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细胞外基质蛋白、膜骨架蛋白和肌肉微损伤相关联的研究.对骨架蛋白在运动中的变化进行了由内而外的探讨,重点探讨了细胞外基质蛋白在力的传递和组织结构的保持中可能发挥着的重要作用,阐明了肌细胞骨架蛋白在力的传导过程中存在的可能机理,揭示了细胞外基质蛋白对维持骨骼肌细胞结构稳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骨骼肌细胞的变化,了解骨骼肌细胞抵抗运动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24 h组,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运动;取腓肠肌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骨骼肌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安静状态αB-晶状体蛋白在细胞浆有一定水平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及膜下。离心运动后即刻αB-晶状体蛋白表达增加并且发生移位变化,主要存在于Z盘及细胞膜附近,24 h后αB-晶状体蛋白在细胞膜和Z盘仍有大量分布。结论:离心运动后αB-晶状体蛋白从肌细胞胞浆移位于细胞膜和Z盘,其在骨骼肌可能具有防止Z盘和肌细胞膜骨架蛋白损伤或辅助骨架蛋白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间和高强度运动后会发生骨骼肌纤维微损伤,而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增殖与分化和肌肉组织损伤的修复有着密切的关系。骨骼肌卫星细胞在骨骼肌生长发育、损伤修复以及骨骼肌重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适宜的运动训练可活化卫星细胞,促进卫星细胞增殖并向成肌细胞分化。针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起源、损伤与卫星细胞关系、炎症反应与卫星细胞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离心运动对细胞外基质蛋白含量及膜完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运动",一次性离心运动实验为-16°下坡跑台跑,定量大负荷间歇性运动,跑速为26.8 m/min,运动5 min×10组,组间歇1 min。离心运动后不同时段取大鼠后肢腓肠肌外侧头进行分析大强度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细胞骨架蛋白含量的变化特点;与延迟性骨骼肌损伤时血清酶升高的关系;探讨细胞骨架蛋白在骨骼肌纤维中存在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骨骼肌静力性负荷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在所致损伤过程中肌糖原含量、骨骼肌线粒体ATP酶活性以及骨骼肌胞浆和血清中乳酸含量的变化,来探讨肌细胞能量代谢变化与骨骼肌静力性负荷所致损伤的关系.结果表明,肌细胞能源物质耗竭、能量供应不足以及糖类氧化不足所引起的三羧酸循环中介物缺乏并非导致骨骼肌静力性损伤的直接原因,肌细胞内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产生的毒副作用可能是引起骨骼肌静力性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金属针与非金属针针刺对长时间电刺激诱发的骨骼肌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影响。方法:取雄性蟾蜍半腱肌,分离出两束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束骨骼肌细胞数量在20个左右。采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长时间电刺激对骨骼肌细胞膜电位的作用。实验组在刺激结束后即刻给予不锈钢针或竹针斜刺。结果:长时间电刺激导致骨骼肌细胞的膜电位向去极化方向发展;不锈钢针和竹针针刺均具有促进长时间电刺激后骨骼肌细胞膜电位恢复的作用,二者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刺对骨骼肌损伤的疗效与针的材质无关,只要取"阿是穴"斜刺,则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骨骼肌细胞膜电位在45 min持续电刺激前后的变化,以及针刺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骨骼肌劳损的机理。方法:取雄性蟾蜍半腱肌,分离出两束肌细胞,每束骨骼肌细胞数量在20个左右,随机分为实验组或对照组,实验组在刺激结束后即刻给予针刺。采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电刺激(强度2~4V,波宽50 ms,时间45 min,频率2 Hz)前后骨骼肌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结果:45 min持续电刺激后,骨骼肌细胞的膜电位降低,向去极化方向发展;针刺能促进持续电刺激后骨骼肌细胞膜电位恢复;在本实验条件下,这一作用没有传递到与之临近的另一束肌细胞膜上。结论:针刺确有促进持续电刺激诱发的骨骼肌细胞膜电位恢复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应激状态,细胞快速合成一组新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研究表明,骨骼肌含有多种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随肌纤维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表明热休克蛋白表达具有肌纤维类型特异性.