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史学方法论的“革命”  本世纪以来,历史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各种新方法的运用推动了历史学研究的发展。当今史学界层出不穷的新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有两位史学大家高举"史学革命"的大旗,主张新史学,批判旧史学。他们对历史学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符合时代要求、引领时代风潮的阐述,对之后百年的历史学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则纲在《史学通论》中对"历史是什么"(同时,"历史学是什么")以及"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吗"这些有关历史学科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认识论角度指出作为认识客体的历史与作为本体的历史或曰历史事实之间的区别,进而对"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做了较为正确的界定,但因受实证主义史学影响,将历史学科的性质等同于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4.
史学概论是历史系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建立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任务。具体说有三项:一,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叙述历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二,概述科学的历史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三,学习历史的门径,培养初步的治史、评史能力。我们编写的历史学概论教材,应当从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出发,构思框架、制定体例。本学科虽然是“概  相似文献   

5.
在史学概论教学中,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和章节,史学界还在议论。笔者经历该课程七八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它的主要内容除了学科本身所规定的范围外,还要参照培养史学工作者的实际需要。大体上应包括这三大项:其一是对历史学这门学科的概述和介绍;其二是关于史学理论方面;其三是关于史学方法方面。若以此项内容为尺度,可将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有关课本:如葛懋春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以下简称葛本);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以下简称白本);和赵吉惠著的《历史学概论》(以下简称赵本),作一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的政治思想方向的转换使意识形态修正学派逐渐丧失了在俄国学术界的主导地位。自由主义与民主思想体系的兴起使俄国史学研究进一步多样化。在世纪之交,大量被封闭的、从前绝密的档案成为公共财产,有价值的史料相继被出版,这对阐释苏俄历史发展道路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最近10—15年来,俄国学术的研究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1917—1936年间苏联政治体制的形成问题、1937—1938年间的“大清洗”对俄国工人史的研究是史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苏联解体问题具有极大的史学研究价值。俄国历史学的“过渡期”已经结束。在过渡时期,俄国史学界在整体上处于一种没有目标的困境:俄国史学家们已达成一定的共识,认为学术研究不能再回到从前那种思想一统的老路上去了,方法和观念的多元化是任何一门学科顺利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经过30多年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数据库的开发应用,大数据给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路径和手段,人们已经真切地意识到学术研究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对于历史学而言,史料是构成历史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和素材,史料越多,历史话语权也就更加凸显和强烈,而在大数据时代,历史学在享受着交互、开放的互联网环境和数据库的技术便利的同时,也在遭受技术和平台带来的冲击。一方面史学研究更加便捷、快速,另一方面技术的便利也增加了更多学术研究上的困难,让史学研究者无所适从。本文针对大数据的时代特点,分析了历史学研究中独立思考、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学研究应当如何回归初心,重现历史学科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交融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当下教育史学危机的根源是现实性的缺乏,究竟这是不是教育史学的危机,要从教育史学学科性质去分析.教育史学是教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但其学科性质受制于其母学科的性质,教育学下的教育史和历史学下的教育史具有不同的性质.作为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教育史的首要属性是实践性.教育史学在研究取向上要关注现实教育问题,以其独有的方法回应现实,这是教育史学走出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在诞生之日起,历史学家们就为其定位争论不休。从兰克到实证主义,从年鉴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到美国计量史学,再到后现代主义历史学,每一个历史学家都有自己的定义。历史学定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学家的思维有着莫大关系。历史学家试图保住历史学的一级学科地位而努力使历史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实际历史的非科学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危机状况,我们只有更加努力提升学科自身价值而不是攀附于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历史科学近年来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古代史是我国历史学基础最雄厚、大家辈出、成绩显著的一个领域。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十分活跃。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研究也已有了相当的规模。而世界史研究的进展也有目共睹 ,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也有了不少成果。研究的方法更加多样 ,跨学科的研究引人注目。一支人数众多、学术上各有所长的中青年史学队伍正在迅速成长 ,中外史学的交流越来越活跃 ,史学普及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和政府对史学研究的支持加大了力度。继续推进史学研究必须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是培育优良、健康的学风  相似文献   

