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论》第1卷中有“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提法,其含义究竟是什么?有人理解为消费品的个人所有,有人理解为由具体的个人所有制来体现抽象的公有制,也有人认为是指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个人的共同所有制,还有人认为是指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化的媒介。看法相异,但都认为它是指某种具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这都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的这一提法,是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为依据,说明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若干范畴译名与释义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命题的争论历百余年至今尚无定论。笔者经过对相关范畴译名与释义的考查与辩证分析发现:"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命题其实是"重新确立个人所有权"的误译;《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中"公有制"范畴本意为"共同所有";社会所有制是指涵括劳动者个人所有权的集体所有制,社会所有制的提法源于市民社会与社会交往关系范畴。笔者试图合理地修正并重新认识马克思有关未来社会所有制思想的范畴及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角度,结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逻辑,对"重建个人所有制"内容进行重构之后得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劳动者全面占有生产资料;人的"自由"发展需要劳动者直接主动占有生产资料,因此"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内涵是劳动者全面、直接、主动占有生产资料,而实现此目标的可能条件是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全面的持续的社会生活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产权理论历史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和西方产权经济学作为相连的两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研究定位,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它们之间表现出很大的互补性。所有权具有宏观和微观双向研究性:从宏观上研究即形成所有制理论,从微观上研究即定位为产权理论。现代产权经济学研究的产权,是体现现代所有权变革的崭新概念,即所有权的结构组合形式范畴。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实质是在抓住制度与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产权制度安排,达到产权效率支配状态最优,事实上作为了中国改革的一个可贵思想定点。  相似文献   

5.
比较洛克《政府论(下篇)》和《共产党宣言》中的财产所有制理论,可以看出:公有制并不否认私人财产所有权的存在。公有制只是土地及自然资源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其目的在于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关系;承认个体对自己劳动的所有权,进而对自己的劳动产品拥有财产权是洛克和马克思的共同旨归所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中国化,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所有制变革中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基本原理作新的探讨,需要破除和澄清的对马克思理论的教条式理解及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突破即源于所有制改革,改革又推动了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系统创新,我们主张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指导新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7.
法人财产权不具有收益权,它只是个低层次的、相对独立的实物性产权,它不能产生自我约束机制。投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不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继续,而是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生产关系。必须创立新的所有权基础和产权制度,这种制度就是把国有和公民个人所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即创立一个真正的全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产权清晰,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企业财产所有权,建立“企业所有制”;国有企业的自负盈亏,也不能狭益地理解为企业以自己拥有所有权的财产承担亏损责任,改革国有企业的的目的,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确立国有企业的法人产权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阶段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部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全面改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围绕所有制改革这条主线,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必将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是社会敏感而又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马克思认为剥削是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表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剥削的实现则是不同要素所有权市场经济活动博弈的结果.剥削是经济活动的双刃剑,应正确认识和利用现阶段剥削的两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区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于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着企业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优化。通过对内蒙古所有制结构的分析,指出内蒙古所有制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所有制合理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所有制改革初期的动力来源于"稳定"和"发展"两大诉求,并在"扶助型政府"的领导下选择了先增量改革、后存量改革的改革路径。目前,中国国有经济的高利润主要来源于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且其生产效率仍然低于非国有经济。政府的不恰当干预造成国有经济在某些行业的过高垄断,进而导致市场竞争的扭曲和的国民经济的损失。因此,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转轨历程还未终结,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即弱化和消除国有经济在所有非自然垄断及战略性行业的垄断。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重点在存量调整,必须解决改革中既得利益者的权力寻租问题。但是,目前中国深化所有制改革的动力不足,应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来凝聚经济体制改革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首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10日—14日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现将讨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问题。第一种意见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是所有制的改革。这是因为:第一,国家所有制是旧的经济体制的基础,只有改革了国家所有制才能挖掉旧体制的根基,建立新的体制。第二,只有改革国家所有制才能明确企业产权关系,增强企业活力。第二种意见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发生合乎生产力性质的变革。目前,我国企业劳动者所处的经济地位是一种矛盾的地位,主要表现在:(1)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是相互分离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不能与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5.
所有制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所有制关系的创新,它与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公有制成份的分管性,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充分说明,所有制是手段,而非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淹体制改革的推进,也使得所有制改革要向深层次发展,当前,所有制改革问题引起了好 多人的关注,对此也存在着一些疑点和误区,本文就此对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改革的配套措 施作一些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劳动与所有权的运动具有统一、分离和再合一发展规律,并由此决定了历史上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产权结构。“资本”反映的是一种剥削关系和劳动与所有权的分离状态;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并建立公有制,就是要在社会化生产的基础上重建自主劳动联合关系,恢复劳动与所有权的统一——包括“两权合一”——的状态,这样,资本就转化为“劳动股”。以劳动股为基础,可形成社会主义的多层级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18.
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目标的必要条件,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从目前国内高校后勤资产产权改革的几种典型形态入手论述了后勤资产产权改革的现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公平观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含有权力与机会的科学成份。马克思的效率观包括微观效率观、宏观效率观和竞争观。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目前,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要树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念,二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竞争规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是,小土地所有制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家庭经营,具有普遍的规模效益。全面解决土地所有权合理化问题,是各项改革措施产生实质性效果的必要条件。应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得农地制度逐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