平飞行的抛击球为主要特征的正手抛击技术相比,反手抛击技术易产生较大后旋速度的高吊抛击球,有利于增加击球的命中率和留球率。还从解剖动力学角度,论述了正、反于抛击技术的发力特征、机制和差异,发现采用反手抛击技术时上肢相关肌群处于反住姿势,其发力方式与人体惯常的上肢肌肉发力规律相反,初学掌握这种技术有一定难度,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提高反手抛击技术使用率的特异性肌肉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选取3名国家女子垒球队击球员,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其击球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对垒球击球动作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针对多球训练法中的不同训练方案在网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经过30节的网球教学实验后,采用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研究结果经过T检验分析表明:采用多球组合训练方案进行训练相比采用常规多球训练方案训练的学生在正、反手击球深度控制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正、反手击球精度控制和与教练对拉拍数上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据此认为在日常的网球训练中应根据网球运动的真实场景设计不同的多球训练方法,以此满足现代网球运动的教学和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我国高水平乒乓球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训练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1)强调在击球意识上开拓和强化进攻的意识。(2)“快”字内涵的因素和诀窍;“三急法”的运用;提前半拍击球的运用;刻意简化击球动作的幅度;突出发挥小臂与手腕的击球作用;加速与制动的巧妙配合使用。(3)协调和处理好数量与质量、有规律与无规律、快与慢、特长与全面、加速与制动等的关系。(4)改革、创新,储备和培植新技术,以近、短、快争主动;以稳和准为基调;以变和狠求突破。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深对下旋球的认识,减少搓接下旋球的失误率,提高教学和训练效果,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咨询法,对搓接时容易下网的下旋球进行分类,归纳其不同的特点,并通过物理分析法对搓接下网的运动学和力学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搓接不同类型的下旋球在击球时间、挥拍方向、技术动作的选取上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体院排球普修课男生为对象,通过高速摄影方法,对“空气阻力对正面上手发球水平方向飞行距离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揭示了当击球高度、击球角度和击球初速度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正面上手发球在水平方向飞行的理论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差值规律。  相似文献   

9.
摘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近期国家乒乓球队提出的正手台内进攻技术的创新——直板正手撇拉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直板正手撇拉技术与另外两种台内进攻技术(正手挑打技术、反手拧拉技术)进行了动作技术对比分析、击球效果分析及实战效果分析。其结果显示,直板正手撇拉技术击球后的球速可达到正手挑打后的球速,其转速略小于反手拧拉的转速,而大于挑打的转速;该技术动作结构与正手挑打相似,但有明显的外撇动作,击球方向以向前向上为主,带有一定的迷惑性,球拍运动轨迹像似做一个“勾子”运动。本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直板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进攻能力,对于维持我国乒乓球技术训练的先进性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球落地反弹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握网球落地反弹的规律并利用反弹规律合理采用击球方法,是网球运动员打好球的关键.采用摄像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力学分析,结果显示:网球击球的入射角一般在12°~30°之间,中等速度飞行的上旋球和平击球落地反弹后反弹角小于入射角,下旋球的反弹角大于入射角.网球的落地反弹形式有二种,一种是一般的反弹,球与地面没有滑动.另一种是球与地面有滑动的滑动反弹.滑动反弹的球,角度小、速度快更具攻击性.场地与球的摩擦系数越小,入射角越小,入射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滑动反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拉弧圈球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得出:拉对方的下旋来球比拉对方的上旋来球需要更大的切向挥拍速度,且来球下旋越强烈,切向挥拍速度要求越高,才能拉出弧圈球;为达到拉球的最佳效果,拉对方的上旋来球比拉对方的下旋来球所需较长的摩擦时间,且来球上旋越强烈,所需时间越长;拉对方下旋来球比拉对方上旋来球,回球的旋转效果更好,对方来球下旋越强烈,回球旋转也越强;拉对方上旋来球比拉对方下旋来球,回球更容易过网,且对方上旋越强烈,越容易过网,但要防止拉出台。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定点拍摄三名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正手攻上旋球技术动作,并分别对运动员攻球技术动作的拍摄结果进行采样,然后对其进行解析,从中取得每个运动员技术动作各个阶段和各个技术环节的定量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为乒乓球正手攻球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触及球体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就太极柔力球的发源、发展及运动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并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今后更好发展该项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排球上旋球击打类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正面扣球、正面上手大力发球、跳发球及打防的击打手法命名为上旋球击打类技术。分析认为,这类技术具有运用上旋球手法击打球的共同特点,上旋球手法是这类技术的关键性技术,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这类技术的教学质量,摸索其有效教学途径,设计了一种先打上旋球手法基础,再进一步学习各项技术,以期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教学新模式。经实验研究表明,运用此教学模式施教,学生的扣球技术进步快,发球技术提高幅度大,击打手法掌握好。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跳投已成为现代篮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对不同水平比赛中三分跳投的动作特征比较,能揭示其共性特征和优化特征。方法:采用比赛现场三维摄像,视讯解析系统,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采集,解析及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高水平组),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中水平组),高校业余联赛(低水平组)等3个水平比赛的三分跳投。结论:跳投的共性特征有:1)跳投的各动作阶段持续时间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举球阶段,稳定阶段,投球阶段,随球阶段,准备阶段。2)远距离投篮都在重心达最高点之前出手,需借助重心向上的速度,以给球更大的初速度,产生更大的出手速度。3)各关节遵循了近侧端→远侧端的发力顺序,各关节角速度从近侧端→远侧端依次增大。最大伸肘速度与球出手瞬间几乎同步,可能对球的出手速度影响最大。4)稳定阶段小幅度的肘外张角与上肢关节解剖结构的限制有关。上臂的外展,肩轴,髋轴的旋转有利于肘,腕,眼正对篮圈,保持上肢各关节的屈伸运动与球的飞行方向一致,也使球在出手前更接近篮圈。5)在比赛中,出手时躯干小幅度的后倾可以拉开与防守者的水平距离,减少来自防守的干扰。也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动作的稳定,并形成更大的出手角度。跳投的优化特征有:1)高水平组在一次完整的跳投中持续更长时间,表现在有更长的稳定阶段,腾空时间和随球阶段。可能是高水平组更高的起跳高度和更接近重心最高点的出手时机引起。更长的稳定阶段和腾空时间使其身体重心更稳定,并有更充裕的时间调节身体姿态和对球的控制,更长的随球阶段则表明动作完成得更充分、舒展,有利于产生更好的动作效果。2)高、中水平组相对于低水平组有更高的出手高度,其原因除身高外,更主要的是起跳高度和出手时机。  相似文献   

16.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对高水平足球比赛的角球战术进行分析的统计指标及分析框架,并依此对2006年世界杯30场比赛的角球战术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探讨了足球比赛中角球战术所创造进球机会及获得进球与角球战术中发球的类型、角球的落点区域、第一次触球的争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角球战术训练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推铅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教练员及科研人员在推铅球运动训练实践中形成的基本观点和经验出发,总结出当前推铅球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两点建议,旨在从更深层次系统科学地认识此项运动,为铅球项目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乒乓球回接旋转球技术的特点,通过对判断、移动、回接等方面的分析,讨论了乒乓球运动中回接旋转球技术的对策,解决如何提高回接旋转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