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课程教學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能,这是高教战线上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外都在致力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以期通过加强基础训练和实践锻炼以及综合性的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精神的人才。可以说,智能的培养已经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智能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是一  相似文献   

2.
教学观问题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只注重传授知识技术而忽视发展智能的弊端.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自然课教学要“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即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栽培、饲养等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可见小学自然课教学,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科学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不可忽视的基本任务之一。一、在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方法为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方法过程中充分调动想象。要通过课堂常规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单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参与式互动教学模式”,探索通过课堂案例与环境实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过程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期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课堂与环境实体结合培养学生变单向思维方式为多向思维方式,既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亦能使学生受到语言表达与人际交流的锻炼,提高其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知识渊博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做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学校教育工作 ,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江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下面就数学教学中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两点看法 ,仅供参考。1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传统教育是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 ,教师只是围绕教材传授知识 …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培养语感和传授语言知识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感训练,传授语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语感训练中传授语言知识,借用语言知识训练语感.这样才能及时将学生对语言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提高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自觉性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外语教学已经从过去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到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视听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仅对语言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改进视听课程的教学,是目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不但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而且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自主教学模式转变。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外语教师的作用不再重要,可以不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所应该做到的是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与教育的融合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深度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以深度理解为基础,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教育模式。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教学形式,旨在通过教学程序的重组改变传统知识传授的顺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培养从浅层学习通向深度学习,从表层理解到深层理解的能力。深度学习与翻转课堂对学生培养的契合程度高,所以可以从中探索新的研究路径。本次研究搭建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经什么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程序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实用性,传授知识技能是为培养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健身方法服务的,是健身的手段。只有通过适宜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项目,将传授知识技能与增强学生体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