11.
当前是否存在史学危机?历史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如果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本土文化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形成、发展有哪些影响?这是关心历史学前途命运的人们备受困扰的一些问题。常金仓教授在其新作《穷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将在我校举行全国性的史学理论讨论会,史学概论的对象、内容和历史哲学的对象、内容等将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特约请有关专家、研究生就这些问题进行笔谈,提供史学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研究方法论的内容之一就是计量史学随着计算机运用的广泛化,加之计量史学与数学统计的结合,在如今自然科学发展占统治地位的科学研究中,逐渐凸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跨学科化的重要性。本文将从计量史学的产生和发展、操作步骤、研究方法以及其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综述,以期达到对计量史学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1月,陕西省历史学会在陕西师大召开了史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现将讨论中涉及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一、史学方法论的作用和地位近年来,史学界对方法论有所重视,但对其作用和地位还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这次会上有的同志提出,方法论是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史学的发展最终表现为方法的发展,方法的变化是史学走向更高层的标志。对方法论的地位,有三种不同意见:一、方法论是史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与历史观、史学原理位置同等。二、方法论渗透于史学而不能独立分出,它含方法论和方法两个层次,方法论是历史哲  相似文献   

15.
史学发展的逻辑进程,引起人们对史学自身的理性反思。为了整体认识和系统概括历史科学,必须建立一门以史学为对象的学科——历史科学学。一、研究历史科学离不开科学学、科学哲学当代各类学科日趋分化和高度综合,自然科学之间、社会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结合,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分支学科。古老的历史科学,局面亦有改观,它的研究规范、思维空间和处理对象迅速扩展,新的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历史心理学、历史文化学、历史社会学、历史哲学等各自在与心理学、文化化、社会学、哲学的交叉中产生发展。但是,在诸多史学学科中(包括新的和老的),还没  相似文献   

16.
较之其它学科,历史学的直接社会效用不明显,或者在走它自己的独木桥,从来没有成为“热门”.不过,在历史学研究中,却时有“热点”问题,“热门”课题出现.例如:近十年来的改革问题研究;外贸、国际交流研究;“文化热”潮一起,其温经久不衰;后来又有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东问题研究,等等.而两年前的哥伦布“首航美洲”这一课题研究,成了世界性的研究“热点”.伴随着五百周年纪念活动在世界范围的展开、国内外学术界,推出大量论文论著,把这一课题研究推向高潮.多方位,多角度地探讨、研究、概括、评述,对许多传统的,已成定论的观点提出挑战,并树立新说.国外研究中还应用新方法,借助于最现代的手段,为拓宽研究视野,更新史学观念作出重大贡献.本文拟先对国内外史学界研究成果综述,再谈笔者浅见.  相似文献   

17.
当前西南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形成"描述性"法史学和"解释性"法史学两种进路,应当在此基础上把坚持历史学本位与历史人类学方法的运用两者有机结合,以拓展其研究领域和深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情商教育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历史学课程则大受冷落。将情商教育援入历史学课程内容设计不失为激活史学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就《中国古代史》课程而言,其内容涵括大量情感教育思想和情商教育实例素材,为该课程实施情商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主义思潮是随着自然科学的极大成就而引发的对科学的膜拜与信仰,进而发展到用自然科学中的机械决定论解释人文现象。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20世纪初期新史学近代化的标志和动因。历史学家们崇拜理性,相信自然科学对人类知识所有领域具有普遍性,认为只要运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就能建立起科学的历史学。科学主义思潮使传统历史学熔入了科学的实证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史学界关于历史事实与史学客体的各种界说或定义的比较分析,从历史的认识论的角度阐明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历史事实和史学客体是史学理论研究中不可混同的两个概念,二者具有各自的内涵和特点。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事实的确定性和史学客体的多变性,以及二者与历史认识的主体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使我们在历史研究中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历史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