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书局于 2 0 0 1年出版《墨子间诂》新点校本 ,与 1 986版点校本相比 ,点校质量有明显提高 ,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标点方面存在着不当断而断、当断而不断、标点不确、不明引文起讫而误、体例不一等不足 ;文字方面亦有诸多讹误之处。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版点校本《客座赘语》主要有三大失误:知识性错误、校对不精而致误、标点不当而致误。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之所“立言”,版本甚多,然有明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和明崇祯施氏刻本《阳明先生集要》乃为显本,两本各有殊同,皆为读研阳明思想学说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4.
《阳明先生集要》分理学、经济、文章三编,其中又以理学为主脑,如熟读其中的“理学”编,便可掌握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较之于《王文正公全书》来说给后学提供了一个简要便捷的读本,加之大量的眉批和尾批,对后学有很重要的启示和参考。贵阳王阳明研究会会长王晓昕教授和贵阳学院赵平略教授,慧眼识珠,看重它的价值,进行了点校,中华书局重新刊印出版。  相似文献   

5.
林氏《楚辞灯》一书,将二千余年来王逸、朱熹等人的注释统统斥之为"暗室",这是不公平的。但林云铭此书力主层次分析,并且身体力行,仅此一点,就完全可以在中国楚辞研究史上卓然特立,名垂千古。在强调对楚辞进行层次分析这一点上,林云铭并非首创者,而在对《天问》一诗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解读之实践上,他确实是中国骚学史上第一人。刘树胜君能对《楚辞灯》进行点校,可谓慧眼独具,其对于推进和深化楚辞研究,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6.
《续汉口丛谈》是清代学者王葆心所辑录的一部汉口地方史著作。2002年该书出版了点校本,其价值自不待言。但该点校本中有多处人名标点错误。主要是点校者不明了古人姓氏字号,有的将人名中的字号职官部分点断,引起歧义;有的将本属于人名的字号职官部分误标入文献名中;有的当断不断、将本属多人的误为一人;有的把本属人名的误标为文献名等...  相似文献   

7.
安文新先生的《王阳明与祖摩的故事》,生动地描写了王阳明在龙场与宣慰使安贵荣的交往,塑造了王阳明、安贵荣真诚坦直的艺术形象,同时,也从艺术的角度侧面揭示了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内外条件。这部小说在艺术虚构上忠于历史,合理适度,结构精巧,语言生动,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在正式开始建立自己宏远深刻而又简易明捷的心学哲学体系之前,曾经长时间对道家持有浓厚的兴趣。几次欲遁世入山,终因世情纠缠而因循未决。本文以《王阳明年谱》为基础,试图通过对王阳明三十七岁之前思想发展历程的初步考证,勾画出王阳明“离道归儒”的思想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评论》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1885—1968年)的重要著作,现被编入《熊十力全集》第5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重新出版,它的出版对于我们全面了解熊先生的学术思想有着积极的作用。《全集》采用横排繁体字,注释文字以小字随文出现,其中书名、专用名分别以波浪线、横线标出。不管是材料搜集还是文字校勘,《全集》都是花费了很多心血的,其态度是严谨的,但也不免疏误,现试举三则如下:(一)《韩非子评论》第7部分,第312页,第2、3行小字说:“难四篇云:‘术者藏之胸中,是虚静而无所事也’。”据今本《韩非子》,“术者藏之…  相似文献   

10.
辽金西京之大华严寺,因其"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和庋藏有宏幅巨帙的佛教大典《契丹藏》,而具有了皇家祖庙和国家图书馆的性质。其薄伽教藏殿的金代石碑,信息存储丰富而珍贵。记载了大唐咸通年间集成的《经源录》以及至辽时典藏《太保太师入藏录》,目录详备。尤其是金灭辽,华严大寺"俄而灰之"的残状和金重建后,华严大寺的"壮丽严饰",以及寺僧们"补以新经"、"圆兹教典"的艰辛过程,皆有详记。  相似文献   

