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位结构是汉语中富有特色的语法现象之一.文章从语法角度出发分析了汉语外位结构的特点,重新研究了外位结构的定义.并进一步从修辞角度指出这种结构产生的基本动因是由修辞的需要引起的,是为了达到突出强调、简化结构、话语连贯、表意完整等目的;文章还着重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一背景、认知参照点等相关原则对其修辞效果的产生进行了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语法角度对形容词名词化的语言现象进行整体阐释,进一步探讨形容词名词化产生的认知理据。通过探讨分析,认为认知体验、认知语境和语义组构是促使形容词名词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将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三种隐喻一起研究在国内尚属少数。笔者在大量的观察的基础上认为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是一个连续体,而且是认知隐喻决定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另外,这三种隐喻可以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加以贯穿。  相似文献   

4.
对语言理据性的探索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领域。从中世纪的思辨语法,到唯理主义、经验论以及语言的"内部形式"观、符号语言学、语言认知等领域都曾思辨语言的理据性,语言的理据性研究随哲学思辨不断深入。语言的理据性是指激发或促动语言实体走向的内在动因及其认知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从定义、理据和工作机制三个方面对语法隐喻和语法符号隐喻作了较为详尽的对比分析,同时也注意到,语法隐喻与语法符号隐喻作为解释语言现象的手段,无论从概念表述上还是功能上都有相似之处,具有一定的共性.把握好两者的区别,对于完善隐喻体系、全面科学地解释语法现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M.A.K.Halliday和C.Matthiessen提出的最新隐喻理论,首先探讨了语法隐喻产生的理据,指出语法隐喻的出现是对经验重构的结果,然后通过分析政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表明语法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之一,同时又具备影响人类思维,构建语言现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也谈语法化     
语法化研究中有不少有内容、有价值的好作品,但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混淆不清、滥用语法化和理论偏颇的倾向.有些文章及论著以"语法化"作理据,大谈"x标记",混淆了词和词组的界线.有些文章以"语法化"作理据,通过梵汉对勘和异译比较,做出了错误的推论.我们必须看到,语法化理论有其特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从语法角度研究“暗中更换主语”现象并总结其语法规则,实是步入了误区。暗中更换主语的本质是修辞,是以不产生歧义为条件的得省之处即便省的修辞形式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指出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解释,描述了多义的意义建构与认知阐释.从认知的视角去分析、理解和解释一词多义现象,认为隐喻思维是一词多义现象出现的认知基础,而转喻机制对词类转换现象有很强的认知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Lackoff&Johnson的隐喻认知理论为理据,尝试分析隐喻的修辞意识及其认知机理。文章以实例证明隐喻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人类的隐喻思维无处不在,而跨域映合正是隐喻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