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人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理论依据。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历来缺乏"人道主义"的理解传统,"反人道主义"的理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本文重返马克思论著,深入探讨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分析其与其他人道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思想转变 ,这两次思想转变都与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社会实践 ,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马克思并非一开始就完全将现实的人和人的生产劳动作为社会历史的现实基础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旧的形而上学思辨哲学的影响 ,在起初曾错误地从人的抽象本质出发 ,把工业、异化劳动和分工作为前共产主义社会历史的基础。要真正超越旧哲学 ,就必须找到新哲学的全新的立足点和理论出发点 ,而这个立足点和理论出发点 ,就是马克思所发现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革命实践及现实生活的人和人的生产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里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并创立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是与其还不够成熟的生产劳动理论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和谐作为哲学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关系和谐的社会状态.从人类本性上说,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马克思把人类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提高到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理论高度,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提出了"和谐社会".总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其深层意蕴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或者作为一种正在实践着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无疑都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得以表达和确立。而作为这一立场转变时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发点和基础正是马克思对自己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详尽阐发。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观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思想史上.黑格尔终结了传统哲学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等同的理论观念,第一次将市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的概念中剥离出来,他对市民社会的性质、特征及其基本原则的阐释.以及对市民社会与家庭、国家关系的分析,“向我们暗中指出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成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是贯穿马克思理论发展始终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是以经济维度为主进行社会批判的;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理论语境的变迁,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把社会批判的主要基点转向了文化领域;在这种转变之后,霍耐特则以道德或伦理为基点对批判理论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把"异化"概念紧密地与现实社会问题有机结合最早出现于马克思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用劳动异化理论揭示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根本矛盾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在《穆勒评注》《巴黎手稿》等文本中对异化理论实现深化和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术界有部分学者认为,恩格斯在"两个转变"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哲学共产主义"阶段,他曾经是赫斯的追随者和"哲学共产主义"的信徒,他这一阶段的共产主义思想是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为基础的空想共产主义。这种观点的科学性很值得怀疑。恩格斯在新世界观的形成中,确曾受到过"哲学共产主义"的影响,但是,他以思想演进的独特路径和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维,超越了"哲学共产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恩格斯这一阶段的共产主义思想虽不成熟,但就其实质而言,是正在形成中的科学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9.
"实际"刍议     
阐明实际概念的哲学内容,无论对理论本身,还是实践活动,意义都非常重要.在理论上,准确把握实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阐明它的科学性质,能够使我们避免对物质和意识概念的机械性理解.从而真正理解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的理论旨趣.更好地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思想实现了三个转变:在对待费尔巴哈的态度上,由赞同、肯定费尔巴哈哲学到批判、否定费尔巴哈哲学的转变;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由对抽象的、共同的"类"的认识到揭示出人的社会本质的转变;在对实践的理解上,由把实践等同于劳动的理想性、抽象性到认识到实践具有能动性、主体性、感性、现实性、社会性和对象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范畴是马克思整个思想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将生产劳动界定为基本性的自由自觉性的实践活动,从而将自己的思想与传统的理性主义区别开来,并且在此基础上,与实证主义思潮与非理性主义思潮区别开来。通过对马克思哲学中实践范畴的辨析,可以把握到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理解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如何能够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现实性功能。  相似文献   

12.
“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价值观念,历来被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所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哲学作为当今时代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哲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效果,始终是高校“两课”哲学教师为之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程定位、指导原则、教学考核及其与现代西方哲学、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个性和共性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对范畴,用这对辩证统一范畴去分析体育、审视体育,就能够正确看待人们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执政治国的经验教训,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吸取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如何深入研究并在“两课”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贯彻学习这一重要思想,是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角度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哲学依据,从哲学理论层次上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哲学追求世界普遍终极的本体,遗忘了人的生存,陷入了虚妄的抽象境域;马克思哲学立足于实践,将自然和社会看作客现的实践活动不断变化生成的过程,使哲学最终由天国降到尘世,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实现了马克思哲学实践变革的现实回归.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扬弃;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实的具体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为立足点;它的世界观是把现实感性世界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它的社会历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的认识论、价值观是关于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力量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归宿是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今天,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伟大事业中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谈《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化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矛盾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它在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辩证法的精髓核心以及对立统一的通俗化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三点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的必要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传播、道德教化、反思和批判功能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效能性。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论述,使我们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对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有效的。只有从思想上明确了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才会真正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20.
今天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中国迎来了全面复兴,并在诸多政治哲学派别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政治哲学的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鲜活的生命力来自于对人类的现实问题的切实的关注和对人类解放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不关注现实,则马克思政治哲学不能体现其优越性,而现实问题缺少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参与,其深度和广度也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