骨骼肌疾病和运动都能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增强,然而热休克蛋白在骨骼肌内的诱导、调节的分子机制和它在维持骨骼肌功能方面的作用还没有被完全理解.对骨骼肌热休克蛋白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改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热休克蛋白及其对运动的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休克蛋白(HSP,heathockprotein)是应激后细胞内优先合成的一组蛋白质,又称为应激蛋白(CSP,stressprotein),或分子伴侣(chaperones)。它具有重要的细胞功能,如细胞内运输,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的折叠、组装与转运,变性功能蛋白分子的降解,线粒体蛋白质分子的跨膜转位等。剧烈运动能够诱导热休克蛋白的合成,目前研究发现在运动应激时HSP70家族的诱导表达和运动时应激强度呈正相关,不同类型的骨骼肌纤维中HSP70的表达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肌纤维dystrophin、desmin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引起肌肉损伤时dystrophin、desmin的变化特征进行综述.大量研究表明,骨架蛋白dystrophin、desmin是保持肌细胞完整性的重要结构,与运动性肌损伤(EIMD)密切相关.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围绕离心运动引起EIMD和DOMS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专项运动员最大摄氧量(VO2max)、肺、血液、心脏和骨骼肌功能相关指标是否具有专项特征,探究不同区间VO2max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1名不同专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3组:爆发力-举重WL、混氧-摔跤WR、耐力-铁人三项TA),直接测试法测定VO2max;肺功能仪、CO吸入法、心脏彩超和近红外光谱仪等测定肺、血液、心脏和骨骼肌等相关指标。结果:1)不同专项运动员VO2max及其影响因素均具有显著专项差异,TA组VO2max显著高出WL、WR组35%和15%,其心肺、血液、骨骼肌功能相关指标也显著高于WL、WR组。2)不同专项VO2max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在分层回归分析中发现不同VO2max区间,不同系统功能对其贡献率不一样,WL专项中tHb的贡献率△R2为0.042; WR专项中肌氧相对有效下降值(Deff)和tHb的贡献率△R2分别为0.051和0.048;TA专项中Deff的△R2为0.060。结论:不同专项训练使得运动员的VO2max、肺、血液、心脏、骨骼肌功能具有专项特征;不同范围内VO2max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高耐力组主要是骨骼肌利用氧的能力,混氧组主要是血红蛋白总量和骨骼肌利用氧的能力,而爆发力组主要是血红蛋白总量。  相似文献   

12.
骨骼肌--调节运动中机体代谢的内分泌器官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运动中骨骼肌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的最新研究成果:骨骼肌不是单一的收缩器官,而且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在运动中骨骼肌能够分泌大量的白介素-6.局部收缩肌细胞分泌量比安静时高出近1000倍;血浆白介素-6浓度比安静时高出近100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动物刺激笼训练兔,模拟出急、慢性小腿肌肉运动损伤,并在训练的同时予以中医药和物理治疗。通过组织学、血液流变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力学等指标测试,发现大强度训练早期将引起肌纤维的运动性损伤、血粘度下降、血清酶升高、肌肉抗断裂强度和能量吸收增加。早期外敷中药和冷疗对保护肌肉组织和提高肌肉生物力学性质有良好作用。训练中期肌肉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损伤,而中医药对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训练后期肌肉组织呈典型的慢性损伤表现,但肌肉的生物力学性质增强。肌肉强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地预防肌肉的被动拉伤,而训练的同时予以中医治疗可加快肌肉组织的恢复。因此,加强肌肉的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项主动性措施,而同时辅以适当的治疗手段,则可以减少临床症状,保证肌肉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骨骼肌疲劳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骨骼肌疲劳发生的关键机制不是源于神经传导,而在肌肉本身.