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际经验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很大空间,然而"民工荒"现象在我国各区域不同程度凸显,似乎预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殆尽。目前我国劳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品牌信号引入劳务市场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以品牌信号甄别劳务市场中的劳动力质量是可行且必要的;劳务品牌信号甄别机制发挥作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雇主雇佣高质量劳动力与雇佣低质量劳动力获得的效用之差界于低质量劳动力与高质量劳动力以品牌形式转移的成本之间。因此,加大低质量劳动力以品牌形式转移的成本和减小高质量劳动力以品牌形式转移的成本,都有利于品牌信号更好地发挥对劳动力质量的甄别功能,更有效地解决劳务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有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与长效性。要积极扶持劳务品牌建设,重视劳务品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劳务品牌的行业协会和输出基地,加大对假冒劳务品牌的惩罚和查处力度,并加快品牌劳动力市民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快速城市化,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未来中国仍然拥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基于三个假设前提,采用反事实度量,假设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部门劳动生产率相等,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2000-2013年数据,研究发现:劳动力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使实际经济总量低于潜在生产总值;从是否考虑技术进步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在中国2000—2013年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中国仍然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然而,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政府要重视解决农业劳动力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以来,劳动力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巨大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而就业供需错位使得原本就十分紧张的劳动力供求现状更加雪上加霜。而这种现象也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拓展就业的空间。本文尝试着就如何解决劳动力供求的局部错位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区际迁移是经济学、区域科学以及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解释劳动力为什么从一个区域迁移到另一区域。本文在介绍和批评新古典劳动力迁移模型、人力资本理论以及行为迁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实证研究,提出一个解释中国劳动力区际迁移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西部人才资源还存在着劳动力素质总体水平低、现有科技人员知识陈旧、观念落后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等问题。为此,要确保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早日实现,在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应努力做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留有一个问题,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尚未取得一致认识,这就是劳动力商品问题,这个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问题。本不仅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而且从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论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进而说明劳动力成为商品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地区劳动力素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环境恶劣固然是贫穷的原因,而劳动力素质的低下则是落后与贫穷的根源。贵州喀斯特地区的人们要脱贫,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劳动力素质,并找到一条就业的好出路,从而使整个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计算,劳动力资源比重低、劳动参与率10年来持续下降以及劳动力人口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是重庆劳动力资源的现状;预测分析表明,劳动力规模下降趋势难以逆转,劳动力供求关系将从供过于求逐渐走向结构性供不应求是未来重庆劳动力供需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应及时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立统筹城乡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并适时、适度调整人口政策。同时,目前影响我国区域人口规模的因素中总和生育率的影响越来越小,而迁移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各地区应制定有吸引力的人口迁移政策,以在未来的劳动力资源争夺中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尽管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解决劳动力就业的措施,但由于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由此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质疑,并指出我国应逐步由实施以追求速度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向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它要求劳动力商品化和劳动力流动市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有其客观必然性,其买卖关系并不意味着与剥削划等号,也无损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劳动力市场。虽然失业现象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效应,但它毕竟会带来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