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 ,第 16课《热传导》实验 2 - 2 ,采用三根铁丝 ,其中一根铁丝是整根的 ,其余两根铁丝是断开的 ,断开的铁丝分别用装有水和空气的玻璃管连接起来。用酒精灯加热三根铁丝的左端 ,让学生观察三根铁丝右端用凡士林粘着的三根火柴棒 ,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个实验装置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水、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铁丝是热的良导体。但是若按该实验插图的方法进行实验 ,结果成功率低 ,所需时间长。这是因为加热位置距离右端的火柴棒太远 ,只凭酒精灯的火力要加热到铁丝右端发热 ,需要很长时间 ,…  相似文献   

2.
1 实验设计( 1)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磁场对通电线圈作用的实验改进①蹄形磁铁 ;②漆包线制成的线圈 ;③铜板可避免被磁铁吸引 ;④电源 ;⑤开关 ;⑥导线 (把漆包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直导线上 ,两根直导线可用空的圆珠笔芯穿起来 ,注意两头不要碰到 ) ;⑦空的圆珠笔芯 ;⑧木板( 2 )线圈的两侧分别涂上不同颜色 ,便于观察区别。2 操作步骤及现象( 1)按图 1组装好实验装置 ,把线圈竖直放置。( 2 )合上开关 ,由于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从而使线圈转动。( 3)把蹄形磁铁的N、S极交换一下 ,通电后发现线圈的转动方向与 ( 2 )相反。( 4…  相似文献   

3.
本演示器适用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物体热传导现象”的认识及“物体的导热性比较”。既可以做教师演示教具(可在拉环上卡上用吹塑纸剪成的火柴梗,以增加可见度),也可以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具;而且用蜡环代替传统的凡士林粘火柴梗,防止了自动掉下的现象,使实验结果百分之百成功,实验时间大大节约。本演示器操作简便,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普遍推广。1实验装置(如图1)图12制作方法取直径约2mm,长度约40cm的铜、铝、铁导线三根导线之间的间隔要均匀。在距离A点15cm处的B点将三根导线呈30度角分开延伸;每根导线从B点起,每隔3cm用锉刀…  相似文献   

4.
(1)实验装置(如图1) (2)实验步骤 取一根火柴,用细铜丝系住,将火柴头朝下,铜丝的另一端插在橡皮塞上(如图1)。调整细铜丝在瓶内的长度,使塞紧橡皮塞时,火柴头稍稍触及锥形瓶底。实验时,先在瓶中滴3—5滴浓硫酸,塞紧带铜丝的塞子(不要让火柴接触到浓硫酸)。将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称后取下,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稍稍加热至浓硫酸略显黄色时,停止加热,拿起锥形瓶稍倾斜,使火柴头与浓硫酸接触,火柴会立即燃烧。待锥形瓶稍冷却,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平衡。  相似文献   

5.
准备 :矿泉水瓶、橡皮塞、温度计、塑料管、冷、热毛巾制作 :1 将橡皮塞打两个孔 ,分别插入温度计和塑料管。2 再将橡皮塞插入空瓶中。 (各孔需密封好 )。 (如图 1 )3 塑料管中滴一滴带颜色水珠。操作 :1 观察此时温度及水位。2 用热毛巾敷在瓶壁上 ,观察温度及水位变化及结果 ,与未敷前比较。3 改用冷毛巾敷瓶 ,观察温度及水位变化及结果 ,与前次结果比较。效果 :此实验学生可以直接看到温度与水位之间的变化情况及关系 ,从而得出“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此实验最大优点在于直观地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课本介绍氢气爆鸣实验的点燃方法是直接点火,若改用两根蜡质火柴采取引火点燃,不仅解除了恐慌心理,而且在3—5分钟内能把这个实验做成功。 方法如下: 在铁筒(或塑料筒)的底打一直径约为1.2cm的孔,用较薄的纸贴在孔上,将孔眼封闭。取一根火柴将火柴梗轻轻从纸上插入孔眼内,注意只使火柴大头露在孔眼上面。再取蜡质火柴一根,使火柴  相似文献   

