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高山病(AMS)发生及低氧运动习服中血清ET-1水平的变化趋势及ET-1基因多态与其水平的关系。方法:Phase 1:模拟海拔4 800 m低氧环境,49名北方汉族大学生急性暴露6 h,入舱30min后以恒定负荷蹬车20 min,常氧安静(NMⅠ)和急性低氧暴露结束(HYⅠ)时测定血清ET-1水平。Phase 2:恢复1周后,48名受试者在模拟环境下进行3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恢复1周,重复Phase 1的低氧暴露和运动,常氧安静(NMⅡ)和急性低氧暴露结束(HYⅡ)时测定ET-1水平。PCR-RFLP法检测受试者ET-1基因T8000C及G5665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低氧暴露后受试者的ET-1水平上升不显著,AMS组与非AMS组间的ET-1变化量△1(HYⅠ-NMⅠ)差异也不显著。3周低氧训练后,低氧习服与未习服组的ET-1水平在再次低氧暴露后均上升,上升幅度△4(HYⅡ-NMⅡ)均比初次暴露时(△3(HYⅠ-NMⅠ))增多,但仅低氧习服组的ET-1水平和△4上升显著。2)G5665T及T8000C位点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携带者的AMS发生率及AMS评分变化趋势差异均不显著。低氧暴露后,G5665T/GG和T8000C/TT组的ET-1水平上升,G5665T/GT+TT和T8000C/TC+CC组的ET-1水平下降,但各组的ET-1水平变化及组间的ET-1变化量△1(HYⅠ-NMⅠ)差异均不显著。3周低氧训练后,各基因型组的ET-1水平在低氧暴露后均比NMⅡ时上升,变化幅度△4(HYⅡ-NMⅡ)均比初次暴露后(△3(HYⅠ-NMⅠ))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结论:1)血清ET-1水平对低氧不敏感,ET-1变化量△1不能作为AMS易感性辅助评价指标。3周低氧训练后,低氧习服与未习服组的ET-1水平在再次低氧暴露后变化程度不同,导致两组低氧习服效果迥异。2)G5665T和T8000C位点不是AMS易感及低氧习服的遗传学标记。G5665T与T8000C位点不同基因型组的ET-1水平在初次低氧暴露时变化趋势不同,在再次低氧暴露时变化趋势相同,但ET-1水平变化仅与低氧有关,与基因多态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SNP/A+18487T多态性与HiHiLo后定量负荷下SpO2变化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1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进行30 d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方案为每日在低氧房(O2浓度为14.8%~14.3%,海拔约2 800~3000m)居住10 h,每周进行3次75%VO2max强度的低氧训练(O2浓度为15.4%~14.8%,海拔约2 500~2 800 m),运动时间为30 mim/次,其余时间在常氧环境下训练。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测试仪测试HiHiLo前后定量负荷下SpO2。采用PCR-RFLP法分析VEGFR2基因A+18487T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VEGFR2基因A+18487T多态性与低氧训练后定量负荷运动下SpO2变化有关联。其中AA基因型者SpO2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其他基因型者。结论:AA基因型者在低氧训练后产生了较好的低氧适应,可以作为预测低氧训练后定量负荷运动下SpO2变化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 GLUT1)基因rs841853 G/T多态位点作为评估和筛选长跑运动能力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于2009-2010年选取78名中国女子专业长跑运动员,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解析GLUT1基因rs841853位点基因型,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试验获取运动员的生理机能指标,并检索追溯运动员截止到2017年各主项的个人最好成绩。结果:中国女子专业长跑运动员rs841853 G/T多态位点的基因型GG、GT和TT的频率分布为65.4%、29.5%和5.1%,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分布为80.1%和19.9%,符合哈温平衡定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汉族人群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5)。GT+TT基因型携带者的VO2AT/VO2max、VE和5000米项目个人最好成绩显著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5,P<0.05,P<0.05)。结论:GLUT1基因rs841853位点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评估优秀长跑运动能力的基因标记,有待于通过扩大样本量和功能学研究给予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β2肾上腺素受体(ADRB2)基因位点+46(A/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运动耐力相关性。