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第五代编导们在电影美学层面的探索中,完成了由叙事电影向奇观电影的转变和革新,本文重点从女性奇观的角度阐述其视觉语言的新颖和极具冲击力,透过这群女性群像传达出编导们深厚的民族文化功底,揭示了他们在文化寻绎中的反转与迷失、困境及东方他者的书写范式。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已经渗透到当代大众文化的不同主题之中,而体育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亦受到“后现代”思想大潮的影响。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后现代”视域下体育传播的狂欢化、媒介奇观、视觉文化等主要特征进行了思辨和解析。当代体育传播的狂欢化体现在大众性、无等级性和仪式性;媒介奇观既体现了体育自身的力与美,也打造了以女性为消费符号的情欲奇观和体育明星奇观;视觉文化体现出多视点、超视角、时空转移的方式,形成令人瞩目的文化传播镜像。  相似文献   

3.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展,积累了大量艺术品,对促进我国现代美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间美术艺术可激发现代美术设计灵感,二者也有较多的相似性,互相融合,比如造型和色彩。  相似文献   

4.
著名导演张艺谋在他的电影创作中运用了两种电影修辞艺术——象征和夸张,大大加强了电影的造型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赋于他创造的艺术形象以巨大的丰富性和强烈的独创性。因此,张艺谋影片的象征、夸张两大艺术特点,是引导他的电影走向世界、创造电影神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电影是活动影像的幻觉艺术,有了光线,画面中才能呈现除物体和空间的视觉形象,才能展现出他们的形态,质感和颜色,才能表现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光线在电影画面中的作用,即造型作用和艺术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随着影视合流的不断深化和自身艺术技术的进步,逐渐脱颖为一种具有独立美学特征的新艺术样式和重要的电影产业。在电视电影依靠电视媒介不断扩展影视艺术空间和市场空间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电视电影自身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发展,更好的繁荣和发展电视电影事业。  相似文献   

7.
"暴力美学"是由"暴力"与"美学"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汇相结合、经由纯粹趣味的追求演变成的一种电影风格和形式体系。作为一种美学主张,暴力美学消解了观众对暴力的恐惧,提供给观众特殊的形式感,承载着伦理与教化,折射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本文以暴力美学为切入点,探讨东西方暴力电影在场景铺排、艺术展示和表现方式上风格迥异的美学表达,通过对东西方电影中暴力美学运用进行比较,审视并深度挖掘电影中暴力美学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8.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后经典叙事学开启了跨学科的研究范式。电影与戏剧作为两大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其叙事符号的语用功能在交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内在关联。本文从后经典叙事学视角就电影与戏剧的常用叙事符码的语用功能进行比较分析,进而阐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分支,自出现以来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影像的变革,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完美的视听享受。这其中,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在把握影片基调、塑造角色性格、烘托环境气氛、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等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电影中运用以来,对被称之为第八大艺术的电影的创作、传播、发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从照相术的诞生开始简要梳理科技的发展与电影艺术形式变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电影发展历程,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对当下电影艺术的各个环节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以视觉为主导的方式向受众传达着信息。叙事技巧,是完成一部好的电影作品的关键所在。电影可从其内、外的双重视角,分析主客关系怎样影响电影的叙事与内涵。从而探索电影外在形式、与内在叙事之间的关联。李安的《卧虎藏龙》不仅展现了中国功夫的形式美,还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传统儒释道精神、山水如画之美,仗剑如侠之豪气。作为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卧虎藏龙》以其独有的明丽镜头、深沉地叙事风格、和突出地东方韵味深深征服了受众。也为我们树立了面叙事与内涵和谐统一的影视标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影即时地反映现实人生,真切地表现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塑造生动鲜明的英雄形象,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命题。近年来,中国电影以多维方式塑造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且在不断追求变化和创新的艺术观点指导下,创造出了日趋丰富多彩的英雄形象,可谓收获颇丰。从电影发展史的角度,在缤纷光影中辨别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艺术观念,思考作为“熟悉的陌生人”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典型论”理论内涵的不断丰富的过程,并对其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做出新的读解和阐释,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影音响是电影艺术中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声音造型元素,很多人认为它不过是"声音的背景"。本文比较细致地展现了电影音响在电影中作为具象造型元素发挥的作用,以及作为艺术元素展现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改革进程,不仅加快了电影产业的繁荣,也带动了电影广告产业的发展。植入式广告将产品或服务与电影相结合,试图达到艺术与营销的双赢,它拓展了广告宣传的新空间,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影制作中对资本的需求。由于植入式广告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加之目前我国没有植入式广告的相关法律法规,其逐步盛行的过程中不免出现了诸如植入的广告过多导致观众反感、植入广告与剧情发展并无关联性、植入广告为广告宣传所禁止的内容等问题。学界对于植入式广告的运行模式探讨得较多,而如何对其进行引导与监管却被忽视。只有将植入式广告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才能实现电影与广告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形式主义和纪实主义作为世界电影美学思潮中的两面旗帜,反映了对电影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形式主义认为电影与现实的非同一性为创作者的主观表现提供了契机,是电影艺术的源泉;纪实主义认为电影对现实的完整复现、保全客观事物的初始真实才符合电影的审美本性。在创作实践中,这两种观点是互补的,电影与现实的关系正是在同一性和非同一性的矛盾中形成一种张力,于动态平衡中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对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和由霍建起依据该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暖》进行考察。首先,立足于视觉文化时代背景,发现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思想性为电影改编奠定文学基础,大众视觉文化消费需求则形成有利于改编的外部文化语境,电子媒介的发展与大众传媒的崛起为改编提供技术支持。其次,从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出发,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电影《暖》对小说《白狗秋千架》故事情节做了不可避免的改动,通过比较分析可归纳出电影叙事的话语优势与局限。最后,此次改编实现了文学文本向图像文本的成功转换,是两者之间的借鉴与交流,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可清楚地看到此次改编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部”作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是西部电影与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在艺术表现上的重要分野。在西部电影中,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在创作实践中对“西部美”进行了最为充分的挖掘,“西部”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在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中,除少数影片外,“西部”本身在影片中并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仅仅作为影片中人物生存和活动的环境而存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其"视觉符号"的运用也更加的多元化.而新媒体艺术语言对现代视觉传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其视野下的视觉传达逐步向虚拟现实化、互动交流化,设计的多元化、综合化发展,带给人更多与时俱进的视觉感官体验.我们要分析新媒体艺术语言对视觉传达造成怎么的影响及其在视觉传达中的具体运用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的美术设计专业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难题。虚拟现实技术在职业院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对职业院校美术设计专业所遇难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影艺术普遍是一种叙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电影中,死亡的出现是烘托气氛、引导剧情、埋下伏笔的主要手段,电影中死亡的表现手法不仅展现出电影拍摄的质量,还体现了导演的死亡哲学意识。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影中对死亡的表现也越来越体现出思辨的倾向,在审美表现与哲学意识方面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究。本文从死亡即是回归自然、死亡是对生命的救赎、死亡是壮阔的归结、死亡是瑰美的重生四个角度,分析电影中死亡哲学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