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族,又称回回族,一般认为其主要来源于十三世纪初叶成吉思汗西征时被迫东迁的中亚各族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由于当时东西交通大开而自愿东来的阿拉伯商人,在中土同蒙古族、维吾尔族、汉族等民族相互交流中融合而成的新型的中外结合型民族。回族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中外结合文化,其在伦理思想上也突出地表现出这一特征。本文拟对回族伦理的渊源,特征等作初步探讨。一回族伦理思想的渊源(一)回族伦理对伊斯兰教伦理思想的汲取回族由于全信仰伊斯兰教,是穆斯林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所以在外来文化中主要受伊斯兰文化的熏陶。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2.
形式多样的民俗(包括信仰性民俗)是回族穆斯林高度独立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体现出回族穆斯林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传统特点。源于伊斯兰教教规、戒律的禁忌民俗,随社会的发展,它们本身特有的宗教色彩减弱,民族文化的色彩增强。这些禁忌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健康生活习惯相一致,对回族穆斯林的健康长寿起着积极的作用,并在维护民族特征方面起着约束力的作用。它们已内化到回族穆斯林的意识之中,成为回族穆斯林自觉的一致行为。聚居区回族穆斯林传统的宗教观念较强,重视礼拜,寓于礼拜活动中的净、静、动等因素在客观上起到了养生健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交际既是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又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和归宿。人际间的交际是通过两种形式来进行的,一是言语行为,二是非言语行为。同样,外语教师的授课过程也是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统一体,因此外语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对外语教师在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语境理论的新发展--认知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是动态的,在言语交际中是一个变量;理解言语的过程就是在语境与新信息之间所作的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不赞同言语在日常话语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对这种言语行为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结合微观和宏观两种语境,对争论过程中的不赞同言语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不赞同言语的观察、描写和解释,揭示不赞同言语的选择和使用规律,并指出影响不赞同言语策略的因素——相对权势和社会距离。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交际互动中,说话者之间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言语冲突,而言语威胁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手段能够迫使或掌控听话人做出违背其意愿的行动,而权力在实施言语威胁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本文以警察与公民的互动为例探讨权力对冲突话语中的言语威胁的影响,首先介绍警察事务中的权力及互动的不平衡性,然后举例说明在警察与公民的互动中权力是如何对言语威胁的使用产生作用。通过警察与公民这一特定的机构语境,言语威胁的使用充分彰显了象征权力与语用权力。  相似文献   

7.
龙莺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2):145-147
语言语和非言语语在人际交往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作为语言的重要部分的非言语语中的性别差异问题却谈论得比较少,更不用说外语教学中的非言语语的性别差异问题了。通过简要描述外语教学中的一些非言语语方面的性别差异,帮助更好的了解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从而更好的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同时为非言语交际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非言语交际在交际中起着言语行为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递了人类交际中的大部分信息。在日语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与日本人进行交际时常会出现一些尴尬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现象以及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与角色呈现——对36名体育教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教育社会学中的"课堂角色分析法",以"言语行为"为切入点,对36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体育教师课堂角色扮演的总体类型来看,几乎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带有"强制者"的色彩。在"提问"这项言语行为下,多数体育教师主要是在扮演着"探路者"角色,即对自己的提问是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帮助学生发现了问题等考虑得较少。"答复"类言语行为在体育教师课堂言语行为中的缺失,表明了当前的体育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无"问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模糊修辞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言语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模糊修辞研究的对象是交际过程中的模糊言语问题.模糊修辞构成手段丰富多样,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多方面的、独特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携眷来到秦州,三个月后,又移居同谷.对于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的缘由,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西行是有所投靠,其"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所"因"之"人",当指杜佐和赞公.有的论者则认为"从杜甫秦州诗中看不出他有所投靠".从对杜甫秦州诗及其它相关作品的分析中可知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是有所投靠,而所"因"之"人"不只是杜佐和赞公,主要是投靠同谷防御判官韦十六.  相似文献   

12.
自夏后启开创了家天下的夏王朝,有仍氏地便成了“所封国”。当太康失国后,生于外祖父有仍氏的少康中兴后,便“赐”其名“任国”。当夏桀面临亡国之时,还想借“有仍氏会”以保国。可见,史书把东夷族的“任国”,称之为“夏后氏之任国”,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似文献   

13.
仁的发现原本是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的结果,而礼的价值也正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恰成一辩证的统一关系,而其前提则是:仁作为一个德性范畴乃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即仁由根之于心的潜在的德性,到经过礼的规范而实现为完美的人格,其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仁之作为潜在的德性和礼之作为外在的规范,各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仁不发于心,则礼便成为毫无意义的虚文;而失去礼的规范,则仁流为自然性情,虽不失为直.但却难免于野,甚至难免为乱.由仁之作为动态的范畴这一特点,我们又不妨推断: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或即是孔子未曾明言的独特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4.
索绪尔是二十世纪语言学界的大师,他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其对语言学研究对象"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论文分析了索绪尔区分"语言""言语"的必要性,探究了这一理论的本质,同时提出这一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即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应该从"言语"入手,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最终使学生以"语言"为指导增强"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是徽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对徽文化的坚守多于开拓。张恨水所接受的文化和他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自有的人生、人格和品位,造就了他的文学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二曲是清代前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人格和学识为世人仰慕.关陇学者多从他受学.他与天水的小泉先生周蕙,秦安的溪岩先生蔡启胤及其弟琴斋先生蔡启贤有密切的交往.在<二曲集>中,二曲先生亲撰<观感录>为小泉先生立传,亲撰<秦安蔡氏家传><答蔡溪岩隐君书>等.李二曲作为关学的一代宗师,对关陇学者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将“百姓”释作“百官”并非确解.“百姓”作为社会学术语,它的词义由专指贵族特权阶级变为群众的泛称,正是当时社会形态变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九天玄女是我国道教之女神,她与宋江故事的联系的原因之一,是有共同的泰山文化背景。这一形象在《水浒传》中虽然描写不是很多,但在全书“天人合一”的结构布局与情节发展上,为“天命”之象征,宋江之保护神与导师,作者之代言,堪称思想与艺术关键中之关键。其意义则加强了全书的道教色彩,体现了作者化“盗”为“良”的淑世意图,显示了《水浒传》成书资料有更复杂的来源,其在“天人合一”故事框架作为“天”的代表人物,开章回小说中这类人物设置与描写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简要概括了"直引结构"的语言结构特征,探讨了"直引结构"中转述分句和引语间貌合神离的句法关系并指出其根本原因是"直引结构"所使用的独特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段造成的.认为对处于边缘地位的"超语句"结构进行语法分析需要一种新的语法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