方法:选取南方汉族人群,依据运动耐力素质的差异分成优秀运动耐力组(EEA)48人和普通组(SC)55人,采用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的方法对受试者ADRB2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通过χ2检验分析优秀运动耐力组和普通组之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两组中ADRB2基因型的发生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EEA组和SC组的SN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经χ2检验发现,两组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数据表明在广东汉族人群中ADRB2基因A46G多态性与运动耐力相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常氧运动后低氧暴露对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低氧暴露对急性常氧运动后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对8名男性受试者以75%V*O2max强度蹬功率自行车1 h后,分别在低氧(15.4%O2)和常氧环境中休息30 min,测定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0 min红细胞和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光苷肽(GSH)的含量.结果显示:运动后即刻,红细胞MDA和血清GSH含量较运动前有显著升高,血清MDA、SOD和红细胞SOD无显著变化;运动后常氧恢复30 min,红细胞MDA还处于高水平,但GSH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运动后低氧30 min恢复,红细胞MDA和血清GSH还是高于运动前水平,且血清GSH较运动后即刻还要高.结论:常氧运动后低氧暴露不利于体内自由基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急性高原病(AMS)是高原暴露时因高原低氧而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食欲减退、疲倦、眼花及睡眠障碍,在高原旅居者中(>2 500 m)具有高发生率。尽管有关AMS的研究已开展百余年,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运动、体液潴留、睡眠时低氧血症、通气反应降低、心功能不全和遗传等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综述了内分泌、遗传及运动对AMS的影响,以期为AMS的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验旨在观察低氧(氧含量12.7%,相对高度4 000 m)跑台运动后低氧、常氧恢复下大鼠腓肠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雄性8周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低氧运动后即刻组(HE),低氧运动后低氧恢复1 d组(H1)、2 d组(H2)、7d组(H7),低氧运动后常氧恢复1 d组(N1)、2 d组(N2)、7 d组(N7),以及常氧对照组(C),每组6只。运动组进行低氧环境下的跑台运动,运动后将运动组大鼠分别处于低氧和常氧恢复环境,对低氧运动后即刻、低氧运动后低氧恢复及常氧氧恢复1 d、2 d、7 d的大鼠右侧腓肠肌取材进行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SP70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运动后即刻大鼠腓肠肌中HSP70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恢复过程中,第1 d、第2 d基因表达上升,且显著高于即刻组(P0.05),第7 d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常氧恢复过程中,第1 d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第2 d、第7 d基因表达缓慢上升。结论:低氧运动后即刻诱导HSP70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低氧恢复过程中HSP70基因高水平表达维持的时间要比常氧恢复组要长。低氧恢复1 d,2 d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相应的常氧恢复组,为低氧恢复中维持高浓度蛋白水平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PN1基因多态性与HiHiLo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0名健康受试者在模拟海拔2 800 m高度进行30 d HiHiLo训练(低氧暴露10 h/d、除白天常氧训练外,以75%.VO2max强度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测定训练前、训练后第4 d、第7 d、第16 d、第23 d和第30 d的RBC、Hct和Hb等血象指标,应用PCR-RFLP方法解析基因多态性。结果:FPN1基因rs1123110和rs4145237多态性与血象指标的初始值不关联。