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诗经》中的“敬天保民”思想和忧国忧民的王道情怀对中国封建社会王道文学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定位性的影响,而《诗经》民歌所突显的现实主义也成为后世民间文学顽强生存与 发展的源泉。《诗经》民本思想以及《诗》学传统所演化的民本思想,不仅对我国两千余年的文化观念、文学创作产生了定位性的影响,而且对当代文学的创作与繁荣也有其极大的启示意义,即文学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2.
《论文学是文学》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切入点考察中国当代文学。大胆质疑、不懈追问以及强烈的历史意识,是本专著突出特点。在具体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中,作者坚持从细读文本出发,同时又以哲学、历史、文化的宏观视野为平台,对所考察的审美对象进行理性审视。使其研究成果既体现出文学研究中应有的审美特性,又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创作《呐喊》、《彷徨》时.其从事“遵命文学”的创作目的在于:“用文字来改良人生,改良社会,改造国民性,改造国民精神。”①要达到这样的改变和改造,鲁迅对中国社会进行了透视,审美的观点集中在“五四”时期的要害——反对封建思想上。他不重在直接展示社会的浓黑和残酷,而把艺术的焦点投射处于水深火热、呼天号地状况的人的“灵魂”上,并在作品中常用象征来表现。 鲁迅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小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是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红字》被视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这两部作品都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助文学意象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和观念。本文以象征为出发点,对这两部小说做了一个系统的平行比较研究,从主人公所佩戴的饰物,主要角色的名字和红色的象征意义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新方向的建构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大现象之一,它是伴随着1950年代文学中心的转移而不断深化并形成了区别于现代文学之性质的当代文学新的范型,又在日后的历史实践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构成了至今一直为人们反复辩难却又无法隐去的当代文学传统。考察以解放区文学为源头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对之传统进行近距离的观照,把目光投向文学中心转移后作家主体的创作心态以及新的文学形态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方式、价值取向等带来的全新的冲击,可揭示出文学思潮的内在转化以及文学史的深层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诞生在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艺术奇迹。它的出现,是小说文学在现实主义轨道上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终结,也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始。曹雪芹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一样,都扮演了整个一个时代文学的天才总结者的角色。但他却比他们大约早一个世纪就登上了世界文学的高峰,不仅对中国文学起了承先启后的伟大作用,而且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流民图》是蒋兆和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20世纪中国画坛所呈现出的最为不朽的现实主义经典力作,它是中国人物画从传统到现代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跨越和分水岭,也是中国人物画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现实、体现民情最为成功的巨大标志。《流民图》从技法、造型到绘画理念上融中西绘画之长为一炉,创造出一套既不同于传统、又有别于西画的现实主义画风,其价值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它是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的一个重要依托和模本。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画家,促进了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圣经》是在全球范围流传最广,印数最多的一本书,它对整个西方乃至世界的影响渗透到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从《圣经》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对作家作品及影响,分析《圣经》对西方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圣经》成为西方文学创作母题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所塑造的最动人的人物形象之一。她的经历反映了英国 1 8世纪初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状况。《摩尔·弗兰德斯》作为一本启蒙小说 ,它的语言和现实主义对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批判文学具有紧密的联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丁玲1930年代从一个社会批评者向为大众服务的左翼文化工作者,再到党的知识分子的转变,经历了多种客观上的阻碍与主观心理上的挫折,并且蕴含了许多不可言说的犹疑与彷徨。直到四十年代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前后,作者才最终克服她与革命的疏离,并最终"与人民结合",成为"党的知识分子"。丁玲的小说从侧面反映了这个转变的过程。这篇论文与西方的丁玲研究进行对话,分析她的创作从批判现实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再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转变的过程,认为它们不但反映了她意图征服她的异化意识的努力下带来的个人"主体性"的转变,也契合了对于文学的三种"理念"(或文学作为社会-文化机制)的变迁,其中包含着很多为历史所限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博雅教育及其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大学教育改革提出的"博雅教育",旨在实现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核心,英美文学即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实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因为文学教学以文学为依托,既训练语言能力又培养人文精神;英美文学则通过英语语言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是英语语言艺术与西方人文精神的整合体;英美文学教学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精神培养,方得以实践现代教育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博雅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学新建构语境中重新审视《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书中内涵的跨越性比较思维与开放性全局眼界赋予自身历久弥新的世界文学品格。具体探讨文学主流与文化多元性的辩证统一、流亡文学主题所具有的世界文学胸怀以及中国理论话语在跨文化阐释中的有效性,从而对《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文学价值与理论资源进行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文艺大系》与《中国新文学大系》在"十七年文学"的小说篇目编选上,表现了编选者不同的精神背景对同一段文学的不同讲述,以及编选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规训,在"谁"的"十七年文学"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归属的差异与分歧。我们应该以客观的目光去正视这段历史,靠近这段真实存在过的文学,最真实的还原这段文学的历史,从而给予"十七年文学"以更准确、更真实的文学史定位。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自问世以来备受争议。文章以横向界说白话文观念和纵向铺展白话文与古文之争两条线索为切入点,从提出白话文学观念的历史环境和文白之争的历史演变着手,进一步阐释《白话文学史》在文学史视野观照下所凸显出来的文本特征,进而挖掘该著作本身的意义与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5.
1942年5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为了应对并解决前此出现的文艺新潮中的诸多问题而召开的。这场影响深远的延安文艺新潮,是在"皖南事变"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因"鲁迅"而启动,又以"鲁迅"的名义获得其合法性的。从表面看来,这股文艺新潮表现的是以丁玲为代表的"文抗"与以周扬为代表的"鲁艺"的宗派之争,但实际上,它的内含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价值观念与革命的意识形态之间根本性的冲突。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阻遏并逆转了这股以"五四"启蒙主义为旨归的文艺新潮,从而使其成为历史的一次回光返照而为后人所记忆。  相似文献   

16.
彭富春先生的《文学:诗意语言》一反传统文学探讨的模式,在中西思想的边界上深思了文学的本性,这对哲学以及文学均有重大意义。在当下,如何真正走向文学自身,从而建构现时代的精神家园?这正是彭富春先生思想的苦心所在。  相似文献   

17.
英美文学课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文学课程在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敏感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目前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试图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做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文学课程教学过程由若干环节有机组成。本文从微观层面着重探讨课程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和面授辅导等环节的性质特点及其在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作用,并对文学课程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在教学及其改革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教学时间压缩、将文学史人为割裂、文学史与作品选分离等,都是古代文学课程进一步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实际,应该以明确学习目的意义、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完善科技教学手段、培养师生问题意识为当务之急,这样才能适应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需要,让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文学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和规律。在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学出现了再辉煌的"白银时代"。十月革命后,在"白银时代"多元美学思想的推动下,出现了20年代的文学复兴。斯大林体制占统治地位后,苏联文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波澜壮阔的文学大潮被分裂为三个支流。斯大林去世后,文学家掀起"解冻"运动,三流汇合,俄罗斯文学又登上世界高峰。俄罗斯文学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存在的历史条件同独立的文学家队伍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