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当今上海市部分地区青年组(20-29岁)、中年组(50-59岁)两组成年人和经济发达的日本东京市部分地区及我国中部的山西太原市部分地区同龄人身体成分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明确这几个城市该年龄段人群身体成分状况、肥胖程度及肥胖部位的异同,并且通过对长岭公式推算的体脂百分比与欧姆龙生物电阻抗测得的体脂百分比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检验铃木-长岭和Brozek体脂率预测公式是否适用于中国国民.结果显示:(1)东京市和太原市青年男女身高、体重均大于上海市;中年男子没有差异;中年女子东京市身高低于上海市、体重高于上海市,太原市中年女子身高高于东京市但没有差异,体重略高于东京市,太原市中年女子身高低于上海市而体重略高于上海市;(2)上海市、东京市和太原市成年人身体肥胖部位不一样、肥胖的敏感部位不同,上海市成年人的脂肪敏感部位主要为腹部,东京成年人的敏感部位主要为上臂皮褶厚度和肩胛部皮褶厚度、太原市成年人的敏感部位主要为臀围和上臂皮褶厚度;(3)铃木-长岭和Brozek体脂率推测公式不适用于我国国民.  相似文献   

2.
根据省科研所提供的2005年河北省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获取的保定市成年人的各指标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类比归纳分析法,对保定市成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和探讨了成年人的体质特征和变化规律,科学评价成年人的健康水平,对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制定世居高原人群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是合理评价高原人群体质的客观需求。运用数理统计法,按照我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建立方法,对西藏地区20-59岁成年人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分别建立单项指标评分表和综合评级标准。研制的标准回代效果理想,综合评级的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5年镇江市20-59岁的1863名成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体质测定结果的分析,并与江苏省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镇江市成年人体质状况略好于全省,但无显著差异;身体形态各指标除女子身高与全省相当外,其余均显著低于全省均值;身体机能心肺功能男子肺活量指标与全省相当外,女子显著低于全省,心血管机能男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身体素质中平衡能力男子显著高于全省,男女背力、女子仰卧起坐、女子闭眼单足立全省相当,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针对上述状况,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1、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必要性 1.1 中国国民体质健康调查的现状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追求,但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定的健康标准,真正健康的人却并不是多数。目前中国国民的体质却不容乐观。其一、根据我国1979、1985、1991、1995年全国大规模的7~22岁城乡男女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中国7~22岁学生的耐力素质普遍下降,呼吸机能(肺活量)普遍下降,大学生下降幅度最大,体质状况低于日本同龄组的学生。男生18岁、女生16岁以前,其生长发育水平均落后于日本男、女生1岁。其二、国家体总群体司司长谢亚龙介绍,我国男子40岁以上比日本同龄人身高平均高1.2厘米;39岁以上的男子  相似文献   

6.
体育锻炼标准是国家为增强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专门制定并用于指导国民身体锻炼和检测国民身体素质水平的标准。本通过比较中国、日本和美国现行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或测验标准中测试项目设置的不同特点,分析并提出对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在项目设置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成年人不同人群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河北省体委公布的《1997年河北省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对河北省成年人不同人群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河北省成年人体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人员的体质在各类人群中最差 ,一线工人的心功能和力量素质高于其他人群 ,农业人员的柔韧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幅度比其它人群的小。对提高农业人员体质的问题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2000-2010年间历次全国性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发现,10年间,我国成年人的背部肌肉力量、前臂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有所下降,且年轻阶段下降幅度较大;成年人的反应能力有所提高,年轻阶段提高幅度较大。对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特别指出生活方式变化对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取安静心率、血压、肺活量、台阶指数四个机能指标对河北省不同职业成年人进行体质监测和对比分析,分析了不同职业人群身体机能的差异性,并推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提高国民体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验方法组成与国际常用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国成年人体质测试的方法组成与国际公认的组织包括ICRFR、IBP、WHO所公布的体质测验方案以及美国的AAHPER组织、加拿大的CHFT组织、日本的国民体力测验方案作了比较,可以看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各个组织,在解释体力测验问题时使用了共同的概念,他们的测验项目基本上是一致的;然而,由于各组织观点不同,测验的项目侧重点也有明显的差别.清楚地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不同,对于我们体育工作者的学习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2002世界杯中国队与亚洲参赛球队运用技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亚洲四队参加第 17届韩日世界杯进行技术统计分析对比发现 ,中国足球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韩国和日本。中国队射门数不及韩国和日本的一半 ,进攻中传球质量差 ,失误过多 ,难以有效地组织起进攻 ,对抗中运用技战术能力和配合的协同性与韩国和日本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亚洲青年女子(20岁以下)篮球锦标赛中国、韩国、中华台北和日本4支队伍之间的6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和分析,看属于亚洲女子篮球强队的中国、韩国、中华台北和日本女子篮球后备力量状况。  相似文献   

13.
韩国剑道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国家。随着韩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对继承和宏扬传统武技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跆拳道被纳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后,更加激发了韩国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包括韩国剑道在内的传统武技,同样得到了韩国政府的关心、扶植和支持。从韩国剑道的发展与沿革,中韩日三国的剑道交流,韩国刀剑及其剑文化,现代韩国剑道的思想体系,海东剑道的修炼内容等几个方面对韩国剑道进行了研究考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二十届冬奥会中韩女子短道速滑1 000 m决赛中的速度、位置、超越战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韩国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采用尾随滑的战术指导思想;2)中国女运动员的后程加速和冲刺能力与韩国女运动员存在差距;3)韩国女运动员的团队配合战术和超越战术运用优于中国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我国水球在亚洲的领先地位并向世界水平进军,就亚洲水球三强的技战术特点以及三强之间一些技战术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评估三强目前的实际水平及其今后发展的方向,中国队的发展目标应是世界型,日本队属亚洲型,而韩国属自我型.目标指向的不同,规定了三强对策的差异.走向世界要求中国队在解决速度及核心队员上下功夫,立足亚洲要求日本队在优化队伍结构上下功夫,强化自身要求韩国队在自我风格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三国举办奥运会前后有关大众体育政策法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韩国奥运会后两国大众体育得到了迅速发展,这都受惠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大众(群众)体育如何快速可持续发展应是当前我国体育工作者要十分关注、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中、日、韩举办奥运会的三个亚洲国家大众体育的政策法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旨在为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提出合理化借鉴。  相似文献   

17.
韩国法科大学院教育制度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高素质法律家,韩国决定通过司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改变法学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讨论,2007年,韩国公布了《关于法科大学院设置和运营的法律》。该法对法科大学院的设立条件、招生方法、课程设置原则、教员的配备、教学评估等进行了规定。法科大学院的建立对法学本科教育、司法考试制度、司法研修制度等带来了诸多影响。韩国的法科大学院教育制度是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建立起来的,通过这一制度实现了法律家培养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博弈论和体育文化特质分析方法,说明了中、日、韩三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是保持东亚竞技体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此同时,揭示了竞争中合作的重要性,证明合作是竞争条件下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说明中、日、韩当前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合作是合乎逻辑和理性的结果,同时为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大学生现行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日两国大学生现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及变更、评价标准与方法等的比较,系统分析了两国存在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以期为完善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日、韩在历届冬奥会获奖情况,体制影响和冬季运动项目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冬奥运动发展提出参考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