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傣族作家文学在傣族文学史上是处在边缘化上的,近代以来直到解放前,傣族出现由文献记载的作家及作品却是寥寥无几,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涌现了一批作家和文学刊物及文学团体,这些作家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且视野也比较宽广,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及清新鲜明的民族风格,为傣族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对傣族近现代作家文学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呈现傣族作家文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纳细西双》是一部描写十二个月份中傣族社会生活情况及居住区自然变化规律的民间文学作品。作品以育人的目的贯穿全文,采用文学话语与音乐为一体的文学表现手法,对人们进行生产知识、生活常识教育,逼真地描绘傣族地区的自然景物,成为傣族文学创作的范本。它是一部形式与内容、审美与教育完美融合的民间文学佳作。  相似文献   

3.
客家民间文学与客籍作家文学是客家文化孕育的一对双胞胎,两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遗憾的是:这种弥足珍贵的客家文化,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与研究。客家民间文学为客籍作家提供了创作理念和文学创作中关的形式;客籍作家对客家民间文学进行再创作并使文学作品雅俗共赏。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作家文学的相互渗透、影响,使客家文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日本籍作家。东方传统的文学底蕴和当代西方反传统的文艺思潮在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得到巧妙的融合,特别是作家早年接触到的西方存在主义理论更是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本文通过萨特的哲学观和文学观来探讨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生活下降者》中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托尔斯泰、卡夫卡、巴尔扎克、鲁迅等作家的作品入手,深入分析了悲悯情怀在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活动中的深层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作为一种客观属性,必然在各门反映客观认识的科学中留下印记.近年来,模糊理论开始引入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领域.文学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它与模糊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作家观察、认识生活到反映、表现生活,从文学创作到文学欣赏,都普遍存在着模糊属性,潜隐着深层的模糊型态.模糊性,正是文学的一个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意识的重要属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说,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观照文学的动态系统特征,考察文学的模糊属性,对于进一步准确揭示和把握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的规律,对于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的认识,也许能到达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身为作家兼翻译家的茅盾在中国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文学创作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而他在文学创作之余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翻译事业,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崭新的道路。本文拟分析茅盾的文学翻译理论及方法,并传达其对促进译学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派地域文化精神,是沉淀在性格深处的集体无意识,深远地影啊着上海作家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女作家们深受传统地域文化的滋养,形成了自身文学创作的第一层底色,同时,也正是本土资源和个人感受的互相糅合,创造出了女性都市写作的新天地.因此,探究海派地域文化对女性作家创作的影响以及她们作品中透露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于文化与文学的研究都是相当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文学创作方法是作家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方法,它客观地存在于文学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并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来.这些作品无论怎样充满了独特的个性特征,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些共同性的创作规律.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其创作理论的形成绝非偶然,绝非一成不变,尤其是现实主义精神的贯通与传承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毫无疑问地构成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理论渊源,并由此推动了"五四"现实主义文学、建国后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和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0.
赵淑侠是欧华文学中颇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同时融合了中西方文学创作技巧于一炉,特别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本文拟从赵淑侠的小说作品,探讨其如何运用象征手法,以形成其文学创作独具一格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1.
卡森·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学重要的女性作家,其作品表现出她对美国南方社会巨大变革与人类心灵困境的重新审视。在她的作品中,不仅渗透着美国南方文化传统,同时又含有对这些传统的颠覆。麦卡勒斯对现代南方女性的命运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具体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便体现为对传统南方秩序的挑战。本文从对父权意识形态的质疑、对母亲形象的弱化、对跨越性别界限的尝试三方面出发,浅析麦卡勒斯对传统南方家庭模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创作中,不少作家常常感到一种“语言的痛苦”,审美感受与表达之间的非同步性是造成这种痛苦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文学在创作中只有通过情感定势的确立,才能真正地下笔有神,尽可能地排除这种痛苦。  相似文献   

13.
德宏傣族信仰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传入德宏之初,德宏傣族信仰原始宗教。经过排斥、撞击、融合之后,南传佛教最终形成与原始宗教和平共处的局面,佛教文化直接影响着德宏傣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强化了德宏傣族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论从屈原到宋玉的四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与屈原并尊为"中国文学之祖".但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而宋玉则是楚赋的代表作家;屈原所创作的楚辞重抒情,而宋玉所创作的楚赋重体物;屈原喜犯颜直谏,宋玉好微辞讽谏;屈原崇高伟大,宋玉自然亲切.从屈原到宋玉,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移、由缘情向体物的嬗变、由直谏向曲谏的发展、由崇高向世俗的回落.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文学的重大转型,对后代作家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出现的远离生活与平面、消极反映生活的文学创作,严重背弃了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根本原则.这样的作家在丧失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丧失了作家的资格.要建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中国文学,必须首先解决好如何深入"四化"建设,扎根人民群众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之《莫言》集,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莫言笔下的故乡风貌,传递了非常丰富而鲜活的信息:有作家刻骨铭心的饥饿记忆,有来之不易的童年阅读,还有茂腔这样的民间艺术滋养等,这一切为读者进一步探寻作家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开拓了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那些取得重大成就且独具魅力的小说脉流无疑是各个时期的地域文化小说,它构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特征和属性。西部作家从理论到创作都彰显和实践着西部地域特有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充分体现着自己独立的话语方式和精神系统。西部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对当代中国文学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论述鲁迅与沦陷区文学的关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优秀的爱国分子高举鲁迅的旗帜,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主张抗战救国。东北沦陷区和华北沦陷区的乡土文学写作,揭示了沦陷区人民真实的生存困境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生存意志,延续了鲁迅开创的乡土小说写作传统。南方沦陷区杂文作家没能继续坚持鲁迅风的写作风格,但其文学创作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也为抗日救国运动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说法:"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外语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这种说法招来的是不解和反对。反对派的意见是:"中国作家的任务是用中文写中国人的经验和想象,会不会外语,似乎没那么重要。""对外国事物的熟悉程度,更多影响的是一个人的写作对象和情调,而不是基本品质。"在此,此文中笔者想就这两个说法,说说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底层文学”热是21世纪出现的文学现象,文中围绕底层文学创作,对其进行文化透视和反思。揭示了底层文学成为“热”的文化动因:契合了当前社会现状的迫切需要;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期待视;现实主义的品格和刚毅质朴的文风满足了相当部分评论家、批评家的审美期许。同时,底层文学也存在着作家缺乏对底层生活的挖掘及底层经验的表达、“题材决定论”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