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理性积淀和内在体现,代表了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而在近代以前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亦无机缘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因此,中国古代哲学在历史上具有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质,即立足现实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以辩证思维方式解决人与世界之关系问题;探讨社会人生以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以独特的表达方式阐述对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康德价值哲学一直在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问题。康德把"人是目的"作为自己价值哲学的最终追求和本质,对人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康德对人本身的关注引起其后哲学家们对康德价值哲学批判性的思考,推动西方价值哲学发展,奠定了康德先验性价值哲学在近代哲学史上的源泉地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对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深刻地"扬弃",针对西方哲学对于形而上存在的探究,马克思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限于当时时代的强烈呼唤,马克思仅就对物质世界中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地哲学思考.这种思考使得他要迫切提出一种解决的途径和方法,那就是实践.马克思实践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语言分析哲学与解释学的交流与对话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罗蒂和阿佩尔基于不同的哲学传统 ,都对此作出了努力。罗蒂通过对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 ,提出了消解权威、强调对话的后哲学文化。哲学、科学等学科都成了后哲学文化中的平等成员。哲学没有了昔日的光环而成为众多对话者中的普通一员。阿佩尔则基于对康德哲学的改造而把先验哲学、语言分析哲学、实用主义、解释学等有机结合起来 ,提出了先验语用学 ,完成了“语言学转向” ,使之成为第一哲学在当代的第三范式。  相似文献   

5.
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以理论思维去抽象、概括、描述和解释思维对象(存在)的运动规律,即在理论思维的层面上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而技术是在实践的层面上完成这一统一.与科学和技术活动不同,人类的哲学活动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进行"反思".本文仅从20世纪科学和技术的四大成果即: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说、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来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述康德"理性"哲学中的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考察康德在其哲学中对科学与宗教的界定来指出它们的联系.理性的批判是科学与宗教得以产生的基础,科学是对理性的合理批判,宗教是对理性的合理批判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时代决定哲学,哲学反映时代。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主义繁多、学派林立,但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而决非远离世界的遐想。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现代西方哲学也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它们与时代紧密相联。离开现时代,就根本无法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在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从现时代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地研究和评介现代西方哲学,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实行,“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贯彻,进一步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评介现代西方哲学,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正确地理解现时代和怎样正确地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与现状,从而正确地把握它的发展总趋势的问题。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王颖 《保定学院学报》2008,21(2):77-78,102
人的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西方哲学家们探求人性的内涵,不断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摇摆.梳理从古希腊哲学中的"灵魂说"到康德的"理性人"的人性论的种种观点,将西方哲学中的人类理性按其发展的线索重新综合,探究人性新的内涵,为人性的解说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9.
“回归”不是重复和还原,而是心灵的一种反思。通过对老子的回归自然、尼采的回归自我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等“回归”现象的剖析,从哲学的角度以批判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和“人文”的联姻、“理性教育”与“工具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涉及哲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各个领域,触动的是心灵,对人与世界的关注是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莎菲是一位深层心灵觉醒的女性,与其他走出家庭、迈向社会的觉醒的中国"娜拉"们不同,其首先面临的是一个生命自我的问题,以自身为标本对世界和自我本身进行叩问,建立了关于自我的新维度.自我被当作精神世界看待,通过对世俗、肉身存在的反思来取得的,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存在意识,对自我孜孜不倦地挖掘、坚守和追寻,构成伟大而痛苦的循环,实现精神自救的旅途.  相似文献   

11.
卢梭"倒转式"思考问题的方式给了康德以极大的启发。卢梭在张扬理性的高亢的主旋律中,反思启蒙运动的内在矛盾——理性与自由的冲突。这激发了康德对自由问题的关注,并成为其终身研究的核心问题。卢梭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回归自然,康德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超越自然。康德以"人有善的倾向"的人性论为逻辑起点,以"现象界"和"物自体"的世界二元划分为哲学背景,以"自然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教育二元划分为理论根据,以其关心的"自由意志"为侧重点,提出了教育应该实现由"自然教育"向"实践的教育"的转变,从"现世教育"走向"未来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康德把探索科学知识能够成立的先验逻辑条件规定为认识论研究的基本课题。康德认为,因果性等认知范畴是对逻辑判断自身逻辑意义的揭示,认知范畴从逻辑上构成了人的科学认知能力;人的先验自我统一性是范畴合法使用的逻辑依据;知性范畴使人能够超越个体有限性,建构起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体系;知性只有在经验活动范围内的使用才是客观有效的。康德对知性分析中阐发的这些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康德指出,辩证法虽然是一种对立,但它与矛盾的对立不同:后者对立的双方必然一真一假,前者则可同真同假。对同真同假两种辩证法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康德的辩证法思想涉及哲学所有的核心问题。对康德的重视,使我们当前进入困境的辩证法研究获得一个有益的转向。如何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融入西方哲学史的大背景,康德是一个比黑格尔更值得重视的中介。  相似文献   

14.
体育本身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哲学。对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进行文化、哲学层面的探讨,不仅是对新课标表达一种哲学理性的价值关怀,更是对人、文化与课程三者关系的深层追问,从而彰显新课标对三者传统关系的反思、超越和重构,开拓一个崭新的科学文化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问题作为西方哲学尤其是古典哲学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其内涵之丰富、范围之广泛、思辨之抽象、玄想之辽远,是其他学问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它是所有哲学问题中最为复杂最令人困惑当然也是最具有魅力的哲学问题.从历史上来考察,我们可以把本体论分为古代本体论、中世纪近代本体论和现代本体论.它曾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统治地位长达2000多年之久,并且直到今天仍然是哲学家们热烈争论的问题.因此研究本体论问题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的发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哲学、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科学的关系;三是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世界文化的关系。一方主导和多元并存将可能是未来中国哲学的基本格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世界化、现代化发展统一起来,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可行的进路。在中西融通中通过吸收当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当代西方哲学,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重建人的精神家园,是未来中国哲学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17.
我们面临的世界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即是一个由经验科学、哲学、神学有机综合的完整世界,因此,我们所面临的存在本身是完整的,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这使得我们在某一阶段只重视其中的一个,从而使整个世界呈现出相互分离的状况,索洛维约夫通过对西方哲学的批判,揭示了完整世界的内涵,给西方哲学固有的缺陷开出了药方。同时也说明了西方哲学的理性来源与宗教来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种单纯解释世界的知识哲学,而是一种为了实现人们的解放而改造世界的价值哲学,即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其以实践思维方式为主导,改变了哲学对世界的思考方式,充分体现了哲学的实践功能。只要对其实践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就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本质、精神实质等进行理解与掌握。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价值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本价值哲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休谟和康德哲学的最大的相似点莫过于它们都是不可知论.有人说休谟哲学是彻底的不可知论,而康德哲学是不彻底的不可知论,但仔细考察他们的认识论著作,应该说他们两人哲学都应属于不彻底的不可知论.像休谟自己所说的"温和的怀疑论".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一门教人求索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哲学的本性在于怀疑、反思和批判,在文化激荡中彰显真善美,提升人的道德涵养和精神境界。中师哲学课程的开发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为两翼,扩展文化视野,将哲学思想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突显哲学的现实价值为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