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提高冷藏品质、延长货架期,对柱状蔬菜白菜在冷藏集装箱运输前的真空预冷技术进行研究,建立热质迁移数学模型,用实验方法对该数学模型加以验证.在设定真空压力状况下,分别对模拟和实验中的真空室内压力变化、白菜自身温度变化、真空室内相对湿度变化以及白菜质量损失等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的结果数据接近,该模型可对果蔬的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柱状蔬菜真空预冷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超常热、质传递过程的“瞬态薄层”模型——在超常热、质传递条件下,紧靠介质内受热或质扰动的位置,存在一“薄层”区域,该薄层内的热传导或质量传递必须考虑非经典 (非傅立叶或非费克 )传递效应,在薄层外、介质内其他部分的热、质传递仍近似符合经典热、质传递定律 (傅立叶和费克定律 ) ;“瞬态薄层”内的非经典传递效应只可能在热、质扰动过后的极短瞬时存在。在分析介质内的非傅立叶导热行为的同时,根据热、质传递的可类比性得到非经典质量传递“瞬态薄层”的厚度与质松驰时间、质扩散系数以及质量扰动的强度和瞬时性强弱的定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船舶的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率,对预冷过程中的冷却液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软件进行模拟.该方法首先对LNG船舶液货舱的构造和换热环境进行假设,然后用GAMBIT对液货舱进行网格划分,模拟出温度图、冷却液质点迹线图和速度矢量图.对某LNG船舶液货舱预冷过程的调研表明,该方法所做的CFD模拟与实船的预冷过程和操作规章相符,预冷速度和预冷时间相差很小,能够真实反映实船预冷过程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模块约束力对雷达阵面热变形产生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雷达阵面模块施加不同的约束力进行热特性研究,建立了阵面热变形关于模块约束力的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约束力模型可将雷达热变形的预测精度从54.2%提升到了73.2%,拓展了雷达阵面热变形理论,为雷达阵面热变形误差分析以及工程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农产品四季豆壳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利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四季豆壳基活性炭,采用FT-IR来表征其表面的官能团.将亚甲基蓝(MB)阳离子染料作为吸附质,通过实验,分析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四季豆壳基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建立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热力学模型拟合实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四季豆壳基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最佳pH为11,初始浓度为400 mg·L-1,吸附时间为210 min;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拟合吸附过程;升高温度,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相关岩石力学实验数据,对岩石变形过程中温度场演化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线弹性变形条件下,均匀岩石模型和含雁列构造岩石模型在加载情况下的弹性热效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和经典热力学理论相当吻合,为进一步研究热红外异常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果蔬品质、延长储存期和货架期,采收后快速预冷去除田间热是冷链物流的关键环节。装有内部衬垫和产品的包装箱内部结构复杂,导致严重的冷却异质性。着眼于内部衬垫设计对苹果预冷效果的影响,尝试给出衬垫与箱壁间空隙的最佳宽度。以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瓦楞双层苹果包装箱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模型,采用直接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苹果的预冷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增大空隙宽度是缩短预冷时间,提高预冷均匀性的有效方法;但是,空隙宽度不能无限增大;综合考虑空隙宽度增量对预冷时间和预冷均匀性的影响,衬垫与箱壁间空隙宽度的最佳增量为7.5 mm;此时能获得较短的预冷时间和较好的预冷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平板间液态金属的流动换热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液态金属的微观热输运过程,左右两侧平板采用Cu原子作为恒温固壁,液态金属Pb处于平板间,以FCC结构为初始排列.模拟结果表明,在平板间的液态金属温度分布呈线性变化;不同温度下液态金属在恒温平板间的热输运模拟过程表明,平板间液态金属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呈现线性变化.当在系统上施加一个重力加速度时,平板间未出现明显的自然对流,表明在微尺度下,边界阻力和粘滞力抑制了液态金属的自然对流.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动力电池液体冷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采用电子冷却液NOVEC 7000为工质的电池液体冷却实验系统,开展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电池冷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产热机理不同,不同倍率放电时,电池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变化特性。发现温度对电池性能有着双重影响:尽管采用热管理手段能够降低电池表面温度,提高电池安全性,但是相应的电池电化学性能严重下降。质量流量的增大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池表面最大温度,但在热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必须考虑质量流量增大造成的附加功率(如泵功率)的消耗。在持续充放电过程中,NOVEC 7000工质的沸腾将电池的表面最大温度稳定地维持在34~36℃之间。而以乙二醇溶液为工质时,温度则保持持续增大的趋势。基于微细通道内沸腾换热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可以在保证电池热安全性的同时,有效提高系统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数控机床热误差研究中的温度测量和采集问题,利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以Arduino Uno微处理器系统和虚拟仪器LabVIEW为平台,开发了一套多点温度测量系统。实验表明,该套多点温度测量系统测温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数控机床加工现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1.