7.
灯泡系列教具是根据农村小学教学经费短缺 ,学生分组实验教具不足而自制的 ,这套教具主要采用废旧灯泡 ,辅以医用输液管 ,青霉素瓶盖等精工制作而成 ,由于灯泡壁薄 ,便于加热 ;透明度强 ,实验时可从多角度观察 ,实验效果好。这套教具可完成小学自然课中 2 0几个分组实验 ,由于制作简单 ,学生可自制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新知识 ,认识新事物 ,有启发与加深理解的作用。下面介绍部分灯泡系列教具。1 空气占据空间演示器1 1 仪器装置图如图 1所示。图 1 1 2 仪器特点及用途特点 :直观易于理解。用途 :用于空气占据空间教学的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8.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 )图 1 2 特点及用途(1 )特点本实验便于观察 ,喷泉高 1米以上 ,且持续时间长。制作简单、操作方便 ,趣味性强。(2 )用途本实验适用于压缩空气的实验。3 制作材料1 0 0mL带塞盐水瓶 ,用完的圆珠笔芯 ,2 0mL注射器带针尖。4 制作方法将用完的圆珠笔芯去掉笔尖成圆筒状 ,把笔芯的一端点燃 ,立即压灭 ,将一端封住 ,然后用缝衣针把封住的这端穿一小孔 ,把笔芯插入瓶塞到瓶底 ,(小孔端露在瓶外 ) ,瓶内装水 ,留下 1 5mL左右空间不要装水。5 使用方法用左手的食指压住笔芯的出气孔 ,大拇指、中指扶住瓶 ,再用右手…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 ,演示硝酸铵溶于水的吸热现象时 ,采用溶解使烧杯和木板之间的水冻结成冰 ,拿起烧杯时不会掉下来的方法 ,而演示浓硫酸溶于水的放热现象 ,则是溶解放热使烧杯和木板之间的蜡熔化 ,拿起烧杯时木板会掉下来达到目的的。这两个演示实验成功率不高 ,效果欠理想。如果直接用温度计来显示溶液温度的变化 ,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又无法看到。为此 ,本文对溶解吸热和放热现象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图 1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图中 1为一次性使用的废输液管 ,2为 1cm长的圆珠笔芯 ,将两根输液管连通在一起 ,3为稀释了的红墨水 ,以不超过…  相似文献   

10.
废温度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吴小平废温度计是一根内径极细(约0.3mm左右)的玻璃管。根据这一结构特点,将它跟一些简单的器材相组合,能做许多物理实验,而且方法简单,效果理想。现举例如下:一、显示硬物的微小形变用两端开口的废温度计替换...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出版社合编的科学第四册《热是可以传递的》一课中“实验与观察”内容安排 :准备长短、粗细相同的三根铜线、铝线、铁线及一根裹有塑料皮的铜芯粗导线 ,酒精灯、蜡烛、火柴等。把火柴用蜡液粘到这些金属线上 ,观察火柴掉下来的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热是沿着一定方向由高温向低温处传递的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课前实验 ,我发现蜡液粘火柴效果不好 ,而且费时费力。后来我从《教学仪器与实验》中看到陈锋老师的《三个“热学”实验的改进》中提出用猪油脂代替蜡液粘火柴。试后 ,虽然用猪油脂效果好 ,但不便携带 ,且…  相似文献   

12.
一器多用     
在中小学校往往由于仪器不足,实验课开出率低。本文介绍的自制“一器多用”教具能完成小学自然,中学化学的几个实验。 本教具制作方法简单、取材察易、实验现象明显,效果也好。 一、材料 两个8号胶塞,两个750ml的带盖(拧盖)罐头瓶,φ7—8mm的玻滴管。 二、制法 将一个胶塞插上一根末端有弯钩的铁丝,如图1(A)。在另一胶塞上打一小孔并插入一玻璃弯管,管上套入一乳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出版社合编的科学第四册《热是可以传递的》一课中“实验与观察”内容安排:准备长短、粗细相同的三根铜线、铝线、铁线及一根裹有塑料皮的铜芯粗导线,酒精灯、蜡烛、火柴等。把火柴用蜡液粘到这些金属线上,观察火柴掉下来的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热是沿着一定方向由高温向低温处传递的等方  相似文献   

