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一部好的作品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现状,对社会的矛盾和弊端进行揭露,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很善于对十九世纪社会底层的英国人民的生活进行反映,悲剧性是一个常见主题。本文对托马斯·哈代小说的悲剧性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他的文学创作风格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充满了善恶与美丑的争论,揭示了人性的恶.通过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人性的恶,并探究小说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现代小说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悲剧理论家。将鲁迅小说置于他的人生悲剧理论之下考察,可以发现鲁迅小说集中有部分作品能够称为悲剧性小说。从悲剧人物、悲剧结局、悲剧根源和悲剧取材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可以加深对鲁迅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帕斯捷尔纳克是二十世纪著名的抒情诗人和小说家,由于在现代抒情诗歌和俄罗斯散文的传统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他在1958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最著名的作品《日瓦戈医生》再现了二十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精神力量和功勋,他们在悲剧性的经历中依然保持自我。今天,不仅在俄罗斯甚至在全世界这部小说已经成为被广泛阅读和研究的俄罗斯作品之一。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小说《日瓦戈医生》中的森林和花园形象。  相似文献   

5.
《倾城之恋》与《愫细怨》两篇小说表现出了张爱玲和施叔青两位作家创作中的某种趋同性,可说是施叔青对张爱玲小说经验的延伸;时空和场景的转换并没有改变女性命运的悲剧性,张爱玲和施叔青两位作家通过各自的女性言说同构了这一沉痛的历史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丁玲女性小说中女性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爱情的无与寄托,生命的极端孤独,死亡意识的不断纠缠,女性归宿的不可把握。  相似文献   

7.
李娟 《职大学报》2013,(6):51-54
20年代的乡土小说因其作家群体的集中性和作品时代的鲜明性,已成为中国文学史的术语之一。它的发端由于受浓烈的社会现实悲剧性和西方现实主义手法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并成为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基调,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8.
身处资本主义工业剧变时期的霍桑十分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性和自然的关系,写下了为数不少的涉及科技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的悲剧性结局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他的科技观,并对当代的生态危机和自然保护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将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分别看作作家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外化,从他们的关系中探索作家人格结构的三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特征及其对作家思想和创作的影响,发掘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历程与精神历程的双重悲剧性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小说《艰难时世》中两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者—葛擂硬和庞得贝以及其他主要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批判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盛行的功利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并最终导致这些人物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一生坚持的对自己"乡下人"身份的强调,应该是作家本人理性的自我认知."乡下人"对于沈从文,代表的不是现实的社会身份,而是对自我存在本质和精神真实的把握."乡下人"视角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启蒙文学的异质特色.在他的湘西世界中,着力表现的是乡下人自然强健的生命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生命精神,是"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境界.凭借"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和生命体验,沈从文的都市题材作品关注的是都市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是现代文明进程中人性异化的反思,而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使沈从文的作品具有了厚重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众说不一的问题,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和关键问题,人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视域和层次加以阐释。人作为现实的生命存在、类存在、社会化存在,究其本质就是处在社会关系中、基于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保持其自身发展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相似文献   

13.
从南阳出土的彭伯壶铭可确知,两周之际有一个彭国。学者已经指出,《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之彭仲爽当来自考古揭示的南阳春秋彭氏家族墓地之家族。“申俘”即申国俘虏,彭仲爽很可能是申国与彭国交战或申国灭亡彭国时所俘。可能,亡国后之彭氏家族被迁往今南阳之申国。楚灭申国联合了彭氏家族,治理申县和对外扩张又得到彭氏家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的精华,不是靠书本流传的,而是靠一代代圣贤大哲的人格传承的;中国文化的精髓,不是靠政令昭彰的,而是靠一代代思想精英的精神彰显的。纵然读书万卷,不如读懂大师一人。  相似文献   

15.
命运问题是人生哲学的重要问题。思考命运的基本问题是研究人生命运、乃至人生哲学诸问题的前提。命运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以人生实践为基础,以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为本质,命运是支配和影响人生历程和结果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法制改革是晚清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中国法制与西方法制如何衔接、并轨,晚清曾出现了张之洞、沈家本两种不同的变法模式。从宏观看,沈家本模式代表了中国法律发展演进的主流方向,而以张之洞为首的礼教派人士的主张亦不容忽视。正视并充分估量法制变革的难点与阻力,以渐进方式逐步推进法制变革,实为清末法制变革的上上策。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是汪曾祺的业师,在小说创作背景的取向、人本理想的寄托、散文化的风格等方面,汪曾祺和沈从文的小说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随着人们对沈从文研究的不断深入,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价值也不断得到发掘,对汪曾祺的理解,至今仍没有得到深入的开掘和全面的拓展。通过与沈从文的比较,我们对汪曾祺能看得更清晰一些。  相似文献   

18.
论机会游戏     
股票、彩票均属机会游戏范畴。游戏的本质就是“博弈”,是一种理性策略行为。机遇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客观世界中的机遇引入主观世界,用模拟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机遇,供人们娱乐休闲,机会游戏便应运而生,在商品社会中迅速普及。赌博是机会游戏的异化。人们从赌博得到启示,又创造了博彩游戏。赌博与博彩,两者形式相似,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核心是介入游戏的主要资金所有权转换方向决然不同,操作方式不同。博彩是对赌博的一种有限的却是有效的反驳,无论从伦理道德上、行为特征上,还是社会效果上,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就北魏《申洪之墓铭》的出土和拓本的流布情况,墓主申洪之的身世和官职,铭文后记所印证的北魏平城时期离散部落和计口授田的史实和北魏平城时期土地流转情况作了论述。透过铭文书迹一铭三体的现象,就其所涵文化信息,诸如北魏平城时期铭刻书体的面目和各种不同书体的运用情况,申洪之铭文书迹及平城百年书法的基本评价等作了以小见大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学审美经验的本质是一种家园意识。生态美学的家园意识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类与自我和解的方式。它来源于现象学对人的有限性研究。生态美学将自然视为人的有限性的原因。对话将这一原因内化为此在的意识。对话的基础是对自然构成人类限制性条件的理解。在生态美学的对话中,对话的过程可分为人与人、人与他人及人与自然的对话。对话是解决生态美学困境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