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复仇主题在文学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血亲复仇,往往以超常态的极端方式体现。复仇被称为“野蛮的正义行动”,往往体现为被复仇对象力量的强大,身负复仇重任的主人翁只能采取某些极端的手段来换回自己应该得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对此,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原野》就向我们阐释了这样的一种复仇境遇,体现除了别开生面的复仇精神。1.两部作品在产生之初都无一例外地存在被人误读、曲解的现象。《哈姆雷特》居于莎士比亚后期代表作“四大悲剧”之首,曹禺为人熟知、引起了巨大轰动的作品却是《雷雨》。发表于1937年的三幕剧《原野》,是曹禺早期话剧创作中最受冷落的一部。关于《原野》的主题,过去的文学史多把仇、焦两家的斗争简单理解为农民与恶霸地主之间的冲突,讴歌仇虎“被压迫阶级”的反抗精神。表演当中,它也极难像《雷雨》一般赢得观众的认可。曹禺1983年自言:“《原野》是讲人的极爱与极恨的感情,它是抒发一个青年作者情感的一首诗(当时我才26岁,十分幼稚!)。它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思想。”一些读者也表示:“我觉得它比名声显赫的《雷雨》还要好,整个阅读过程恍若置身于炼狱。”而哈姆雷特复...  相似文献   

2.
《哈姆莱特》通过王子复仇的故事展开了对理想与现实、生存与毁灭、真与假等问题的探索。剧中人物为达到目的均偷偷采取行动,成为了一个个"偷窥者":鬼魂、王子、新国王、宫臣、掘墓人等,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人性和力量。其中王子哈姆莱特经历复仇过程,最终使自己成了痛苦的守望者,文本客观地再现了人类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希斯克里夫是一个复仇恶魔。本文从5个方面探究他复仇的原因,即社会地位低下、亨德利的歧视和欺侮、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个人的自卑心理以及等级差别和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4.
吉卜林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他的《咩咩黑羊》和《丛林历险记》作为儿童文学作品吸引了许多读者,其中频繁出现的反抗与复仇意识也展现了作品人物"自我塑形"的过程。《咩咩黑羊》中主人公的不幸经历是吉卜林本人童年经历的写照,这段不幸的童年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对他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反抗与复仇意识的解读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任务,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三维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下的课堂任务式教学、课外竞赛式实践、网络拓展式学习,是由"传统教学"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由"他控教育"向"自控教育"、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交流"转化的模式,三维体验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刘咸炘是民国史学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刘咸炘在《四史知意》中重点探讨"前四史"的史意,反映了他对古代史学理论的认同与实践。刘咸炘批驳"无中生有"和"我注六经"式的评论,在批评原则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刘咸炘不仅评论"前四史",还评骘了历代学者关于"前四史"的评论,形成了双重批判的特点。他的论著和思想对于20世纪初期轻视传统史学的不良风气有针砭的作用,这是刘咸炘对民国时期史学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论司马迁的文化复仇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中的复仇有宗法复仇、士林复仇和文化复仇三种形式,前两种复仇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司马迁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化复仇则是司马迁从抗争悲剧命运中独创的。其动力来源于人生的困厄与耻辱,其方式是诉诸文化学术著述事业,其特征表现为对个人恩怨的超越,其目的是对此前耻辱实现补偿和过补偿。文化复仇揭示了文化学术事业的功能与历史地位,拓展了人的深度与广度,并给人类留下了积极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8.
