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按她自己的形象>是依婉·伯兰的第三部诗集,体现了伯兰挑战诗歌传统、重塑女人形象的思想.在这部诗集里,伯兰探讨了诗歌传统、女人地位和身份确立的问题.伯兰对爱尔兰的诗歌传统及其对女人的描写提出了质疑,试图在她自己的诗歌里按照女人自己的真实形象塑造她们;同时,挑战诗歌传统、重塑女人形象引起了评论家的关注,为她在排挤女性诗人...  相似文献   

2.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其描述了傲慢的男主人公达西与对其有偏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之间解开嫌隙,终成眷属的故事。在该故事中,简用极为独特的女性视角打造了真诚、大方、自尊、自爱的伊丽莎白形象,她的真诚与美丽打动了诸多读者的心;然而,更令读者拍手称赞的,则要数从女性视角出发所创作的栩栩如生的男性角色,他们个性鲜明,极具特点,令众多读者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因此,本文聚焦于风靡至今的《傲慢与偏见》一作,站在了解男性人物刻画手法的基础上,分析男性角色在故事中的实际作用,以此来充分了解《傲慢与偏见》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完整的女人,总要扮演女性、妻性、母性等三种角色。当这三种角色相互协调时,就会让女人感到满足和幸福;反之,当这三种角色相互发生冲突时,就会让女人感到不满和不幸,甚至导致悲剧。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就是典型的例证。试从安娜所扮演的女性、妻性、母性之间的角色冲突这一视角来分析安娜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林海音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女人身上,以女性的婚姻、恋爱、家庭生活为内容,讲述了各种不同婚姻形态下的悲剧故事。林海音直面"女人不幸"的社会现实,其作品向我们揭示了无论在旧式婚姻、新式婚姻还是婚外恋形态中,女性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皆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最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所罗门之歌》是她的第三部作品,也是她的成名之作。本文认为,这部反映黑人社会的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与其"寻根"主线故事背后构建的民族文化传统及小说女性角色争取权力的形象诠释有重要的联系,文化传统与女性主义成为建构小说经典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蕾 《职大学报》2007,(3):44-47
在第三代女诗人笔下,黑夜和死亡的意象在大量繁殖。浓稠的黑色调成为她们诗作中鲜明的主色而覆盖了其它嚣艳的色彩,充满黑夜意味的死亡也以场景或呓语的形式在不断闪现。在女诗人翟永明的《静安庄》里,她把女人、村庄、黑夜三者融汇在一起,使它们以互喻、互渗的方式呈现了女人面对世界和面对自我时种种矛盾而焦躁的情感。本文借鉴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并比较男诗人海子与翟永明诗作的异同,试图以此分析翟永明及其他第三代女诗人笔下女性意识、黑夜意识和死亡意识的种种缠绕纠葛,梳理出第三代女诗人纷纷"倾心"于黑夜意识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地道的女性世界。其女性形象丰富 ,主要分为家庭中的太太和家庭中的小姐两大类。家庭中的小姐又分为 :旧式小姐、从封建家庭里走出来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仍落入旧苑的女性、真正追求独立的都市女性。各类女性形象均体现了女人的特质与天性、女人对男人的依赖和反抗、女人自食其力的艰辛、女人在婚恋生活中的遭际等等。其女性形象几乎都面临着生存与婚姻不幸的困窘与危机 ,她们骨子里仍然是男性的依附。  相似文献   

8.
历达 《职大学报》2013,(2):44-46,19
在中国当代文坛,毕飞宇是为数不多的刻画女性形象极其细腻极其传神的男性作家,"他被认为是当代男性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1]毕飞宇用冷静、细腻的笔触朴素地刻画出女人在荒诞的时代、荒唐的社会中,骨子里身体里欲望的挣扎和人性的畸变。《哺乳期的女人》、《青衣》和《玉米》,表现了不同女性所面临的悲剧命运类型,体现出了作家的人本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9.
从女性主义角度来分析安吉拉·卡特的《与狼为伴》中穿插的四个故事,可以揭示作者是有意穿插进这四个故事的,并且,故事的排列顺序也不是随意的。它是同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相一致的。此外,通过解读四个故事中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可以说明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并且指出卡特心中的男性、女性关系是一个双方和谐相处、雌雄同体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着风俗文化、生活方式和人们的各种观念意识。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男人和女人在使用语言时往往会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由于性别的差异和角色的特殊性,女性语言往往具备与男性语言不同的特征。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分析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人物话语,剖析男女语言特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