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提出合理设置相位延迟以提高光学三维信息解密质量的方法. 利用多个垂直于同一光轴的二维函数,分别以离轴和同轴的形式构造简单三维信息. 采取基于相位抽取的光学三维信息加密算法进行模拟,验证了同轴构造三维信息解密质量受噪声干扰较大,且噪声的产生与加密过程中的相位抽取无关. 通过考察信息相位分布和相位延迟对解密质量的影响,证明合理设置相位延迟可降低解密噪声. 设计2种相位延迟设置方案,分析相应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X射线脉冲星空间导航定位精度,提出了基于1(1/2)维谱的脉冲星累积脉冲轮廓到达时间测量算法.理论上1(1/2)维谱可以抑制加性高斯噪声和直流偏差.利用三阶自累积量和三阶互累积量对角切片谱的相位关系.推导出累积脉冲轮廓到达时间测量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1(1/2)维谱的累积脉冲轮廓到达时间测量算法可以有效抑制加性高斯噪声.测量精度优于TaylorFFT算法.  相似文献   

3.
从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SAR天线相位中心的实际含义和定位需求,总结出相位中心在天线口径面上最佳二维坐标和相对插入相移2项指标.利用几何光学原理和最小二乘估计,给出了2项指标的测量方法,并给出了一部双子孔径SAR相控阵天线的相位中心测量实例.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扫描的复杂曲面在机测量系统将三维扫描技术引入到加工过程中。通过非接触式三维扫描仪,采集到工件表面离散点,经过点云处理、数字建模操作,将工件与产品模型进行比对,然后计算出所需尺寸。该系统利用了三维扫描实时、柔性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的效率与精度。本文从三维扫描技术出发,详细论述三维扫描技术在工件数控加工在机测量上的应用,从理论上设计一套基于三维扫描的在机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5.
介绍在实时图像处理中的单摄像机监控系统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针对运动目标的检测,首先进行帧间图像的匹配,接着计算图像间的误差,检测出运动区域,得到运动物体的大致轮廓.通过利用动态规划法改进的主动轮廓模型方法,提取运动目标轮廓.算法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抗噪声能力,速度也比较快.这种方法可以在轮渡站实时监控系统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实时地形测绘需求,从算法本质上解决运算量太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的实时DEM生成算法.采用非线性ECS自配准成像算法,获取高精度配准的双通道SAR图像,省略了后续非常耗时的配准过程.对获取的双通道SAR图像,进行快速干涉滤波产生高质量干涉条纹,进而对该条纹采用基于密集残差点划分的快速相位展开算法,获得无缠绕干涉相位.对于传统非常耗时的参数定标问题,采用基于外部粗精度DEM数据的初始相位偏置实时估计算法,并结合在定标场获取的基线长度、基线倾角和绝对延迟时间等参数进行反演,实时获取DEM.通过算法实时性分析,给出硬件实现方案.实际InSAR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光学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得到重大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全息防伪的范畴,吸引着越来越多科研人员投身到这一全新领域的研究,目前已提出一些能实现身份认证和信息加密的光学系统。在这些系统实现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B Javidi等于1 995年提出并在近几年来渐渐发展起来的双随机相位编码光学加密方案.主要回顾这一技术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8.
液晶衍射光栅在电控下能够实现光束控制和偏转,与传统的光束控制器件相比具有稳定性强、速度快、体积和质量小等优点。对液晶衍射光栅的光波调制相位分布进行精密测量是该器件研制过程的重要环节和评价其性能的关键手段。提出正交移相干涉测量液晶衍射光栅调制相位分布的方法。通过透射式相位板的对比实验对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测量精度和误差。使用该方法实现对液晶光栅相位分布的测量。实验表明,此方法简单、快速、可靠,能够准确测量出液晶衍射光栅±2级的波前调制相位信息。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针对双随机光学相位加密系统的无约束最优化攻击算法.在已知明文条件下,首次将双随机相位加密系统的攻击问题转化为一个单目标无约束最优化模型.基于该模型,在相应的攻击算法设计中,采用拟牛顿矩阵代替Hessian矩阵以准确获取系统的密钥,避免传统牛顿法需要计算Hessian矩阵的逆等严重缺陷.同时,因有效利用拟牛顿矩阵的正定、对称、可迭代求逆的特点,新的攻击算法具有恢复效果好、收敛速度快、初值依赖弱、鲁棒性较强等优势.此外,本算法所需约束条件较少,可方便地移植到其他光学加密系统的攻击中.  相似文献   

10.
顺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ATI-SAR)可检测地面动目标并测量其速度.相位中心误差是机载ATI-SAR的重要误差源之一.除需外定标处理固定偏差外,还需在天线结构设计时以一定的刚性强度抑制慢变误差.分析了由天线机械形变导致的相位中心慢变误差的变化规律,并根据机载ATI-SAR测速精度的要求对天线系统结构设计提出需求,为合理的天线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