经30 d HiHiLo训练训练后,rs1123110位点TT型RBC、Hb、Hct的平均增加量显著高于TC型;TT型Hb、Hct从第7 d、RBC从第16 d开始显著增加并持续至第30 d。rs4145237位点GG型RBC、Hb、Hct的平均增加量显著高于CG型;GG型Hb、Hct、RBC从第16 d开始显著增加,随后持续升高至第30 d。结论:rs1123110的TT型和rs4145237的GG型与HiHiLo训练效果关联,可以作为预测血象指标训练效果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HEPC基因SNP/A2032G多态性与有氧耐力训练后左心室功能指标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分析,从HEPC基因中筛选预测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分子标记,为制定个性化有氧耐力训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2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健康男子进行为期18周的有氧耐力训练,使用超声心动仪测定其训练前后安静状态和递增负荷运动下的左心室功能指标,应用PCR-RFLP技术解析受试者SNP/A2032G多态性。采用association studies with training response phenotypes方法分析SNP/A2032G多态性与训练前后左心室功能指标的关联性。结果:经18周有氧耐力训练后,AG型150W/SV、150W/SVI和150W/EF的训练敏感性最高。其中,AG型群体的150W/SV、150W/SVI增加量显著高于GG型,且存在高于AA型的趋势;AG型群体的150W/EF增加量显著高于GG和AA型。结论:HEPC基因SNP/A2032G的AG型可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后心室功能指标训练敏感性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低氧运动对血清MDA、SOD、GSH的影响及补充电解质饮料的干预效果.8名受试者每周在15.4%低氧环境下以70%VO2max强度蹬功率自行车1 h,常氧下恢复,共持续3周,并分别在运动前0.5 h、运动后即刻、运动后0.5 h及运动后1 h采静脉血,测定血清MDA、SOD、GSH.第一周运动期间不补充任何液体,以研究低氧运动对血清MDA、SOD、GSH的影响.第二周运动期间补充不含抗氧化剂的电解质饮料--宝矿力水特,第三周作为对照补充纯净水,以研究电解质饮料干预效果.结果表明低氧运动后血清MDA没有产生明显变化,但血清SOD、GSH显著性提高(P<0.05),可能是机体加快自由基清除的代偿性反应;低氧运动中补充电解质饮料或纯净水,运动后SOD、GSH均不发生显著性改变,说明低氧运动时补充水分有助于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适应性训练、补充海洋肽以及大豆蛋白后骨骼肌bFGF及desmin含量的变化,研究运动训练、补充海洋肽以及大豆蛋白对运动性肌肉损伤和修复的影响。方法:以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组、运动+海洋肽组、运动+大豆蛋白组。进行6周适应性离心运动训练即-5°下坡间歇跑,跑速从20.0 m/min递增至35.0 m/min,每次10~20 min,每周训练5 d,之后给予定量离心负荷,分别取运动后即刻、24 h和48 h不同时间处死、取股中间肌、测试。结果:6周适应性训练可以增强desmin的适应能力。补充海洋肽组股中间肌desmin蛋白丢失较少。补充大豆蛋白组运动后即刻bFGF蛋白表达量显著性低于安静组,运动后48 h组bFGF蛋白表达量显著性高于运动后即刻组。结论:补充海洋肽能够更好的减少离心运动后骨架蛋白的丢失,促进运动后骨骼肌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对骨骼肌PI3K,PTEN和Akt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训练组,每组6只。训练组采用Bedford训练方案。训练8周后两组大鼠安静状态下处死,取比目鱼肌和腓肠肌。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测定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PI3K、PTEN和Akt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8周的训练,腓肠肌PI3K、PTEN和Akt mRNA水平显著降低,而PI3K和Ak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强,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比目鱼肌Akt mRNA下降,PI3K和PTEN mRNA无显著改变,PTEN和Akt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I3K蛋白表达增强。结论:PI3K、PTEN和Akt基因表达可受耐力训练的诱导,该诱导可能发生于转录水平或翻译水平,在同一组织中mRNA与蛋白质表达的关系较复杂,协同性较低,耐力训练中PI3K、PTEN和Akt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可能相对独立,并有肌纤维类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间运动骨骼肌AMP/ATP比值及AMPK活性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一次性运动大鼠腓肠肌AMP、ATP含量及AMPK活性,旨在阐明不同时间运动AMPK的变化特点及机制。