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母是一个历来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细读全诗,会发现她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良母,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造成女儿悲剧的帮凶。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女人的痛苦与不幸。  相似文献   

2.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与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德国和欧美许多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路德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因信称义"和"人人皆僧侣",其教育思想的进步性主要包括主张国家主管教育并实行普及教育,设想全面的教育体制,丰富的教学内容,由优秀的教师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等.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和作品都是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传奇。宗教、家庭、朋友等的影响都没能迫使其入教的反叛行为使后人认识到她关注的不是虚幻的天国,而是现世的大地。她结合《圣经》典故的创作充分展现了她歌颂家庭、赞美友情、渴望爱情的主题,在给家以全新的宗教般寓意的同时完成了自我拯救,并使她成为另一类更为虔诚的《圣经》信仰者。  相似文献   

4.
7-9世纪末,新罗与唐佛教交流频繁.7世纪初入唐求法的新罗僧侣,参与玄奘法师领衔的佛经翻译,对佛教宗派的发展、教义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8-9世纪来华的新罗僧侣,有些将唐朝作为中转站,前往印度求法取经,有些跟随中国名僧大德研习经论,学成返回新罗,对形成新罗九山禅门奠定了基础.新罗僧侣入唐求法,实现了自己佛教人生的最高理想,为佛教在东亚的传播、唐与新罗佛教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问题,对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国古代艺术构思中静虚、神思、感兴和物化等问题,展示出艺术创作构思理论的博大精深,深刻揭示艺术构思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对指导当今现实中的艺术创作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宗教学是一门研究世界诸宗教及宗教现象、宗教本质、宗教功能、宗教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与研究旅游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一般规律的旅游学似乎没有多大关联.但实质上并非如此,纵观学术界的研究情况,学者们对宗教旅游、宗教与旅游关系等方面的诸多研究恰恰揭示了宗教学与旅游学之间存在着十分微妙的、密切的联系.鉴于此,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的“旅游+”理念作为视角,探讨宗教学与旅游学的分途与相遇.在此基础上,以“旅游+宗教”的逻辑提出“宗教学+旅游学”的范式,进而明确提出宗教旅游学的概念,即宗教旅游学是研究宗教旅游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一般规律的社会科学,其应隶属于旅游学范畴,是旅游学的分支学科.然后试图建构宗教旅游学学科体系及研究范围,这对宗教旅游的研究、宗教旅游学学科的创建都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张爱玲的精神境界。认为胡兰成从宗教视角出发深化了对张爱玲精神境界的认识,而傅雷等人受意识形态束缚限制了对张爱玲精神境界的进一步挖掘。为认识张爱玲的博大的基督精神以及消除以往对她的“自私”的误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现实、社会文化及社会经济交流三方面论证了王实甫在《西厢记》里抨击僧侣、肯定个性解放、歌颂纯真爱情时体现出的进步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特殊阶层,僧侣已经成为封建势力压迫、掠夺人民的工具。由于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其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另一方面元朝经济的对外交流带来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气息,这样一种社会环境给王实甫的创作带来了契机,他毫不留情地嘲讽了僧侣阶层的虚伪,大胆肯定了张扬个性、追求幸福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现存朝鲜半岛和唐朝关联的金石碑志共有233篇。金石碑志可验证、补充《旧唐书》、《资治通鉴》、《三国史记》等文献记载的缺失,有助于对入唐新罗僧侣关联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唐与朝鲜半岛关系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翔实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对鲁迅的敬仰和推崇表现在创作手法和创作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上:在小说的选材、主题的挖掘开拓上,王安忆秉承了鲁迅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原则.成功地创作了都市、农村、知青题材的作品,她笔下塑造的底层小人物、妇女形象十分典型,呈现出深邃之美.另外,在小说创作方法上,王安忆还沿用了鲁迅惯用的心理描写和白描的创作手法,从而形成了小说鲜活、逼真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王海玲长篇新作《何家芳情事》,描写小人物悲剧性的命运,一方面折射出时代的侧影,另一方面提醒我们时时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遭际,故主人公形象有其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宗教意识是宗教信众的自我意识,其具有主导宗教信仰行为的功用。宗教信仰是宗教意识外化的一种宗教行为,其反作用于宗教意识。宗教信仰对宗教意识的作用体现在宗教信仰弱化甚至抑制人的宗教意识和宗教信仰唤醒人的宗教意识两个方面。合理认识和把握宗教信仰与宗教意识之间的功用关系对宗教信众复归自我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宗教不同于哲学、政治学或经济学,也不同于艺术,它具有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和多元职能。当今宗教发展的世俗化使我们对宗教消亡问题要重新建立理解。透过宗教是掌握世界的方式这一独特视角来重新认识宗教,揭示宗教的社会特质,有利于把握宗教影响积极的一面,也有利于削弱其消极一面。  相似文献   

14.
比较法国作家雨果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都是基督(东正)教徒,都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关注"小人物",倡导自由、尊严、博爱、使命。但他们的文学风格却是完全迥异的,一个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一个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一个以宽广的视野记录着社会全景,一个却以深邃的笔锋刻画着人心全像;一个宣扬世俗的人道主义,一个却崇尚宗教式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不少学者从宗教、社会背景、作者的宿命论等方面来评论苔丝的这个人物形象以及她的爱情和生活,本文通过苔丝和嘉莉两者的对照,拟从人性、两性这些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的现代意义,希望能启发人们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彰显羌族哲学思想、精神面貌的宗教文化是释比文化,它是藏羌彝走廊内最主要的宗教文化之一。羌族释比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万物有灵论,它与走廊内的藏族苯教文化、彝族毕摩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等,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同属原始宗教文化,宗教人员的祭祀内容及其祭祀的法器、程序基本一致,宗教人员的传承方式大体相同,这些宗教人员也是该民族社会的权威人物。  相似文献   

17.
"狂人"作为一种代表当时社会制度下的人物特征无疑是一个最贴切的名词,对于这一名词的分析与描述,代表不同国度与不同年代的果戈里以及鲁迅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一个小人物——"狂人"来深刻剖析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情况。果戈里的《狂人日记》旨在揭露沙俄时代封建统治制度对人的迫害,对小人物的同情。鲁迅的《狂人日记》旨在揭露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呼唤年青人站起来拯救未来。  相似文献   

18.
论述康德"理性"哲学中的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考察康德在其哲学中对科学与宗教的界定来指出它们的联系.理性的批判是科学与宗教得以产生的基础,科学是对理性的合理批判,宗教是对理性的合理批判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通过各种文学表现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小人物群像,这些小人物才能超群,性格各异.柳宗元借助为小人物作传,寄寓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感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所讲的叙述过阶级斗争历史发展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就是法国复辟时代的梯叶里、基佐以及米涅等人。梯叶里曾被马克思称之为“法国历史编纂学中的‘阶级斗争’之父”。他认为英国长老会派和天主教派间的宗教斗争,就是各政党为了各阶级在财产上的利益而进行的斗争。基佐曾把法国的社会阶级划分为僧侣、贵族和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