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曾凡乡 《阅读》2013,(7):54-55
连环漫画《丁丁历险记》问世以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被译成48种文字,还被拍成了电影。丁丁走遍了世界各地,读者也仿佛与丁丁一起周游世界,增长见识。埃尔热一生共创作出版了25部漫画集,其中,《蓝莲花》和《丁丁在西藏》描绘了丁丁在中国的探险经历,充分展现了我国的特色。丁丁坚持正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结合萨义德的东方学与比较文学形象学分析王颖电影《中国盒子》对中国形象的描述,认为该电影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是一种简化和定型化的,它与东方学对中国形象的描述基本一致。本文进而认为,通过对中国形象"他者化"的描述,影片体现了导演王颖向好莱坞主流意识形态的靠拢。  相似文献   

3.
《烟草和魔鬼》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文章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剖析文本中的他者西洋形象,分析作者塑造西洋形象的方法,阐明他者形象塑造的时代与个人原因,最终阐明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借古喻今,表明日本明治维新后,相当一部分人对西洋文明浸入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延续西方的中国形象这一话题,在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指导下探讨当代美国白人作家妮科尔·莫娜小说《中国瓷器》中的瓷器文化形象。对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瓷器文化形象的探讨不仅为中国人了解瓷器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而且有利于中国人了解美国。当前,中国正在宣扬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瓷器文化形象的探讨可以减少日后中美交流可能会产生的文化误读,而且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比较文学的视角,通过对《红楼梦》中薛宝钗与《飘》中梅兰妮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揭示中西在研究女性文化时所体现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曾凡乡 《阅读》2013,(10):32-33
漫画家埃尔热擅长用简练流畅的线条来描绘人物形象,再以精彩的故事、浪漫的背景和幽默的情节打动读者的心。作为一名记者,丁丁从不轻易相信人们转告他的事情,他总是亲自去现场思考、调查。他的每一次探险都惊心动魄,他早已成为人  相似文献   

7.
红拂是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一个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不断改写中产生了变化。张凤翼的《红拂记》、凌濛初的《北红拂》和冯梦龙的《女丈夫》都是以红拂为主角的作品,并对红拂的形象和相关的情节进行了改编。通过对这四部作品的分析,可见红拂由一个有胆有识的侠女演变为了具有聪明才智、功利心和英雄气概等丰富特点的奇女子,其形象也变得越来越饱满。红拂的形象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其形象内涵的独特性,其形象不仅表达了文人对封建礼教的抨击,还体现了文人对得到赏识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古典小说《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自古以来一直是众矢之的,她在无数的谩骂声中走过了几个世纪,"毒妇"的形象是许多人对她的刻板印象。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则一直被认为是温柔善良、自强不息的女性代表。本文通过对男权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分析和对以上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与命运的比较,试图阐释她们命运的必然,并对男权社会以及这种制度下的叙事文本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等新形势下,形象的建构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形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形象的认识应该是变化发展、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独立学院文化形象,要把独立学院作为形象主体,抓住形象中反映和蕴藏的文化意蕴,从形象主体本身和与之相关的客体社会公众两个视角对形象进行整体观照,找准切入点,努力建构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特点的个性化的文化形象,从而进一步拓展独立学院形象的文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曾凡乡 《阅读》2013,(6):32-33
漫画家埃尔热擅长用简练流畅的线条来描绘人物形象.再以精彩的故事、浪漫的背景和幽默的情节打动读者的心。作为一名记者,丁丁从不轻易相信人们转告他的事情,他总是亲自去现场思考、调查。他的每一次探险都惊心动魄,他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重友情、有勇气、有智慧和正义的化身。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探索《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如何对传统黑人妇女的模式化形象进行颠覆。主流文学主要构建了四种常见的黑人女性形象:女保姆、女家长、福利母亲和无耻的荡妇。主流文学对黑人形象的歪曲,目的是为了维持黑人女性的从属地位。在彼拉特、瑟斯身上,莫里森颠覆了白人文化中"专制的女家长""顺从的黑人女仆"形象,重塑与还原了黑人女性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奥运背景下,《泰晤士报》对中国的关注显著上升。《泰晤士报》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态度是客观的,但偏见依然存在,倾向性比早期更为突出。《泰晤士报》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变迁表现为"去政治化",政治议题的比例大大减少,经济议题报道量居首位。在报道方式上更加注重策略,针对性加强,对华政治报道的倾向性表达更加隐蔽。  相似文献   

13.
形象学就是研究一国文学中对于"异国"形象的塑造或者描述,而游记为比较形象学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本文通过18世纪末期不同的形塑者们的游记和信件分析了歌德、赫尔德和佐伊姆因为各自不同的身份、背景和视角,塑造的各自眼中不同的"他者"意大利的形象,构成的形塑者对于他者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上他身上坚强的性格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个面对生活,面对磨难,不屈不挠的"硬汉"形象。《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硬汉"形象的塑造,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亮剑》中的李云龙性格中也有"硬汉"的一面。本文对海明威"硬汉"形象和李云龙的"硬汉"英雄形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阐述了两部作品中"硬汉"形象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韩非作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人孔子被异化为:表面符合儒家,实际宣扬法家思想的孔子;一反儒者形象,代法家立言的孔子。异化的孔子是一个假托的虚拟性文学形象,是韩非宣扬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载物,具有政治、文献、文学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是古人描述的一个神奇的异类世界,不论这个世界的畏兽、神祇、远国异人是否存在,它们都构成了古人对与自己不同的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想象.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山海经》文本的基础上,按照书中的神人畏兽形象的产生方式,将其分为以现实基础为主导施以想象加工的畏兽形象、文化心理与想象力齐驱创造的神祇形象和对照情结下产生的远国异人形象三类,以此窥探古人如何看待与自己相异的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之象征意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中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的珍品。本文笔者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的人物象征及出现的意象进行精细解读,剖析其原型意义及隐喻世界的秘密。  相似文献   

18.
马克·吐温的《;历姆·索亚历险记》和怡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真实地描绘了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丑恶面貌。体现了作者追寻自由、民主与平等的理想。通过两住主人公(汤姆和哈克)性格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作者赋予这两位少年人物身上的深刻象征:马克·吐温通过汤姆、哈克形象的塑造来比喻当时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美国资产阶级,他通过描述两住少年对自由与平等的不懈追寻来激励当时年轻的美国资产阶级对自己的理想的坚持。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品中,关于母亲形象的塑造不在少数。《弃老》和《楢山节考》便是两部以弃老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描写了母亲形象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析,通过对小说的背景、母亲的性格、选择不同的分析,主要探讨两部小说中母亲形象的异同。相比之后可以看出,两者的主人公都是独立刚强的日本女性,《楢山节考》中刻画了一位慈爱而无私母亲形象,为家庭大局考虑选择了上山。在相比之下,《弃老》中的母亲的选择是一种厌世观的体现,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废都》中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意识社会"的附庸玩物,还是作为作品中完成知识分子迷茫困境中突围的不可或缺的拼图,文坛历来广有争议。我们可以借助西蒙.德.波伏瓦的理论,从"废都"社会背景、女性自主意识迷失原因、作者关于女性形象的思考、女性形象抗争的结局四方面分析,对《废都》中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个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