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有个演滑稽戏的李艺人,善于逗乐。他自夸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儒教、佛教、道教三大教无所不通。在一次皇家宴会上,有人问他:“如来佛是什么人?”他答:“是个女人。”二“为什么?!”“《金刚经》说:‘敷坐而坐。’(自己把打坐的位置整理一下然后坐下来。)一个人既有丈夫又有儿子,不是女人是什么人?”另外一个人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李艺人答:“也是个女人。”“W hy?”“《道德经》说:‘我有大患,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自身,所以我有莫大的祸患啊。)若不是女人,怎么会怀有身(孕)呢?”皇帝大笑,问:“文宣王是什么人?”答:…  相似文献   

2.
读罢剧本《哦,女人们》,不由地想起了张洁的小说《方舟》中开篇的感叹和终篇的呼应:“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做一个女人,真难!”作者的一个“哦”字,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感叹,感叹女人的艰难、不幸、困惑和沉重。这感叹,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索——女人的悲剧之根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武城,也叫武平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晋边界上的一个重城。秦晋两国为了扩大国土,常交战该城下。你守我攻,我攻你守,武城遂成为一小名城,《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有十几处记载同武城相关的事情。秦汉时武城置县,属左冯翊,东汉时县废。武城在什么地方呢?《史记·秦本纪》引《括地志》说:“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华州郑县东北十三里。”故郑城诸家均说在今华县老城北的郑村东边,是西周时郑桓公的封  相似文献   

4.
《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版 )卷 4 4《以德报怨章》 :“又问 :‘“以德报怨 ,宽身之仁也 ;以怨报怨 ,刑戮之民也。”此有病否 ?’曰 :‘此也似说得好。“以德报德” ,自家能饶人 ,则免得人只管求怨自家 ,故曰“宽身之仁也”。如“以怨报怨” ,则  相似文献   

5.
岭水 《阅读》2007,(12)
小书虫:西西,我来考考你!我们刚刚学的《学与问》是怎样的一篇文章?西西:说明事理的文章。这还要问,上课的时候,老师介绍过了!小书虫: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吗?西西:哎呀,这个我没有注意。你说呢?小书虫: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整个文章叙述了“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我们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说避讳     
封建时代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直接说或写出,加以回避叫避讳。避讳始于周代。《左传·桓公六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周时是“以讳事神”,不为君讳,“克昌厥后,骏发尔私,不为文(周文王)武(周武王)讳也。”只是到了汉代始避君讳。例如:汉高祖讳“邦”,《史记》、《汉书》凡“邦”多改作“封”;“吉甫更娶后妻,生子曰伯邦(《蔡中郎传·琴操履操序》;“昔尹吉甫信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太平御览·九百二十七  相似文献   

7.
孔子出身鄙贱,在当时曾受到轻蔑和奚落.前些年又把孔子说成是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作为孔子是遭逢了莫大的冤枉;作为历史则是彻底的颠倒.本文仅就孔子出身,略加辩证.孔于出身鄙贱,孔子自己是直言不讳,完全承认了的.请看《论语·子罕》中孔子自己的话: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老舍曾指出:“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各异。”是呀,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因而描写好人物的语言,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祁黄羊》中有关人物的对话描写。(一)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主公问…  相似文献   

9.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人).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也说“公名白,其先陇西成纪人”.这都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如果李阳冰说的“陇西成纪人”容易误会成出生地的话.如碎叶、条支、西蜀、东鲁、长安等,那么范传正说的“其先陇西成纪人”就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明明说“李白的先祖是陇西成纪人”,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但是很多学者并不认为李白具有“陇西成纪”这个郡望:有的说他是“西域胡人”(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十卷一期);有的说他是“突厥人”(幽谷《李太白——中国人乎?突厥人乎?》,《逸经》第十七  相似文献   

10.
本字零证     
今人把用羊毛纺织的细布料叫“毛哔叽”,那“哔叽”的本字应当是什么字?按“哔叽”的本字应当是“纰(?)”.《说文·系部》说:“纰,氐人(?)也,从系,比声,读若《禹贡》玭珠.”段玉裁注:“氐人所织毛布也.《周书》:伊尹为四方献,令正西以纰(?)为献.《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马龙)夷能作(比毛)(?).(比毛)即纰也.《华阳国志》同.”《说文·系部》又说:“(?),西胡毳布也,从系,(?)声.”段往:“毳者,兽细毛也,用织为布,是曰(?),亦假(?)为之.”  相似文献   

11.
问从《编辑学报》上经常可以看到“2万1000册”“1万3500余家”一类表示,请问这类表示在科技书刊中允许吗?有什么依据?答允许。在科技书刊中对于带法定计量单位的量值也可以表示成这种形式,如“20万3300t”。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说:“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数值一般可以‘万’‘亿’作单位。”这一说法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它否定了在科技书刊中用‘万’‘亿’来表示数值和量值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国家计量局(84)量制字18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规定:“亿(108)、万(104)等是我国习惯用的数词,仍可使…  相似文献   

