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人们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后的道德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 ,也影响到了社会道德的状况 ,但普通民众究竟是如何看待其间所发生的变化呢 ?虽然有许多学者和著述对此问题有过研究 ,但大多只是抽象的理论分析 ,缺少实证数据的佐证。本文利用最新所做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力图对这样的问题给出实际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性质和根本旨趣是什么,它到底提出了什么样的需要我们认真回应的洞见,今天依然是有必要追问的问题。而对其基本结构和根本旨趣的细致分析和切题把握,使我们达致这样的结论:《逻辑哲学论》的性质和意义是伦理的。该书所说的神秘的东西及其体验的内在意蕴乃是道德的超验维度,而他关于以其沉思为事情和主旨的道德形而上学终结论,所呈现和表达的正是道德的超验维度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科学的时代的基本处境。  相似文献   

3.
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是困扰法理学家多年的问题。法律由权利和义务构成,却又依托权利而存在的,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而道德是约定俗成的规则,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我国需要将"本土内在性"融入法治建设,明晰道德法律化界限,注重对国民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4.
道德变革是五四思想文化运动中最为沉重的话题,也是新文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代女作家的冯沅君,以叛逆的爱情为旗帜,追求“人”的意志自由,高扬“五四”提倡的“人的道德”。但是,由于五四先驱者们道德变革思想理解的局限,使得冯沅君及其笔下的女性在反叛旧道德、追求新道德的路途上,表面呈现绝决勇敢的姿态,其实深陷怯懦。  相似文献   

5.
6.
道德的形上价值是道德的本性,是道德可能的根本前提。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中国德育缺失了道德的形上价值这一核心性的、根本性的环节,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主要表现就是:德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度凸显,德育中的终极关怀消解,道德哲学层面的研究欠缺,因此,道德形上价值的重建是德育实践和德育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启蒙运动的实质在于科学理性对传统道德信仰的颠覆,即:启蒙思想家大都乐观地认为,通过教育,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起每一个人,人们就能轻易地建立起新的道德生活.《拉摩的侄儿》所反映的问题正是法国启蒙运动中遇到的最大困境,是以狄德罗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面向社会现实、面向人类道德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小拉摩与“我”的对话和矛盾,其实是理性与道德在作者本人灵魂深处的两难斗争与艰苦抉择,小拉摩的形象也成为那一代大部分启蒙哲学家的矛盾典型.  相似文献   

8.
牟宗三首先对道德形而上学概念作了重新界定,依牟宗三的分析,康德的形而上学从广义上来说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自然的形上学和道德的形上学。他将康德所建的道德形上学称为"道德底形上学"(Metaphysic of Morals),将自己所建的道德形上学称为"道德的形上学"(Moral Metaphysics)。康德的道德底形上学因为不能肯定智的直觉最终不能证成。牟宗三将自己的道德的形上学划分为两层,即无执的存有论和执的存有论两层。无执的存有论通过良知良能自我坎陷而生出执的存有论,由于良知良能自我坎陷说的内在矛盾,所以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体系最终也无法证成。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道德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加强新农村道德建设渗透到社会、职业、家庭的方方面面。本文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新农村建设道德建设的一系列合理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休谟的道德哲学主要致力于对道德基础的研究,他通过对理性和情感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的分析,系统地论证了道德决定于情感的结论.但在休谟看来道德情感主义不是个人特殊情感的表达,同情心是人性的基本特征,因此道德有共同的基础,同时道德在不同的文明中表现有所不同.这些新颖的观点在伦理学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成长处在一个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的德育生态环境中,高校的德育也在这个系统中参与互动。当今高校德育实效性陷入尴尬局面:学生热情不高,社会评价不高,教育效果难以衡量。其中有德育生态环境方面的原因。本文分析了德育生态现状,最后对怎样在德育生态现状中提高高校德育的教育效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讲到社会结构和德行这两种社会调适资源的配置,人们向来普遍确信,德行在这种配置中所占比重愈大,人践履的德行责任愈深广,从而德行愈密集、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就愈高。然而,这两种社会调适资源各自的特性,特别是德行对人的解放和发展所具有的两难功能,决定了二者尽管在社会调适中都不可或缺,但前者毕竟居于主导地位,并对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替代性。因此,无论是从社会调适绩效最大化角度看,还是从以人为本取向的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实现角度看,都要求在有效发挥社会结构主导性调适作用的前提下,使德行所承载的调适责任由无限转向有限,并通过与其功能限度的统一而合理化。不过,德行调适责任的这种合理化,不但不意味着要降低德行主体性,而且还以德行主体性的最大限度孕育和发挥为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3.
诚信失范既有外在的制度缺陷的原因,更有内在的道德危机因素。从道德内因看,诚信失范的主要原因是道德自律意识的淡化,诚信失范的根本原因是道德责任的弱化,诚信失范的深层原因是道德信仰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分析德育主体性内涵入手,在研究了高校德育现状——德育主体性缺失及其原因后,重点探讨了建构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在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德育目标内容的主体性、德育原则方法的主体性等诸方面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德育改革应着重体现时代感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21世纪的学校德育必须更好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教育本质,走以科研促改革、以改革求发展的路子,显示明确的指向性和更深远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传统师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许多内容对现代的师德建设具有可借鉴意义。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发扬中华传统师德精华,古为今用,更好的创建出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社会主义新师德。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国内诸多高校编著的语文教材,其选取的古今中外选篇,在注重文学性、艺术性的同时,最终都应须归纳到思想性层面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用不同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  相似文献   

18.
道德本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本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对性与绝对性以及主观性与客观性之统一 :就其内容———道德价值———来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就其形式———道德规范———来说则是主观的、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相似文献   

19.
伦理学与物理学一样 ,都是一种科学 :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普遍性的理性知识体系 .二者的区别 ,主要在于物理学是事实科学 ,并且其对象具有数学规律的结构 ,因而是依赖于定量测量和使用数学的科学 ,具有数学的精确性 ,是所谓的“精密科学” .反之 ,伦理学则是价值科学 ,并且其对象不具有数学规律的结构 ,因而是一种不能够进行定量测量的使用数学的科学 ,不可能具有数学的精确性 ,因而也就是所谓的“非精密科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