14.
神奇的圆盘     
正1制作材料和工具铝制易拉罐1个,永久磁铁2块(约3.5cm×2.5cm×1.5cm),长约8cm的带皮铜芯线1根(国标2.5),木板1块(约15cm×10cm×1.0cm),普通导线1根(长约10 cm),细铜丝1根(长约15cm),1号电池1节,螺栓1枚(约长10 cm,直径1.0 cm),透明胶带1卷,细砂纸1块,电钻、剪刀、尖嘴钳、小刀各1把。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竞赛或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抱怨实验繁杂、时间不足,结果演示慌忙。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特设计了一套进行过氧化钠性质实验的微型化装置,它不仅适合于教师演示,而且也适合于学生实验。整个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实验效果良好,只需3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验证过氧化钠的全部化学性质。1 自制实验仪器材料5mL、10mL塑料针筒各一个,用干的圆珠笔2~3根,用红墨水润湿过的布条一段,墨水瓶一个,双孔塞一个,小青霉素瓶一个,火柴,木条。2 实验装置图(图1)在B装置的墨水瓶中铺上一层玻璃丝,上面铺一…  相似文献   

16.
一、简易空气对流瓶 制作材料 盐水瓶一个。 制作方法 1.点料热爆法炸断盐水瓶,先用锉刀(或玻璃刀)在距瓶底约30mm要截断处刻一细深、平直的刻痕,刻痕长约5—10mm。然后用一根直径约3—5mm的玻璃棒在酒精喷灯(或酒精灯)焰上将一头烧至红软(呈熔珠状),迅速并细心地将红软的玻璃棒压触在刻痕前约2—3mm处(图1a所示),瓶壁则沿刻痕开一条裂纹。  相似文献   

17.
一、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实验器 材料:自行车条一根,棉线一根,标语纸两色各一张,胶水,细塑料管一小段(从废圆珠笔芯上截取)。 制作方法:用标语纸糊两个小纸袋(两色各一个)将两纸袋倒悬在车条两端,(用线拴上挂在车条两头)车条中间部位再拴一根线即可使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实验目的 使学生知道地震仪报警的简单原理,引起学生对如何测报地震及地震知识的学习兴趣。 器材 粗铁丝、圆形小酒瓶、空易拉罐、电子门铃及木架等。制作如图所示。 1.把铁丝弯成圆形(大小比酒瓶的直径大2—3厘米),并将其固定在木架上,高度约为瓶高的一半。 2.把易拉罐的上下盖去掉,再从侧面剪开,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要求在课堂上使用托盘天平对比称量250毫升空气与250毫升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偏转,从而得出“二氧化碳是一种比空气重的气体……”的结论。事实上因250毫升二氧化碳的质量约是 0.49克,250毫升空气的质量约是0.32克,差值仅为0.17克。托盘天平只能称到0.1克,因而对0.17克的微小质量差,很难比较出来。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自制一个简易天平,进行上述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仪器结构,如图所示。它分三部分:一根竹签,二个塑料袋,一个支撑物(铁架台,也可以在墙上钉一个长钉,或在晒衣服绳上吊一细线)。将两个塑料袋一正一倒挂在  相似文献   

20.
讲玻意耳-马略特定律一节无演示实验时,发现不少学生对该定律难以想象和理解。为此,我们采用医用一次性输液管(即打吊针用的)制作一个简易的玻-马定律演示器,于课前演示该实验,学生一看即明白,具体做法如下。1.往医用输液管中滴灌水银(左右两管中水银柱长共约60厘米),将B管上下移动些许,让学生观看水银柱变化及最后液面相平情形。2.上提B管,使A管水银面上升到粗管腔C底部(如图1)。3.用手指或胶帽封住粗管腔C上部的二个引出塑胶管口,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于C中。4.再将B管上提,可见C中被封闭空气的体积缩小,这时B管水银面比A管中高。继续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