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到辛亥革命前这一时期内,他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对伟大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并借助他那支感情充沛的生花妙笔做过广泛宣传。有的同志认为,梁启超的这些观点,整个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梁启  相似文献   

2.
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了墨家学派,在他和他众多弟子的发展传承中,墨家形成了自己迥异于其他学派的核心理念。墨家学派的核心理念有“非攻”、“兼爱”、“尚贤”、“节用”等内容,在这些理念中,“兼爱”是核心中的核心,其它的理念都围绕“兼爱”展开。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 ,对德育多有论述 ,并形成了自己的德育思想体系。他认为德育是强兵富国的需要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中坚”地位 ,“自由、平等、博爱”是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蔡元培的德育思想体系对当代德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写文学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出现了以新左派文学史观解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倾向。作为“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先驱者之一,李杨的《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可以说大力推动了“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发展,在该书中李杨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为“反现代的现代主义文学”。对这部著作的中心理念和逻辑的分析将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新左派文学史观”在理论上的苍白和空洞。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随着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和物质资料的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教育都是同这“两种生产”协调而发展的,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对新时期我国职业体育发展面临的社会、体制、产业三大新背景变化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拟订出新时期促进我国职业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对策.一是借力我国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发挥职业体育“中枢纽带”作用,有效拓展其功能领域并加大功能开发力度;二是依托我国体育体制转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管办分离”,逐步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及“政府拉动、市场驱动、社会互动”的发展模式;三是夯实产业发展资金基础、人才基础、市场基础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又进入新的编写重构期,“现代国家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国文学史观”及“民国文学机制”等是其间引起较大关注的建构理念。在众多建构理念的研讨中。人文史观或人文视角不应该是被漠视的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科属性规定着人文应成为决定一部作品价值和入史地位高低大小的重要参考标准。人文史观摆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已有史观线性思维的局限,具有更强的涵括力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8.
一、曲折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了资本主义弊病后,设想社会主义应该是在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公有制条件下,“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由于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计划来支配这一切东西,所以同现在实行的大工  相似文献   

9.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是心理学第三种势力,“似本能”概念是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似本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遗传的,但它是一种潜在的能量,它的表现和发展需要后天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由“似本能需要”出发,马斯洛建构了自己的“需要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从而强调了人的潜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寇准是北宋前期的著名宰相,也是最富有争议、宦海生涯最为坎坷的大臣之一.寇准的身上集中了诸多鲜明而对立的个性特点:既坚持原则,忠义无私,刚正不阿,有突出的政治智慧和才能,使他几番主持朝政,在太宗、真宗两朝政坛发挥了重要作用,名垂史册;又任性使气,率意而为,气量偏狭,使他屡屡遭受同僚打击排挤,多次贬官,受尽挫折.本文试图从寇准的性格分析入手,研究北宋士大夫的性格特点对其入仕后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的影响,进而探求士大夫个人和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天人感应”思想是儒家杰出代表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他构建了人格化的“天”来约束或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用体现天人感应的“祥瑞、灾异”来约束王权,以实现他所倡导的“仁政”和“王道”,不仅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且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中,“天”是指自然生态,“人”是指人类,“感应”是指自然生态和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墨子是我国历史上经济伦理思想相当丰富的著名思想家,“节用”是墨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针对我国当前实际,党中央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发展。而在这方面,墨子“节用”思想对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社会科学化和科学社会化.充分可观控建模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数学在所有的科学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增长,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社会和经济结构,正在改变着人类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J·David Bolter(1984)认为,计算机是“具体化了的数学”.这就自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形成并延续下来的数学教育模式,或者说现在的数学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能不能适应科学和社会经济实践的需要?回答是否定的.于是,数学教育的现代化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数学教育学的研究成了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1999国际老年人年的主题,即“共建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而兴办老年学校,是迈向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重要途径。按照联合国秘书长在1995年的联大报告和1998年在国际老年人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的阐述,“共建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这一主题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1.老年人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应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2.老年人与其他的人融洽相处,代际关系和谐;3.老年人利用自己的潜能,继续为社会谋取福利。这些含义,与  相似文献   

15.
“文类”是文学理论中极为重要的范畴之一.比较典型地而且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是两种传统文类史观:一是文类代嬗观,二是文类等级观.主体间性要求我们关注主体间的交互对话,可以形成对传统文类史观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精神生活方面开化、进步的程度和状态.它主要是表现为人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其中,教育在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尊师重教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除少数败类之外)共同具有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美德在我国各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国汉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尊师重教的典型.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很多著名人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令后世称颂的业绩.各少数民族的历史中也不乏这种典型.就拿蒙古民族来说,从成吉思汗到罗布桑却丹近八百年的历史中,出现过不少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著名人物.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之后,没有杀掉塔塔统阿,让他留下来给蒙古诸王子弟和贵族青年教授畏兀儿体蒙文.窝阔台也曾命贵族子弟入学受业.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在京师和诸路均设置蒙古学,让蒙古族子弟入学受教育.他发布谕令指出:“凡诸生进修者,严加训诲,务使成材,以备选用”.还命有司割地给诸路蒙古学生饩禀.并免杂役,供给纸剳、饮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新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卡尔·波普尔的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波普尔的思想体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科学哲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证伪主义原则”,对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进行批判;在政治哲学领域提出“反历史决定论”的历史观,对历史决定论展开批判;同时又提出“渐进工程理论”,对乌托邦工程理论进行批评.波普尔的思想中有一些合理的因素,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他的思想中也存在许多的缺点和错误,因此,他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8.
读了关于陈信泰教授的访谈录《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访新中国第一批教育学研究生、著名教育家陈信泰教授》,为他作为一代著名教育家所具有的学术品格和气派所触动。研读和分析他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这些初入教育学领域的人来说,具有价值引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文化学的相关理论,以中国的武术当代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问题展开深入地讨论.认为,当代中国武术发展问题的本质是文化发展的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其发展观:(1)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需要回归“传统”,树立“文化自我“的发展观;(2)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需要借鉴“他者”,形成“洋为中用”的发展观;(3)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需要走向“现代化”,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观.随着世界的不断改变,只有立足自身的文化主体,兼顾现代社会的需求,中国武术才会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才会得以延续千年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在串讲文言文时,老师们通常把“其”解释为“他的”“他”或“那”.一些文言读本也大多是这样译注的.诚然,这样来疏通文字是比较简捷方便的,也还是说得通的.但是,从培养学生准确地掌握“其”在古汉语中称代作用的特点来看,就还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严格说来,现代汉语中没有哪一个代词和古汉语中的“其”完全相当.而“其”在古汉语中的称代作用又是比较复杂的.就此,本文试做一些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