其中E-C耦联阻滞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外广泛采用电刺激方案建立离体骨骼肌疲劳模型进行膜电位和肌力研究;但国内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综述了近年来离子浓度对膜电位和骨胳肌疲劳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力竭性离心运动对骨骼肌结构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上典型的力竭性离心运动来训练45只大鼠,用光镜、电镜观察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1小时以及48小时,鼠比目鱼肌和股直肌的形态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运动组较对照组出现了明显的异常,且在48小时内骨骼肌的这个异常变化有加重的趋势,运动后:21~48小时,快肌股直肌结构异常程度普遍不如慢肌比目鱼肌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综述的研究方法,依据目前国内外肌肉生物力学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生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知识,对肌肉的工作机遇;肌肉收缩特性;肌肉结构特性等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外源性生长激素对运动大鼠骨骼肌形态和代谢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观察生长激素对运动大鼠骨骼肌形态及机能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成熟SD大鼠在适应性训练后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安静注射组、运动对照组和运动注射组。运动组和运动注射组进行跑台训练8周。皮下注射rhGH。结果:1)注射生长激素后,出现了肌纤维排列松散,细胞核数量减少且体积变小,骨骼肌细胞间质水肿等现象。2)在8周的训练后,肌纤维横截面积稍有下降,但变化不明显。注射生长激素4周后,安静组和运动组均显著增加,且安静注射组大鼠的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高于运动注射组。3)运动组及运动注射组骨骼肌IGF-I明显升高。安静注射组及运动注射组血清IGF-I明显升高,运动组无明显变化。4)各组肌肉总蛋白含量有所增加,分别为安静注射组升高4.77%、运动组升高31.13%、运动注射组升高28.06%。5)运动组及运动注射组腓肠肌ATP酶活性升高。结论:1)8周耐力运动明显促进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同时增加了骨骼肌IGF-I水平。2)外源性rhGH注射4周后,大鼠骨骼肌细胞形态产生肥大,骨骼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加。3)外源性rhGH注射4周可以显著提高血清和骨骼肌IGF-I水平,且骨骼肌总蛋白的含量变化与骨骼肌IGF-I的变化趋势平行。4)外源性rhGH注射4周可以对肌纤维类型及分配产生调节作用,从而改变肌肉代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对骨骼肌生长有负调控作用,调控MSTN对防治各种与骨骼肌衰退有关的疾病以及提高运动能力都有重要意义。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对MSTN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MSTN的信号传导途径主要有3条;MSTN受多项因素的调控,除了基因敲除和变异外,较为显著的两项是力量训练和化学试剂调控;不同形式的力量训练均能抑制MSTN及其受体的表达,但效果有所差别;一些化学试剂如MSTN阻断剂、拮抗剂、抗体等在动物实验中都取得了明显的增肌效果,但MSTN抗体在人体实验中还未见成效。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骨骼肌适应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骼肌显著特征是能够对外在活动的变化发生适应。大量运动诱导骨骼肌适应潜在分子机制被提出和进行研究。由收缩到分子事件中产生的机械信号转换过程中能够促使肌细胞适应,其中涉及到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上调,从而导致与运动诱导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降解的特异信号通路激活和抑制。大量潜在相关信使被提出,包括机械性牵拉、钙的流动、氧化还原电位和磷酸化势。伴随着第一信号激活,存在于哺乳细胞大量信号通路同样被激活,包括AMPK、钙调蛋白/钙调神经磷酸酶、IGF和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信号通路。骨骼肌适应的关键调节分子的发现,能够认识运动诱导骨骼肌特异性的变化,了解这一变化过程,有助于运动训练方法的制订。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以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模型探讨骨骼肌UCP3mRM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线粒体蛋白水平快速升高的可能机理.研究方法:以SD大鼠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实验模型,测定解偶联蛋白3(UCP3)mRNA和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研究结果:UCP3mRNA表达在未训练和耐力训练组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运动至45、90、120、150min时均较安静时显著性升高;其蛋白表达水平在未训练和耐力训练组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运动至120、150min时都较安静时呈显著性增高.结论:运动能够快速升高线粒体UCP3蛋白水平,细胞内可能存在UCP3蛋白库,运动加快了蛋白库中UCP3蛋白向线粒体组装和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