电磁场强化真空水滴闪蒸成冰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真空制冰装置体积较大、日制冰量有待提高的问题,通过对相关的外界物理场对物化性质、结晶过程、传热传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的综述,根据建立的稳态蒸发结冰分相能量方程,指出真空制冰中冷量主要来自闪蒸过程中冰层升华所要吸收的潜热;潜热量的大小决定于单位时间水滴质量变化率即表面扩散系数;电磁场使水体系热力学能绝对值降低,则其黏度和表面张力也降低;电磁场在水滴在真空状态下闪蒸过程中,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复杂的分子结构,增加水的活性,有益于扩散系数的增大,从而强化二元冰形成过程中的传热传质.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压密闭腔体内水膜的加热蒸发现象,利用斐克扩散定律构建一维蒸发模型。基于饱和水温度和压力的对应关系,发展一种确定扩散边界层厚度的方法。搭建水膜低压加热蒸发的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不同压力条件下水膜的蒸发质量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对比蒸发质量和温度变化的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二者数据的吻合度较高,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低压加热条件下的水膜蒸发特性。基于当前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研究真空压力、加热热流密度和蒸发容积对水膜蒸发速率、蒸发质量和蒸汽压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压力越低、加热热流密度越高和蒸发容积越大,水膜的蒸发速率越大,达到饱和状态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3.
准确可靠的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对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设计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氦气冷却剂在高温气冷堆堆芯的流动和传热进程,利用CFD软件构建高温气冷堆堆芯的三维耦合模型,模拟计算额定工况下氦气冷却剂在堆芯内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并将计算结果与使用THERMIX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三维模型的稳态计算结果与THERMIX计算数据吻合,相对误差小于1%,三维模型可用于模拟堆芯的冷却剂温度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高温气冷堆的堆芯旁流等复杂热工水力现象的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水为工质,对截面尺寸为0.4mm×0.4mm水平布置的不锈钢矩形微槽内流动沸腾进行换热特性和可视化研究.质量流速范围为G=62.5~187.5kg/m2s,进口温度分别为Tin=30、45、 60°C.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干度下,换热系数随着干度的增加而增加;干度较大时,换热系数保持不变直至换热恶化.质量流速的增加使换热系数有较大增加,进口温度的变化对换热系数几乎没有影响.可视化研究发现低壁面过热度时,有大量气泡产生;在本实验范围内,微槽内沸腾的流型主要有塞状流和环状流两种.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的水平管吸收器,考虑管底部液滴形成和管间下落过程,建立了描述管间滴状形成和下落吸收过程传热传质耦合数学模型。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溶液温度、浓度和吸收速率沿管排不同位置和水平管管间的变化,分析了管间距对吸收器整体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状吸收过程约占总吸收量的30%。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说明提出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测量微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并解决沿微管轴向导热对微管内部对流换热的影响,本文首次把非接触式测量温度方法引入到微尺度实验中。本次研究搭建了能够进行气体、液体流动与换热的微流动实验台,用蒸馏水作为工质,采用红外成像仪加专用红外放大镜头对微型钢管表面温度场作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得到了在Re数不变时,不同加热功率下内直径为168µm和外直径为406µm微型钢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图,进而能得到了沿轴向温度对沿轴向长度的二次导数。建立简化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推导获得了沿轴向的导热对内部对流换热的关系式。实验与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微圆管单相流情况下,其轴向的导热对管内对流换热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采用混合量热法测量常压下水合物分解热的实验方法。混合量热法是根据能量守恒对整个系统进行热量衡算进而计算出水合物分解热的一种方法。并采用此方法测量了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水合物和一氟二氯乙烷(HCFC-141b)水合物的分解热:常压下,相变点在4.4℃时,THF水合物分解热为(275.622.64) kJ/kg; 相变点在8.4℃时,HCFC-141b水合物为(348.483.08)kJ/kg,与相关文献数据对比相对误差分别为2%、6.2%。考虑到THF与HCFC-141b各自物性,得到混合法分解实验中THF水合物和HCFC-141b水合物与热水的最佳质量比分别为1:2和1:2.5。  相似文献   

18.
以滞留水体为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水温初始温度分布分析.根据水温控制方程和水流控制方程建立了二维初始水温模型,求得了水体初始水温的数值分布,并对计算结果和实际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该温度分布模型可以应用于地表水源热泵初始水体的适应性研究,为动态负荷下水体水温变化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