方法:62只雄性SD大鼠分为4大组:安静对照组(n=8)、30 min运动组(n=18)、60 min运动组(n=18)9、0 min运动组(n=18),其中运动组又各分为3小组(n=6),分别在运动后即刻、1 h和6 h取材。运动速度18 m/min,坡度10%。结果:和安静组相比,各组ATP运动后无显著改变;AMP在60和90min运动后即刻显著升高(0.183,0.212 Vs 0.158,P<0.05),AMP/ATP比值在60、90 min显著升高(0.048,0.053 Vs 0.037,P<0.05,0.01),1 h回到安静水平;各组AMPK在运动后即刻均显著升高(4.16,4.79,5.26 Vs3.18,P<0.05,0.01,0.01),其中60、90 min组至1h仍保持升高,6 h回到安静水平。结论:骨骼肌AMPK在运动中的激活具有时间依赖性,其机制与AMP/ATP比值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NRG1在间歇运动激活心梗(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NRG1-PI3K/Akt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心梗安静组(MI),心梗+间歇运动组(ME),心梗+间歇运动+抑制剂组(MEA),每组12只。采用左冠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模型。S组手术仅穿线不结扎。ME组和MEA组在MI术后1wk进行跑台间歇运动。运动开始速度为10m/min运动10min后,速度逐渐增至25m/min×7 min,再以15 m/min×3min运动,之后依次交替进行。60min×1次/d,5d/1wk×8wk。训练结束后次日,腹腔麻醉,颈动脉插管测定LVSP、LVEDP及±dp/dtmax。之后开胸摘取心脏,进行组织学制片,Masson染色。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心肌NRG1及其受体ErbB2/4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NRG1、ErbB2/4、PI3K/Akt、Bcl-2和Bax蛋白含量。Caspase3表达及TUNEL检测观察分析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I组胶原容积百分比(CVF)和LVEDP较S组显著升高(P<0.01,P<0.01),LVSP和±dp/dtmax显著降低(P<0.01,P<0.01)。且MI后心肌ErbB4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心肌NRG1、ErbB2和ErbB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P<0.01),PI3K/Akt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P<0.01),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3活力显著增加(P<0.01,P<0.01)。ME组CVF和LVEDP较MI组显著降低(P<0.01,P<0.01),LVSP和±dp/dtmax显著升高(P<0.01,P<0.01),心肌NRG1、ErbB2和ErbB4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1),PI3K/Akt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显著增加(P<0.01,P<0.01),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3活力显著降低(P<0.01,P<0.01),且运动效应被抑制剂AG1478显著减弱。结论:间歇运动可通过激活心肌NRG1及其受体表达,上调PI3K/Akt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胶原过度增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APP/PS1/tau小鼠清醒状态海马CA1区theta时段gamma节律的影响以及对睡眠状态海马CA1区SWR时段低频gamma节律的影响。方法:清洁级6月龄APP/PS1/tau小鼠随机分为(AS) 、运动组(AE),C57BL/6J对照组小鼠随机分为(CS)、运动组(CE),AE组和CE组进行12周跑台运动,5 d/周,60 min/d,前 10 min运动负荷为12 m/min,后 50 min为15 m/min,跑台坡度为 0°。八臂迷宫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多通道在体记录技术记录海马CA1区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的神经电信号,MATLAB提取清醒状态theta时间段和睡眠状态的SWR时间段,多窗谱估计法进行时频分析和功率谱密度分析。结果:12周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AS组的工作记忆和参考记忆,增加清醒状态海马CA1区theta时段的gamma能量和睡眠状态CA1区SWR时段的低频gamma能量。结论:有氧运动可改善AD模型神经网络状态,提高海马CA1区theta时段gamma能量和SWR时段低频gamma能量是其整体行为学改善的神经网络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累积运动与持续运动对肥胖大鼠糖脂代谢和MCP-1的影响。方法:普通体重大鼠为对照组(C,n=6),肥胖大鼠分为:安静组(S,n=8)、持续运动组(E,n=8)、中强度累积运动组(MAE,n=8)、高强度累积运动组(HAE,n=8)。运动组进行8周跑台训练(0?,5d/W)。E组跑速20m/min~25m/min,60min/次,1次/d。