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如果得不到公平对待,会对学生和他们的家庭造成严重伤害,可能会毁灭一个学生的希望,也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安定.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只有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弱势具有相对性和阶段性,然而高职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成果。因此,本文从该群体的弱势表现出发,剖析弱势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救助途径。  相似文献   

3.
"理解教育"倡导弱势学生的发展,其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念。"理解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弱势群体学生,涵盖身体素质较差、过度肥胖、患有疾病和残疾以及厌学的大学生。"理解教育"关注弱体生的意义在于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理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容忽视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针对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网络信贷"的风险和隐患日益凸显,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心理上,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来说,可能会把他们逼入生活的绝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鉴于此,作者将就大学生网络信贷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网络信贷的注意和深省。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变革的步伐加快,弱势群体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教育领域,弱势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群体上。从学生弱势群体的现象分析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因此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改变学生弱势群体的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教育界对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理解集中于经济衡量标准的现象,本研究提出非传统弱势群体的概念,即社会竞争力方面处于劣势状况且学校现有教育资源未能覆盖的学生群体。通过分析发现该群体存在能力素养不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及应对方式消极等共同特征,结合目前教育管理工作情况,学校可以从完善教育载体设计、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需要切实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个体、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和消极心理,在人际交际中处于被动地位,自主和自制能力较弱。帮助和改善弱势群体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强调主体意识的培养,实现弱势群体学生的自我转化,促进弱势群体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9.
公平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关键性目标以及政策话语,弱势群体公平问题是社会热点话题之一,而教育是改变弱势群体儿童现状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当下我国弱势群体儿童学前教育不公平的关键原因与政府责任,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顺利落实政府责任的同时保证弱势群体儿童学前教育更加公平、规范、有效,促使弱势群体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对弱势群体体育权利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现阶段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利还属于"书本上的法"和"应有权利",只有将弱势群体体育权利这种"书本上的法""应有权利"转化为"行动中的法"和"实有权利"才有真正的现实意义。对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真正保障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以及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弱势群体自身素质、社会排斥以及公共体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社会监管与保障不利是现阶段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缺失的主要原因。而要真正实现对我国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保障,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弱势群体体育组织、建立弱势群体体育权利支持与服务系统、"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弱势群体素质、加强对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关怀,是弱势群体子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弱势群体子女向上流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教育关怀理念的提出,要求政府切实从制度层面采取措施,促进教育机会平等,改善弱势人群子女的生存状况并使之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大学教育要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中对弱势群体生命关怀缺失应引起广泛关注。对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关怀,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永恒主题,体育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生命的呵护与培养。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实质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宿迁市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是促进江苏省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对宿迁市弱势群体教育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弱势群体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为地方教育部门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题提供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中失业下岗人员的特殊心理表现,有可能对个体、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改善弱势群体心理状态的救助措施,主要应从心理教育、权力救济和社会培训三个方面持续提供帮助,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日益重视起来,很多家长都想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进而出现择校的现象。但是,择校对弱势群体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无法实现教育公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对弱势群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高考上大学是当代青年成长的主要路径.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随迁子女、贫困家庭学生等形成的高考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应对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要出台更多的政策保障高中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学校要践行素质教育让高中弱势群体发挥自身优势,家庭要转变学习观念给予高中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学生要淡化家庭地位观念和提高合作学习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争取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现在的高校教育由于教材老化的问题,已经在传统教育的行列受到了学生集体漠视。受教人群能够接触网络资源,听到各种各样、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这不利于学校统一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传输教育观念,可能会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产生扭曲的心理。因此,用大数据的方式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再制定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方式,采用大数据去改变学生,是当代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英语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出情感因素是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首先不是学习问题,而是情感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扶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弱势群体”这一社会学新名词,对体育教学中在生理、心理、运动能力上处于弱势的学生群体的权益保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选择制教学有可能成为保障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是社会工作关怀的主要对象,社会支持是现代社会扶助弱者的一种重要方式.社会工作如何向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为弱势群体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社会工作界的重要任务.目前,在农村,社会工作主要介入留守儿童、孤儿、老人、残痰人和贫困农民等弱势群体,而乡村教师是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因此,社会工作应积极关怀乡村教师群体,为他们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