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男性华裔作家致力于打破种族歧视性的定型化形象,重塑具有阳刚之气的新型华裔男性形象。而女性华裔作家站在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聚焦于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以牺牲女性形象为代价的,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又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批判对象的,结果出现了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以致这些作家之间产生摩擦。本文对华裔男女作家在建构主体意识过程中所分别采用的言说策略进行了对比和辨析,笔者认为华裔男女作家应携起手来,自觉抵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偏见,以对性别、种族、文化的共同关注为己任,张扬族裔文化特性,丰富族裔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历达 《职大学报》2013,(2):44-46,19
在中国当代文坛,毕飞宇是为数不多的刻画女性形象极其细腻极其传神的男性作家,"他被认为是当代男性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1]毕飞宇用冷静、细腻的笔触朴素地刻画出女人在荒诞的时代、荒唐的社会中,骨子里身体里欲望的挣扎和人性的畸变。《哺乳期的女人》、《青衣》和《玉米》,表现了不同女性所面临的悲剧命运类型,体现出了作家的人本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3.
赵晴 《职大学报》2008,(3):38-41
萧红是深受鲁迅文学影响的一位作家.她自觉地把被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作为观照对象,在她的小说中随处可见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子.鲁迅与萧红塑造的的女性形象有着共同的个性特征和历史命运,并且通过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病态灵魂.替她们发出对不公平社会的控诉,传达出相同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洁 《职大学报》2016,(4):28-32
施玮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作家,她的小说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在书写女性时,施玮把故事中的女性与《圣经》中的女性相对照,在小说中或明或暗地穿插《圣经》女性人物的典型事迹,并以她们的宗教境遇来构建女性角色的命运轨迹。施玮小说中的这类书写主要表现为女性角色遭遇夏娃式的诱惑,回归利百加式的纯洁及追寻玛丽亚式的圣德。施玮力图透过《圣经》女性的神性命运来展示现实女性生命个体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家"是中国女性小说中贯穿的题材领域之一。现代女性小说对"家"的叙写主要表现在揭露旧式家庭中女性黑暗的生存图景,当代新时期的女性小说则侧重展示现代职业女性家庭和事业难以兼顾的生存困境。因此对女性来说,家庭生活具有超过男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镇畸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说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女性形象。《〈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这篇论文总结了书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对她们的不同特征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也揭示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关心以及他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在海峡两岸女性小说中,闺秀淑女型、时代女儿型和问题女孩型女儿形象着力最多影响也最为深远。其中,闺秀淑女消极被动地把男性当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和精神寄托,往往成为时代和男性的牺牲品;时代女儿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和实现个体价值,努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问题女孩则不关心也不顾忌他人的感受,自以为是地叛逆,放纵青春,甚至伤人害己。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了女性成长历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在其小说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作家文笔之细腻,描述之真实,让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引导读者不断探索她们的情感世界。这些小说中的女性多被抛入命运的漩涡之中,其情感世界与美好温馨无缘,有的只是孤寂冷漠,猜忌倾轧。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荒原蚁丘》女主人公比阿特丽丝的形象进行深入探讨,以她的童年经历作为切入点分析其成长背后的隐痛,展示她对本土文化中各种形式的男性中心主义的警惕与批判;同时揭示出非洲女性在后殖民时代所面临的种种话语诱惑与陷阱,并挖掘比阿特丽丝在复杂语境下突围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新文学流派与审美流向出现在我国文坛上,而方方也以《风景》等一系列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而受到广大批评家们的关注,成为新写实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就是这样一群形态不一的女性,她们却有着相似的结局——都是以一曲悲歌收场。在这些作品中方方以其独有的视角以及悲悯的情怀对女性命运进行探索与思考,揭示她们艰难的生存现状,探寻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白鹿原》中女性的整体形象分析陈忠实等男作家的男权思想。我们认为,《白鹿原》中多角度地再现了一夫多妻制,表现出作者对一夫多妻制的潜意识推崇;作品突出地表现了女人的物性和工具性,并且用美貌、贤良等男权审美标准评判女性,女人的凶死命运也表现了宗法制度仇视女性的价值倾向。《白鹿原》还采用了典型的男性化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2.
《倾城之恋》与《愫细怨》两篇小说表现出了张爱玲和施叔青两位作家创作中的某种趋同性,可说是施叔青对张爱玲小说经验的延伸;时空和场景的转换并没有改变女性命运的悲剧性,张爱玲和施叔青两位作家通过各自的女性言说同构了这一沉痛的历史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女性写作中男性形象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 ,男性作为别具意义的性别主体 ,为女性所设计、刻画并演变出一系列复杂形象 ,展示了女性主体精神的内在统一历程 :从呼唤理想男性到发现真实男性 ,最后在嫌弃、失望及至复杂情感中放逐男性世界。不同阶段的男性形象的模式 ,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女性意识及时代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美国著名小说家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经出版,立即引起美国国内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却鲜有人对小说的文本进行深入的批评研究。丹·布朗虽身为男性作家,却一直不吝在小说中展现其女性意识。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细致地分析了索菲和修女的女性形象,深入探讨作品中所显现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5.
池莉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代表了五四以来女性意识发展的一个新高度 ,其具体表现为女性经济意识、个性独立意识的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池莉的女性意识与新时期其他女性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构成了该时期女性意识多元共生的格局。池莉与新时期其他女性作家在不断强化自身女性意识的过程中 ,产生了一种与男性中心文化的对立情绪 ,从而对创作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玫瑰门》是铁凝书写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一部作品。《玫瑰门》展示了女性对社会性别的反叛和对生命本能及爱情的执着追求。作者在作品中对母性形象的消解和对男性形象的弱化,也是凸显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惯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人生.他笔下的女性可以看作两种文化的代码.以<浮躁>中的小水为代表的"传统"女性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废都>中唐宛儿为代表的女性则体现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思考和批判.从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他创作的文化心态及作家对重塑国民性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在高扬人道主义的同时显示出显著的女性意识,它关注女性,同情女性,为女性的命运思考呐喊,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与此相应,她的叙事风格也有着较为突出的女性主义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表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就是他的“女性人才观”。他通过成功地塑造各类栩栩如生的女性人才艺术典型,形象展示女子在各方面出众的才华和胸襟志向,极力表达作者“巾帼才能不让须眉”的思想理念借痛悼女子人才的悲剧命运,反映“女子同样有治国理家才能”的立场观点,寄寓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女子有才无处用、男人才庸误家国”等不平等用人制度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是一位多产且备受关注的华人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缜密的构思,而且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严歌苓的文学作品表现出了对女性的理解与同情,同时也引导读者对女性命运进行关注、对女性之美进行思考。本文在对严歌苓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群像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严歌苓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