11.
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以精研《易》象、寻绎《易》理为治《易》之显著特色,创立了颇具影响力的“周易尚氏学”,成为20世纪重要的《易》学研究成果之一。尚秉和先生的钩沉索隐,揽精发微的治《易》之学思进路,使众多失传之的《易》象以确凿证据重新彰显。这种研《易》之方法和观念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的功夫论是建立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之上的,他的自我领会和“为圣”有密切的关系.与此相同龙场悟道也是从“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的“为圣”问题出发的,同时龙场悟道是经典注释学的领会.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曾说“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着五经亿说”.由此可见他的龙场悟道不是想树立独到的思想体系而是发掘经典里的儒家之道.总体来说,《五经臆说》是想通过经典注释的方式来领悟“圣人之道”的王阳明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曾筑室阳明洞讲学。据笔者考证阳明洞约有四处:(一)在会稽,即大禹藏书之禹穴所在地。据《古今图书集成》卷113《宛委山部汇考》载:“会稽禹穴图考,宛委山上有石匮,壁中有孔穴号阳明洞,即《归经》所云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天也。”又《龟山白玉上经》云:“会稽山周围三百五十里名阳明洞天,皆仙圣天人都会之所,则第十一洞天,盖会稽山之总名,不独石罅也,石名飞来石,上有唐宋名贤题名,洞或称禹穴,唐观察使元稹以春分,日投简于此,有诗白居易和焉,明新建伯王守仁以刑部主事告归时结庐洞侧,因以为号,今故址犹存。”清毛奇龄《王文成传本》于旧说多所辨析,关于阳明洞之说不  相似文献   

14.
著名地方史学家方国瑜先生主编的《保山县志稿》成书于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1962年保山学者王勉生等人进行了修订整理,1980年保山学者熊毅廷等人在原志书的基础上补充1947-1949年的材料成《续编》,2003年经隆阳区沙必璐等人点校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保山县志稿》汇集了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的众多著名学者参与编辑.编纂者把当时先进的学科理论、学术思想和科研方法运用到《县志稿》的编写之中,所体现的求实存真、阐幽发微的科学态度和不囿于成说、不限于志书标准范式的精神,使该志书的学术质量和学术价值在同类志书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因此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冰山之歌》是石夫先生在充分汲取新疆各少数民族音乐精髓,糅合塔吉克族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开拓性地创作而成的一首钢琴作品。本文分析了作品的音乐、演奏以及民族风格,诠释了新疆塔吉克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晋书》及《晋书音义》校勘整理较好的版本当为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的繁体点校本,该版在《晋书》原文之后附了《晋书音义》,并且对其作了相应的点校,这无疑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但遗憾的是,在对《晋书音义》的校勘中,点校本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这其中音切用字失校的情况要多一些。综合利用音韵学、文字学、辞书学、文献学等知识,参考《晋书音义》的不同版本,对《晋书音义》存在的传抄失误与编纂失误进行校补。  相似文献   

17.
<万历野荻编>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明代史料笔记,收入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的点校本存在数量较多的字、词、标点等方面的错误,因此很有对其再进行一番校勘的必要.该文运用陈垣归纳的四种校勘方法,对<万历野获缟>因不明语法或不明词义、或不明典库制度,或不明古书文例造成的错误进行了校勘.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的《谏迎佛疏》与韩愈的《论佛骨表》都是反对皇帝崇信佛教的文章,但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韩愈的文章富有战斗精神,象投枪一样投向了他所反对的佛教。而王阳明则更象一个雍容大度的大师,不说佛教一字不好,而是用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衬托出了佛家思想的各种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一 比,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古典经学著作《周易》中,作为一种修辞格和艺术表现手法,已经大量使用,对丰富浯言,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作品的感染力,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第一册论及《周易正义》的《乾(体用之名》)时提出:“理 义玄,说理陈义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直宜方便也。古今说理,比比皆然。”(该书P11)继而在《噬(噬嗑为相反相成之象)》进一步论及“近取诸身”:“噬、嗑、亨’;《注》:‘噬、啮也,嗑、合也。凡物之不亲,由有见也;物之不齐,由有过也;有间与过,啮而合之,所以通也’。按此以噬嗑为相反成(Coincidentia oppositorum)之象。故《彖》日:“颐中有目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动  相似文献   

20.
对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见解作一讨论,阳明的思想发端常起因于对朱子学的怀疑,朱子以《大学》作为学问的建构,视格物为穷理,故为知;诚意为行,故以《大学》的知至而后意诚而言,先知后行.而阳明不同意,进而主张知行合一,吾人从其《答顾东桥书》里书信之往返,对于其中的知行问题,再做一番检讨,见孰是孰非.其中的主要问题点包括,《中庸》的“博学、审问”等之语,该属知还是属行.及先秦儒者对于知识上的学习,是否重视之,是第一义还是第二义?进而,吾人谈四书中的原意,到底知与行之间的问题,朱子与阳明,谁人能合于原意.又阳明、朱子对知行的见解,能有相合之处吗?本文对此,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