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长环境、社会影响、经济发展与多元化文化的大碰撞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地方高等院校“90后”大学生特有的性格和特点.这些特点给地方高等院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教育对象特征的教育新途径,走一条有特色的地方高等院校“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道路,着力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2.
自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差异引发了两种异质体育文化激烈的碰撞.在碰撞与交融中,竞技武术应运而生.竞技武术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中华武术的“命运”,在竭力迎合西方竞技体育思想下,武术偏离了自身的本质,这使武术的发展一度陷入迷茫之中.当武术“进奥”失利以后,武术的发展更是引起武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历代史志目录中,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首次对“小说”进行相关记述。《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这一“源”对后世子部小说这一“流”产生深远影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后世子部小说的选材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思想三方面。《汉书·艺文志》还在小说观方面确立了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实录精神;二为“君子弗为”与“一言可采”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海派小说的殿军人物,张爱玲对海派小说强烈的认同感和地域、时代经验上的共鸣,使其耽溺于海派传统;但她又能打破海派的言情模式,在对都市文明的反思之上建立了“苍凉”的文学史观,塑造一系列“不彻底”的人物形象则又对海派传统有所超越。张爱玲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对“都市民间”的书写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郭沫若早期小说的分析,发现作者流露出浓郁的“怨恨者心态”。结合时代大背景,探讨其小说主人公产生怨恨的原因,揭示“怨恨者心态”在小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茅盾小说时代性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其小说的思想内容上是有偏颇的,其小说时代性的特色同样见诸于艺术表现上.为增强小说的时代性与社会性,茅盾在创作方法、结构艺术、文体及艺术手法等方面作出了种种努力,力求以小说艺术的时代性追求来捕捉和体现时代的精神,从而使其小说的时代性特征在内容与形武上求得了融合.因此,茅盾小说的时代性绝不仅仅局限在思想内容方面,它同样体现于精彩的艺术表现之中,对此我们应该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回归童心是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的精神主旨。这一目标的达成既来自于作者对儿童心理的准确把握 ,也来自于他对儿童成长过程所投注的人文关怀 ,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当明确的“自由、自然”的教育思想。小说对儿童少年期社会化过程心理的准确描写使得书中所刻画的儿童形象既真实可信又生动感人。作品中传递出的教育思想赋予卢梭的教育观以新的时代内涵 ,这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新的教育小说的品味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也面临着全球性化、市场化、数字化等新的教育环境,因此,我们应正确引导青少年适应新环境,克服新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使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人称“留学生文学的鼻祖”、“无根一代的代言人”。其实上述说法.既不足以概括其创作全貌,又无法解释深层创作动机。“家族婚恋”题材的小说发展方向有二:一是越写越“窄”的“人性小说”;一个是越写越“宽”的“时代小说”。於氏则二者兼而有之,找到了个人感受与时代风尚的最佳结合点,以“家族史”的形式反映几代海外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家族文学是贯穿20世纪的一个常写常新、长盛不衰的母题,三四十年代的海派小说在极力描摹现代化都市的同时,也对家族文化进行了不遗余力的书写。封建家族和现代家庭秩序的崩坏,都市和乡村的碰撞,人性的丑恶,传统道德的沦丧,是海派小说家族文化一以贯之的要素,这些要素交织在海派小说中,不仅烛照了时代变迁中人生的百态,而且可以从中窥见作家回望"家园"的矛盾心理。现代工业文明使传统意义上的世俗家园消失殆尽,置身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深感个人的渺小、苍凉,仿佛被时代所抛弃,于是在"离家"与"归家"的悖谬抉择中挣扎,永恒地追寻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小说”一词随着中国古代典籍至少在平安时代就传入日本,但在日本被用作近代小说(novel)的代名词,却是明治维新以后的事。这时候正好是近代小说形式在日本确立的时期。本文试图明确“小说”一词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写作优美散文走上文学道路的70后作家乔叶,在进入河南省文学院后转向小说创作.其中《最慢的是活着》获得巨大成功,而《认罪书》则带来全新的主题.小说穿越在现实和历史之间,通过金金和梁知、梁新之间的情感故事,不仅牵扯出他们对梅梅的罪恶,而且描述了一段人人沉默的“文革”历史.小说中,人人都有罪,不管是罪恶的施暴者,还是旁观者,抑或是“逍遥派”,人人都难逃良心的惩罚,迟早要俯首认罪.