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运用文化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围绕体育文化的本质结合校园体育文化r影响力对成都市不同高校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运动参与行为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呈正相关。由此可见,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建设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议与对策:转变高校教育观念,树立终生体育思想;加大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满足学生主体体育需求意识;建立各种校园体育规章制度并落实与完善;确立高校传统体育项目并加以扶持;培育完善体育隐蔽课程,促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高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新时代,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以发挥好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注重学生思想文化养成以实现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完善传统文化教材体系以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依托校园硬件和载体建设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和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阐述,在分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内容和功能的基础上,着重说明了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作用,进一步强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会是学校德育部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渠道。高校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联系学校和广大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为大学生民主意识和能力培养提供平台。高校学生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急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适应校园先进文化的要求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生荣辱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校园文化建设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栽体.高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活化校园物质文化为抓手,以深化校园精神文化为核心,以优化校园制度文化为载体,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的对学生个体自我觉醒与完善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出校园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校园体育文化深层的体育观念有助于“和德”;校园体育运动在智力发展中注入了“自省”思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人格发展中注入了“塑美”色彩.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将体育与“德智美”融合,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的对学生个体自我觉醒与完善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出校园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校园体育文化深层的体育观念有助于"和德";校园体育运动在智力发展中注入了"自省"思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人格发展中注入了"塑美"色彩。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将体育与"德智美"融合,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多元视角下分析发现: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即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石,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推动校园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且二者互为补充和促进。探究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中存在着体育意识淡薄;与传统的教育文化思想体制相驳;政府资金投入短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失真;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紧张等制约因素,并对如何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长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的开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统筹兼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的精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统筹兼顾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学科交叉渗透,也需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才能使教育内容和方法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2.
内生素材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素材类型,同时也是生成体育课程思政优质案例的重要支撑。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素材朝向优质案例转化的问题、方式、机制和路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目前用于支持体育课程思政优质案例设计的素材,主要存在主题偏离、视野偏窄、存量偏少、层次偏低等问题。需要从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组织、开展和参与的“学”“练”“赛”“研”等4个环节着手,梳理和总结体育课程思政的内生素材。按照目标设计专业化、结构设计系统化、方法设计多样化、评测设计精准化的向度开展,解析其形成过程。内生素材能够推动与体育课程思政优质案例的设计、扩充、组构、教学、核验等方面的要求有效结合,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生素材向优质案例转化的高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系统化教学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高校思政课堂出勤率低的现象十分普遍,长此以往可能会对学生、教师及教学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学生自身缺乏自主成长的心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思政课认识不足或群体文化的影响等,课堂因素包括内容枯燥、缺乏互动性等,以及外界因素,如娱乐方式的增多、学生兼职或考研的影响等,需要高校和学生共同改进,如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学风建设等等,努力提高高校思政课堂的出勤率。  相似文献   

14.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专门研究高校中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一直以来,并不被人们所认可和重视.我国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都缺少对学生和学员在精神领域和思想境界的引导和开发,缺乏具有教育人和感染人的能力和水平.要想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先从分析高校体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谈起,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由于网络社会的自由、开放、平等、交互等特征,给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网络互动工作带来诸多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互动引导的特征和困境,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内容和方法三个视角,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可以分为工具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知识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和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在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背景之下,这些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从学校和政工人员两方面分析了在新时期如何重视和加强政工人员队伍建设,以及政工人员自身努力的方向,旨在为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和谐社会理念全面审视了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和谐的目标体系等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向理性回归的必然要求。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状,有针对性的选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路径,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体育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路径。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内涵进行了阐释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践行诉求。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身体的教育价值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场域,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广泛存在于学校体育的育人全程,使体育课程的“育体”价值和“立德”功能完整的展现在学校体育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之中。通过构建保障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群,划分体育课程思政践行主体担负的课程责任与要求,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的系统性和有序性,筛选和重组体育课程资源,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有效检视制度和督导方式,可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讨提供学理导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