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结合、学工衔接"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历史和行业办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的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校企结合、学工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和构建此种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沿袭传统的以学科普遍知识为基础与导向的"综合人才"模式。强调书面评价,强调对学科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强调学生"静态"的学习模式,造成了艺术类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长期貌合神离、二元分裂的现状,造成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结合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特点与自身实际,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方案,摒弃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艺术教育观念,厘清了影响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坚持社会职业或岗位群与职业教育所设置的相应专业相结合的"一体化",加强校企合作,切实探索出适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体现艺术类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案例证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对江、浙、沪部分奥运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指出江、浙、沪优秀运动队吸收奥运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人数过少和经济与文化不断发达的背后,社会赋予人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导致"学、训"矛盾加剧等问题,是影响江、浙、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的主要问题之一.建议经济发达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采用和推广"走训"模式.  相似文献   

4.
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复兴,需要热情和勇气,更需科学和理性.体育院校有着无可比拟的教育优势、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是我国"科教兴体"的结合点和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理应担起服务"奥运争光行动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任,而要完成这一使命,体育院校就必须转变现行办学模式,开辟更广、更新的天地.在探讨体育院校必须坚持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体育大学"三结合"的办学实践,为继续探索"三结合"进行了重新思考:1)体育院校的重新定位是实现"三结合"的前提;2)竞技体育院校化是实现"三结合"的必然选择;3)人才培养多元化体现"三结合"的目标和成效.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新的办学模式带给陶艺专业教学一些新的思路,对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与创作教学采取“学研”结合、“产学”结合的手段,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教学目的上以人才培养为本,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设计创意中对新形式和新风格的探索与追求,提倡作品创作体现民族地域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人类一切活动都不能离开对价值的追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理应有它的价值所在。本文针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智育、审美、情感等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价值探讨的同时,还重点阐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其它学科学习的促进价值,并提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追求艺术的"本体"价值,而且还要重视挖掘艺术教育的"外沿"价值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符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要坚持"四结合",落实"六到位",实现"三合一"的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走出一条贴近社会发展需求,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工学结合强校之路。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专业方向的定位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决定了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保证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以工作任务导向,建立理论实践高度融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倡导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强化"双师型"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双创"的教育政策发展,社会环境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民办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民办高职院校要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的培养以适应双创的教育政策发展,就要在人才的培育理念、课程体系、发展平台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深入培养研究,建立新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本文对民办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视拓展性教学,有助于教学的开放和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比较阅读模式、读写结合模式、综合实践模式三种拓展教学艺术,对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体育和艺术的自身特点,学校的体育教学很难达到与各学段、年级的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身心特点相适应。缺乏对"体育、艺术2+1项目"的优化、筛选及课程整体的设计等系统性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在诸学科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对天津市市区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进行实证研究。从"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设计的理论、判定要素、目标维度、组织结构以及运行、评价机制、机构等视角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以为领导决策层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及教学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为更好地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提高"学科教育"专业化能力、水平的形成和青少年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使之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为有效地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该项目功能,构建"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设计模式,为其相关课程的改革及该项目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教育构成优势互补的知识转化体系,产学研合作教育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艺术管理人才方面优势明显,具体模式包括项目教学式、导师工作室式、实训实践基地式、文化产业园式,它们各具特点,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主、少数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是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以及民营中小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中,按照"321"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以企业会计"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方法为教学改革内容的新型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最核心的目标.在六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北京电大遵循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结合首都的特殊环境和人才培养需求,从八个方面构建了这一模式的实践模型.该模式的构建将对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强化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拓展办学功能,提升教育的服务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美术学专业艺术实践课将艺术考察和实践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挖掘艺术实践教学的实用价值来拓宽教学服务社会的渠道,探索美术学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新思路,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当前高校教育着重建设的教学环节。近年来,我国高校平面设计教育在实践教学上加大了改革和建设的力度,力求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备综合素质的平面设计人才。本文就艺术实践在我国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创新艺术实践模式展开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企业参与教学的协同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本土化实践,构建"定岗双元、三站互动、分段轮换"人才培养模式,系统阐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核心内容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表演艺术专业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工学结合"的理论认知和探索实践较其他学科薄弱。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工学结合"现状的分析和解读,指明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实践教学和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高强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在曾用强"构建教学新生态,推动‘四化改革’"的理论指导下,从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成果作品化、教学视野国际化、专业发展个性化入手,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构建了可循环发展的教学新生态。  相似文献   

20.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职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式教育培养,以使其及时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水平。与传统的纯校内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和社会的共赢,切实实现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然后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形成高校运作的教学体系,并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并加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