MAE组跑速与E组相同,12min/次,5次/d,间歇60min;HAE组跑速40m/min~42m/min,6min/次,5次/d,间歇60min。8周后,测内脏脂肪湿重,行糖耐量实验,ELISA法测血清胰岛素、FFA和MCP-1。结果:(1)运动组的内脏脂肪体重比低于C组和S组(P<0.05)。(2)HAE组灌胃后120min的血糖值低于S组和E组(P<0.05)。(3)运动组的ISI高于C组(P<0.01);运动组的胰岛素和HOMA-IR低于S组而ISI较高(P<0.01);HAE组的胰岛素和HOMA-IR低于E组与MAE组而ISI均较高(P<0.05)。(4)运动组的FFA和MCP-1较C组与S组下降(P<0.05);累积运动组的MCP-1低于E组(P<0.05)。结论:累积运动和持续运动均可减少肥胖大鼠内脏脂肪,改善其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纠正慢性炎性状态。持续运动降低内脏脂肪和FFA的效果更好;而累积运动改善血糖调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机体慢性炎性状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拉长—缩短周期"运动中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后的疲劳、损伤状况和下肢髋、膝、踝关节的用力特征,为运动训练和预防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通过确立的疲劳运动模型进行力竭性"拉长—缩短周期"运动,通过测试肌电图、关节用力分布特征和关节力量的变化评价SSC过程中肌肉离心、向心收缩阶段的疲劳损伤特征。结果:1)SSC运动后,肌肉向心收缩期的能力迅速降低,运动后10 min左右恢复,在运动后2 d4、d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而离心阶段呈现出延迟性降低的特征。2)既定运动模型中,制动和爆发用力的蹲起阶段,膝关节承受的负荷最大。3)肌肉离心收缩后EMG和CK活性都呈现延迟性恢复的特征。结论:力竭性SSC运动中的离心收缩更容易造成肌肉的延迟性疼痛,且肌肉疲劳后恢复较慢。肌肉在向心收缩阶段,没有出现的明显的延迟性肌肉疼痛和/或损伤。力竭性SSC运动中膝关节是承受负荷的主要关节;髋关节和踝关节表现出对膝关节运动能力减弱的补偿性增长,共同构成下肢完成技术动作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注射IGF-1对大鼠骨骼肌内IGF-1含量、mTOR、A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IGF-1对mTOR、AR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安静+IGF-1注射组(CI)、运动组(E)、运动+IGF-1注射组(EI),每组6只。运动方案为60 min/d,强度20 m/min,坡度10%,持续一周的跑台训练。每天训练后大鼠小腿后侧皮下注射IGF-I,对照组注射安慰剂。最后一次运动后6 h取胫骨前肌,测定IGF-1含量、mTOR、AR蛋白表达。结果:1)与C组比较,E、EI组骨骼肌内IGF-1含量、mTO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2)C、CI、E、EI组骨骼肌内AR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1周耐力运动可导致肌肉内IGF-1含量、mTO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肌肉中AR蛋白表达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专项素质、技术训练间歇时间的监控,来反映训练强度,把握合理的训练负荷。方法:8名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分别以60 s、90 s和120 s组间歇完成三组专项素质动作训练,技术训练分别以2 min、4 min组间歇完成三组半套练习,分别以6 min、8 min间歇完成四个整套练习,在运动前、每组/个训练后取耳血测血乳酸,并监控心率。结果:专项素质训练90 s、120 s间歇运动后即刻,血乳酸值与60 s间歇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半套第三组练习后即刻,血乳酸值组间歇2min与4 min差异具显著性(p<0.05);整套第四个练习后即刻,血乳酸值组间歇6 min与8 min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专项素质训练中90 s间歇训练效果较好;半套多组练习,2 min间歇运动强度累积效果好;整套多个练习中6 min间歇对发展运动员耐受高乳酸环境的刺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递增运动负荷中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的心脏泵血功能,通气功能,摄氧功能较强,尤其是利用氧的能力较强,达到优秀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水平。赛后血乳酸恰在无氧阈水平上下,平均心率(陈式175.5次/min,42式167.1次/min,杨式155.1次/min)属有氧代谢的中等强度运动,男、女队员的血红蛋白普遍较高。认为缓慢圆活的太极拳运动能获得如此好的心肺功能反应与太极拳演练时注意拳式呼吸和运动训练强度恰在无氧阈水平及其“意气运动”的特点有关,根据太极拳运动员的氧利用率高,推测太极拳运动,对骨骼肌细胞的内呼吸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后还需加强对外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