"X什么Y"构式有两种构成方式:一是X和Y为同一单音节行为动词,形成"V什么V"构式;二是由动宾式结构VN中间插入"什么"构成,形成"V什么N"构式。该构式可归结为拷贝式"话题—情态"构式,这是一种语用否定构式,其核心构式义为"否定",非核心义为"责备"和"提醒"。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词语会不断地涌现出来。"被自愿"、"被就业"等"被XX"新式短语在网络和报纸上频繁出现,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无奈与不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语法来分析"被XX"式短语,得出"被XX"是一个构式,有其丰富的构式义。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悲剧或喜剧作品都非常着迷于复仇的主题,其复仇主题已突破了古希腊复仇悲剧浓厚的命运神祗观,并呈现出了与时代特征相辉映的更为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文艺品质。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这三部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为例,分别从情爱的复仇、法庭的复仇和王族的复仇三个角度对莎士比亚戏剧复仇主题的法律伦理、复仇模式、戏剧美学和人物刻画等方面作一个比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比较新旧"被"构式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异同点,说明新"被"构式是与原构式各自平行发展的另一相关但不同的构式。在构式的形成过程中,词汇压制是暂时的,而主导的应是构式压制。新"被"构式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修辞动因和语用动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型古装电影《夜宴》是对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的成功改编。两部剧的相似情节均为叔父受情欲和权欲指使以剧毒弑兄篡夺王位,娶兄嫂立为王后发生乱伦。年轻的王子身陷危难为父报仇的坎坷经历。然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等诸多因素,使看似相同的王子复仇主题,蕴含了各自不同的思想内质。电影《夜宴》在借鉴《哈姆莱特》王子复仇剧情的同时突显了自己的新意和民族特色,塑造出了不同于哈姆莱特的中国式王子。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复仇主题在四十年代的剧作《高渐离》里,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被赋予了一系列非传统的特质。即有别于传统复仇主题动机上正义性和理想性的模糊,情节结构上单一、线性和封闭,复仇方式上简单,而是呈现出复仇动机的理性化,复仇情节的复杂化,复仇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哈里顿·恩萧作为希斯克利夫复仇的产物,人性遭到摧残和扭曲,他却爱希斯克利 夫,并快乐着。他的人性在小凯瑟林的文明与爱的牵引下复苏了,正是他的人性复苏展示了《呼啸 山庄》中人向往文明、渴望爱的人性是不会被毁灭的这一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评论家批判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的金钱万能思想的时候,这部小说却以生动、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本文联系作者大仲马的生活经历和小说中法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以唐太斯的复仇之路为线索,从唐太斯复仇中选择忍辱与反抗,选择基督教下的野心与良心,选择远离尘世的爱情几个方面分析唐太斯这个人物形象,从而肯定唐太斯蕴含人性的复仇,肯定他为追求自由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特征,表现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以外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典型塑造的最高成就,是天才的艺术家深刻而周到的手笔所雕塑的一个真正的人。历来的评论家及研究者传统地认为哈姆莱特在复仇的过程中其思想和行动是矛盾、软弱、延宕、忧郁的;而本文把哈姆莱特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的情节环境中,通过深沉精辟、充满哲理的内心独白及他始终挣扎着、抗拒着、苦苦执著于肩负的责任积极的行动过程,证明他是全剧中最积极和主动的行动者。哈姆莱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雄伟大志,一直在挑着理性的灯笼寻找着大写的人,他身上时时闪现着决心和智慧的炽热的光彩,不仅仅专注于个人复仇而且深深思考到各种带根本性的社会道德、行为意志、生存死亡等重大问题,具有扭转乾坤的大志。任何对哈姆莱特形象简单化、抽象化、片面性的理解,都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17.
复仇故事是《史记》中的重要材料,司马迁创作复仇故事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历史真实基础之上进行合理必要的想像与虚构;在历史真实的描绘中透露出一种悲壮昂扬、愤激苍凉之情;有意识将复仇历史进程情节化、故事化、戏剧化;将复仇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18.
《燕丹子》、《吴越春秋》、《越绝书》是汉代的三部杂史小说。这三部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强烈的复仇愿望并将复仇意识付诸行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秦汉社会中存在的强烈的复仇意识和超越肉体拘执的侠义精神。章通过对三部小说中和《史记》等史书中的同类事件的对比,说明小说如何在情节选择和结构安排上突出复仇主题。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快乐男生"引领"伪娘"风,其中"伪娘"刘著的出现在全国引其轩然大波,人们对于这个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都与女生毫无二至的男生的性别取向热议不已。有人说他是"伪娘",有人说他是变态。本文依据巴特勒的性别观对"刘著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性别身份是建构的,具有不稳定性,是可流动变化的和多元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普遍流行的"体育微博"、"微运动"等体育"微"现象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探索体育"微"现象产生的根源,把握当代体育流变的特点。研究发现:体育"微"现象是一种典型的解构式后现代主义现象,带有鲜明的反结构、反中心、反理性、反宏大叙事等解构式后现代特征,既需肯定,又需反思。建议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立场出发重新阐释"微"的本质并构建"微体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