乔叶向我们展示:只有真正的认罪和救赎,才能获得重生,学会去爱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个性解放”、“妇女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思想,是五四时期反对封建专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新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无数的青年男女走上反对封建札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自由婚恋的道路。当时,许多进步作家都在关注着这一社会现象,并把他们鲜明的态度和观点通过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众多同类题材的作品中,鲁迅的《伤逝》以其高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炽热的情感,令文艺界为之瞩目。而叶圣陶的《春光不是她的了》是一篇不为文学史家们所重视的短篇小说。我认为较之“五四”运动后出现的不少小说而言,它选材独特,思想深刻,是能够充分体现叶圣陶创作思想和风格的好作品,它与鲁迅的《伤逝》各以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着妇女解放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两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和揭示的社会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否定反动腐朽的政治制度和禁锢人们头脑的旧思想,传播新思想,为人民展示一个美好的理想蓝图,鼓舞人民为此而英勇奋斗,这是一个伟大思想家的历史责任和功绩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梁启超,正是这样一位思想家.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纸包发黄、鲜为人知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就是在甲午战争后到二十世纪初那个黑暗年代里,梁启超的一部划时代的伟作.它犹如黑沉沉寒夜中的丧钟,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末日的来临.在敲起丧钟的同时,它还为人们勾勒了一幅新中国的理想蓝图.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是一部小说,但不是普通的文学小说.它的价值主要不是在文学史上,而是在政治思想上.梁启超在小说的绪言中说:“兹编之作,专欲发表区区政见,以就正于爱国达识之君子.”(见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载《饮冰室专集之八十九》.下同,不一一列注.)在小说第三回的总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早期小说多取材于作者童年及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验,以“年轻人水仙花的自我中心”的眼光关注人间万象,以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渲染荒诞内容,塑造了一个个孤独、痛苦、仿徨的“病态”青年形象,体现了当时年轻人“自我放逐”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从符号学的角度讲,小说的文本结构其实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作为“能指”的叙述,作为“第一所指”的故事,和作为“第二所指”(即由叙述与故事的复合作作为能指而负载的语义信息)的人生经验.换句话说,小说是小说家通过自己的叙述行为述说好一个故事来达到对人生经验洞幽烛微的把握.小说与历史在发生学上联系的实质,也在于小说对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分歧较多、争议较大的领域,这些争议的焦点,常常集中于“五四”小说思想倾向的积极与消极、创作方法的归属等一些基本问题。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一研究者尚能自圆其说、论证有据的结论,往往较容易地被另一研究者寻找到足够的反例,指出其不足与偏颇。然而,大部分人几乎又是同时从这一时期不同作家的小说中,呼吸到“五四”时代强烈的时代气息,感受到他们创作中所共有的倾向和基本特征。探寻这一倾向和特征,是廓清“五四”小说研究复杂局面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有助于有关分歧和争议的解决。笔者认为,“五四”小说迥异于其它任何时期小说创作的一个本质特征在于,没有任  相似文献   

18.
忠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核心。忠义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的重要思想,但两部小说中的侧重点不同,《三国演义》侧重“义”,《水浒传》强调“忠”。“义”在《三国演义》和“忠”在《水浒传》中都具有复杂内涵,且两部小说中“忠”与“义”的思想倾向对形象塑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时,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思想还非常模糊,且深受康有为的影响.流亡日本后,在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中,梁启超开始摆脱康有为的窠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君主立宪思想.辛亥革命后,又与时俱进,走上了共和政治的坎坷征程.  相似文献   

20.
“农庄动物小说”是英国动物文学中重要的门类。以英国“农庄动物小说”中的动物形象为切入点,深入探究英国“农庄动物小说”体现的“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蕴藉的思想源流和伦理指向,从而为英国儿童文学、英国动物文学乃至英国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