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现在的中国仍有部分地区的发展遵循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不正确思想,因此,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随着环境污染现象的愈发严重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诉讼方式——环境公益诉讼。这种诉讼方式的出现,不仅代表着人类对环境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对环境污染者的一种威慑,让更多的人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而不再是以自己的利益至上。相比于我国还不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英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此项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因此,我国在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便尽快改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虽然在我国的立法中已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但却并未明确规定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范围。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探索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各种可能类型,对检察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和环保社团等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类型化研究,可以使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但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缺位,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其应否具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法律地位又如何体现,这成为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我国环境问题越发严重,老百姓对蓝天白云的美好向往越发强烈,为了保护美好的生态环境,我国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因此本文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入手,探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立法、司法等多方入手破解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受案范围界定模糊,提起诉讼的主体的责任不明晰,诉讼费用的承担不明确,诉讼周期较长,胜诉过后执行难等问题。从而为保卫祖国的绿水青山提供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5.
从保护环境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出发,摒弃“无利益即无诉权”传统法的思维模式影响,扩大公民和社团作为法益主体的被告资格,突破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构筑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模式,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各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得到普遍确立。但在我国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致使检察机关不能依法代表国家或社会公众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近年来,我国各地检察机关根据现实需要,进行了支持起诉和督促起诉的实践探索。有人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是检察职能的有益延伸和制度创新。也有人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存在公权干预私权之嫌。笔者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是在我国现有立法关于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缺失情况下的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一种"曲线救国",这种制度的价值在于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但是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和司法实践的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规范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以满足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切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无锡模式"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为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利于促进中国环境法治的进步.谊种模式存在合法性不足;适用范围有限:原告范围过窄的问题.我国应该从基本法层面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予以规范,批判地吸收"无锡模式"成果,放宽原告资格的限制,成立专门的环境审判机构进而构建科学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益诉讼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行政机关的行为应代表公共利益,但是违法行政行为的出现却屡见不鲜,有关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制度在我国仍属空白。因此需要有一个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代表公众对此类侵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进行起诉,以确保公共利益不受行政行为的侵害。在我国,能代表全体社会公众利益的只能是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其应有的职责,这样能有效地抑制违法行政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美国公民诉讼的相关内容及其理论依据,分析了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论证了公民诉讼在我国的立法可行性及其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引入公众参与,不仅是克服市场和政府失灵的理论需要,还是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和政府决策水平的现实需要.基于农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现实状况,我国应从提高立法层级、培育农民环保组织、建立公众听证、强化信息公开、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进行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行政诉讼法制定之时,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个不成熟的概念存在有其一定的理由与根据。但随着我国社会与行政诉讼理念的不断发展,在我国设置行政公益诉讼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本文主要从行政法发展理念,我国国情、社会的需要,以及对反对行政公益诉讼的理由的反驳等来论证当前在我国设置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概括国内公益诉讼的现状,分析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并阐明其发生的理由。通过比较不同学者的观点,归纳实践经验,对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地位、诉讼范围和取证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肯定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地位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出若干具有可行性的办法,建议检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国家利用立法手段,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以减小检察机关在诉讼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能,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是我国近些年来法实践的亮点,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学术界研究如火如荼,学术界对公益诉讼的研究较多局限于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本文拟从宪政的角度去剖析、评价公益诉讼,从思想、政治、经济三方面阐述宪政对现代公益诉讼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由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环境纠纷、侵权问题也日益引起人民的关注。然而,现行的环境诉讼制度在解决环境纠纷问题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所以需要对有代表性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继而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诉讼制度和模式,以使其在解决有关环境案件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有其法理基础,国外普遍建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法律应该赋予公民、公益组织和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6.
由于对乡村旅游缺乏有效的全方位监管,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我国关于乡村旅游环境法律制度存在立法滞后、执法监管缺位、司法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乡村旅游的执法监督并建立全国性的乡村旅游服务网站,进一步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对公益利益造成侵害的公共事件不断增加,遗憾的是,这些损失不能通过公益诉讼来进行弥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缺失。检察机关在承担民事公益诉讼职能方面具有天然的优越性,理应在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情况下,应明确赋予检察机关相应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从而有效地维护公益。  相似文献   

18.
环境权是一项综合性的权利,是公民对舒适生活的生存权、环境信息知情权、参与权等多项权利的整合。国外学者已经对环境权、环境权的救济制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初步形成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体系,而国内尚没有对环境权、环境权的救济制度达成共识,实践中也往往将环境权的救济和环境保护相混淆。我国在构建环境权救济的过程中应坚持环境优益原则、代际平衡原则、地球权利原则,注意环境权入宪、行政救济前置程序、原告主体资格扩大、环境权救济的道德体系规范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健全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公益诉讼条款,使中国的公益诉讼制度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简单的一条规定仅仅是肯定了公益诉讼这种案件类型在民事诉讼中的合法地位,新法对于启动公益诉讼主体的表述依然不明确,需要我们以诉讼法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大量的实践经验、法院案例的总结,以期尽可能的周延公益诉讼制度的原告类型。  相似文献   

20.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是我国公益诉讼的特色制度,其运行的质效保障有赖于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形成共治机制。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历经萌芽、起步和发展的变迁过程,蕴含着追求公益与效益的统一、达致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平衡、形成外部监督与自主纠错的秩序等功能性要求。从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实践来看,虽然诉前程序在行政公益诉讼中呈逐年上升趋势,检察建议的回复整改率也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然存在被建议行政机关对公益矛盾应对消极、对诉前检察建议回应怠惰,以及检察机关的诉前检察建议刚性不足等机制缺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被建议行政机关调处公益侵害的驱动乏力、对诉前检察建议的判定和反馈机制单一、围绕诉前检察建议的运行机制不实等。鉴于此,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机制完善应从优化调处公益侵害的驱动机制、补强公益侵害的共治机制、夯实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质效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