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持续不断地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促进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典范。根据本人从事"双元制"教学工作20年的经验,以"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特征为起点,深入分析"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内涵,以期对同行们在教学改革中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提到职业教育模式,大多数人会想到德国的"双元制"。作为一种典型的以企校合作为特征的职教模式,"双元制"成为助推德国经济腾飞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和教育手段。"双元制"在风靡世界的同时,德国也把它作为重要的教育品牌大加输出。但有这样一个现象,"双元制"模式似乎一直专属德国等少数几个文化背景相似的北欧国家,很难在其他国家落地生根。中国作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承担着培养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的成功有赖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深度的校企联合。德国双元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校企联合模式,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校企合作、德国双元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实施德国双元制的必要性三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企业参与教学的协同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本土化实践,构建"定岗双元、三站互动、分段轮换"人才培养模式,系统阐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核心内容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改革过程中着眼于校企双元主体深度合作的探索实践,构建了"双元主体、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既解决了企业维修人员短缺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了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6.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常见模式,其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分析了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校企深度合作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这为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增强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与他们的职教师资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在"双师"培养中做到了政府鼓励、地位保证,终身培训、更新能力,校企互通、流动无阻,广纳人才、弥补不足。针对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不足,借鉴新加坡的先进做法,笔者提出了对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启示:政府立法,破除终身制;企业经验,选聘的关键;继续教育,能力持续更新;考核评定,回归职教本义;鼓励流动,校企互通共赢。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美国的增值法学生评价、加拿大的《学生评价实践准则》、德国的"双元制"注重学生在企业培训的质量,提出优化我国高职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五化",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内容丰富化、评价时间过程化、评价形式人文化,旨在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特点及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特点对我国职教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教集团视角下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安徽国际商务职教集团校企合作项目——"安商AS·1980创客梦工场"5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校企双方通过以"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逐步实现了校企双方在"理念、平台、模式、文化"方面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水平和层次还相对较低,在中原经济区背景下研究校企深度合作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2012年9月-12月郑州市旅游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对旅游企业、高校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校企深度合作独特的偏好特征,旨在为旅游企业、高职院校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也为旅游高职院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德国职业教育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德国职业教育虽然也有一些不可克服的弊端,但其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先定岗后培训等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走"校企合作"道路是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企业主动性差等原因,合作仅流于形式,只是"数量"上的合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要有"实效性",就要坚持"实质性、有效性、有序性"的合作原则,确定"国际化、信息化"的校企长效合作发展方向。通过建立"紧密型"合作企业和建立企业虚拟班进行双主体办学的实践办法,对校企深度融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腾飞的密码所在。基于在德国巴伐利亚州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研修经历,对德国普职融通的教育体系、特色鲜明的双元制大学教育和高质量运行的技术校区进行了重点介绍。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打造的高水平技术校区和创新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其最终的目标应该是构筑职教集团,只有积极构筑职教集团,才能打造一流专业品牌。本文结合职业院校办学实践中实际工作经验,以校企双方资源和优势共助互惠为基础,以深化本院校"5G"校企合作模式为切入,从启用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打造冶金技术品牌、实行制度迁移、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开发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职业院校冶金专业的品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高职人才对"学历、技能、素质"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高职教育整合校企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是改革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文章结合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工学结合"的建设实践,对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探索,从个案研究拓展到总结共性经验和可行性路径,以期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浙江工业大学刘晓博士和我联系,鼓动我加入"职教新思维"博士微信平台,上传一些文章。"入伙"后,看了平台上"校企合作反思"的一组文章,有一些想法和感思,发为感言。校企合作虽然是国家顶层政策设计以及职教界的一致共识,但其开展或实施的成效却实在不敢恭维。微信平台上诸位博士的一些比较新锐的观点,也对校企合作实施的成效颇有微词。认为校企合作或许不是最好的出路。江苏理工大学臧志军博士的观点是,自校企合作概念提出到被决策者采用,直到今天已经有二三十年时间,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与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都存在内在的动因,双方各有所需。目前就总体情况来看,安徽省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的载体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实训基地、人才资源库、专业和培训项目、教学与培训资源等方面的共建共享,以及校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校企终极追求的差异化、产权制度的制约、集团文化的缺失等因素也制约着校企实现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目前校企深度合作还存在着制度欠缺、机制不完善、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必须实现校企合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学生就业直通车,必须实现校企合作;坚持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荣双赢,促进职教发展,必须实施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