12.
释“趣”     
趣,许慎《说文》曰:“疾也,从走,取声。”由此可知其本义为快跑。 分析字形我们可以看到,小篆走字上部为“夭”,象人曲身之形,下部为止,即脚趾。“走”字会意,意为人曲身而走。《尔雅·释名》:“徐行日步,疾行日趋,疾趋日走。”慢走为步,今尚有散步之说。趋为小跑,比小跑更快便是走,走为快跑,弃甲而走是其例。 “取”为“娶”之古字。左边为耳,右边为手,古人打杖论功以耳朵数目为凭,你消灭多少敌人就看你割得多少耳朵。那么,要夺取别人耳朵(击毙别人)当以死相拼,拼即抢,  相似文献   

13.
巧设悬念     
有些文章,我们每读一节都有收获,同时又有新的疑惑,急于想知道下一小节的内容。这些文章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呢?我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给予是快乐的》吧。课文回放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那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  相似文献   

14.
李靖在隋末任马邑郡丞。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渊被任为隋太原留守,当时李渊积极筹划起兵反隋。《旧唐书·李靖传》载:“会高祖击突噘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李靖要向隋炀帝告发李渊起兵之事,是效忠隋王朝而立功的行动,为何要“自锁上变”?司马光在《考异》中认为“上变当乘驿取疾,何为自锁也!”又引《李靖行状》所载:李靖“昔在隋朝,曾经忤旨。及兹城陷,高祖追责旧言。公慷慨直论,特蒙宥释。”司马光虽对李靖“自锁上变”  相似文献   

15.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在上(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按照图1装置做实验。做实验时有个爱动脑筋的学生问:“老师,如果空气把空间腾出来,水能把纸浸湿吗?”我按照教科书上的办法把杯子倾斜来回答此问题。有位学生对此不满意,说:“不用玻璃杯,用可乐瓶。在瓶子上方打个小孔放气比较方便”(如图2)。我对这位学生的建议大为欣赏,并鼓励说:“大家还有别的好办法吗?回家好好想想,下次上课老师要看谁有新的更好的设计。好不好?”图1图2过了几天,我再次走进课堂,学生们桌子上摆满了自己设计的作品,个个挺得意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以前曾看过晚清学者俞樾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问老师:“‘一’字怎么写?”老师说:“一划。”“‘二’字怎么写?”老师说:“二划”。“‘三’字怎么写?”老师说:“三划”。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字是这样一划一划地连下去的!”这时,他父亲正好要聘请一位能抄抄写写的人,他连忙阻止:“何必要花钱雇人呢?这事儿我完全可以干好。”他父亲听了当然很高兴。一天,他父亲要他写请柬请一位娃万的人来做客,等了好久.他也没写好。他父亲几次派人催他,  相似文献   

17.
聪聪两手托着下巴,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窗边的小豆豆》。书页被风吹得轻轻翻动着。“聪聪——”一个清脆的童音传来。聪聪吃了一惊,眼睛不由得循声找去。桌上站着一个小不点。聪聪又惊又喜:“小书虫!我正想找你呢!”“我看你在发呆,一定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小书虫不急不慢地说。“今天老师上阅读课的时候说‘阅读因思考而快乐’。我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聪聪说。“原来是这样,”小书虫想了想,“我懂了,你们老师是要你们读书的时候学会思考。”“怎样思考呢?”聪聪急切地问。“别急,让我想想,”小书虫眨眨眼睛说,“我想…  相似文献   

18.
坐车     
父亲好不容易进一次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后,又打的去一处风景区玩。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了司机20元,就说:“坐一阵车怎么要这么多钱?”我说:“不多,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从风景区出来后,父亲不肯坐车了。从风景区到家有10公里,走回家那还不得累死?我还是叫了一辆的士。父亲见我不听他的话,就生气地自己走了。我问司机要多少钱,司机说最少要25元。我预先付钱给司机说:“等一会儿见到我父亲,你就说只要两块五毛。”司机问我为什么要骗父亲,我说:“我父亲刚从乡下来,他心疼钱,死活不肯坐车。”司机愣了一下才说:“好吧。”司机把车停到父亲…  相似文献   

19.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后记》中写道,其小说的“技巧和价值”“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五大卷1400多万字的“封刀之作”——《鹿鼎记》,在金先生心目里自然是最好的。我国近年来出版的金庸小说评论集子中也不乏这样的观点:“《鹿鼎记》是金庸的最独特、最深刻也最成功的史诗性作品,是他的炉火纯青的集大成之作”;“《鹿鼎记》就是金庸的《堂·吉诃德》”等等。另外,金先生在回答“《鹿鼎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这一读者来信所提出的问题时,还明确地说:“《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毋宁说是历史小记。”  相似文献   

20.
一、“启发”释义 “启发”一词,是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提出的,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启发”二字的来源。第一个阐释“启发”涵义的是郑玄,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史记·孔子世家·集解》引)郑玄认为“启发”的作用在于使学者“识思之深”,无疑是正确的。但什么是“心愤愤,口悱悱,”为什么“必待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呢?他却未作说明。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关键于弄懂“愤”“悱”的含义。《说文》:“愤,懑也。从心,贲声。”又:“懑,烦也。烦者热头痛也。”关于“悱”,《集韵·尾韵》:“悱,心欲也”;《文选·成公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