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比较中国男篮30、31届奥运会所有比赛,找出伦敦、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投篮方式与得分效率差异,为中国队下一届奥运会比赛做参考.采用录像观察法等,运用新奥特喜马拉雅非线性编辑软件和Adobe Premiere Pro CS3非线性编辑软件,将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所有比赛每一次进攻投篮切割出并做分类统计,计算出中国队每名球员进攻方式及技术数据,再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30届奥运会中国队提高了进攻速度,注重个人强攻,依靠突破寻找得分机会.31届里约奥运会,队员中距离得分较为稳定,个人突破进攻稳定性有明显提高, 把握快攻机会较好,但外线队员三分远投得分能力偏低,突破分球为同伴创造投篮机会不多,创造快攻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的比赛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姚明退役后中国男篮的总体攻防能力下降明显,在进攻方面,三分投篮数、罚球命中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快攻和内线得分方面存在显著差距;在防守方面,前场篮板球能力下降非常显著.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技战术指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录像观察、技术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比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6场比赛与对手进攻技战术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中国男篮除了在罚球、盖帽上略占优势外,在二次进攻、前场篮板差距显著,在抢断、助攻、失误、快攻得分方面和对手也有明显差距.通过分析认为,中国男篮对抗能力,特别是对抗条件下完成进攻的能力、基本技术运用速率过慢、进攻方式单一、攻守转换能力不足是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第27届奥运会、第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参加比赛的技术统计,对中国男篮得分能力与对方进行了对比与研究。中国男篮在世界级的大赛中得分能力提高不大,进攻投篮次数较少,表现为比赛中得分与进攻绩效较低、进攻速度与对手有拉大的趋势、在进攻技术运用的准确性上有退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男篮比赛相关攻防技术指标,伦敦奥运会男篮整体攻防质量较北京奥运会有了提高,中国男篮下滑明显。运用因子与聚类分析法检验分析所得数据,把相关技术指标分为:进攻因子、反应因子、心理因子和身体因子四个因子,得出这四个因子是决定球队成绩主要因子的结论。聚类分析结果:美国队独归为一类;其他队伍两届奥运会归类有所变化;中国队与以西班牙为代表的欧洲强队归为一类,相似特征明显。加强与欧洲强队学习交流,提高队员力量素质及在强对抗条件下自身的技战术发挥能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运用比赛实况级录像观察、技术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第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和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能力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姚明和易建联缺阵导致中国队的内线实力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决赛中表现出进攻整体效率低下,各位置个人有效进攻能力较弱。在争抢篮板球的主动性和凶狠程度不高,鲜有抢篮板球的战术体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参加的5场比赛进行分析,探寻中国男篮与竞争对手在攻防能力方面的不足。结果表明:在进攻上,中国男篮整体得分能力低下,外围远投能力欠缺,内线攻击力不强,体能不足、对抗能力差,快攻反击能力弱,组织进攻不流畅、助攻能力低下等;在防守上,整体防守战术形式种类少、变化单一,抢后场篮板球能力下降明显、抢断能力不足、犯规质量不高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0届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与前八名整体进攻和防守技术数据做对比,将前八名5个位置的主力球员得分指标、主动指标、被动指标、意识指标的均值与中国队5个位置主力球员做比较,找出中国队队员与世界强队队员之间的差距.得出结论:中国队只有5号位易建联一人可与国际强队抗衡,其它位置主力队员进攻和防守能力与国际强队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9.
第25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赛实况级录像观察、技术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第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男篮进攻中抗干扰得分能力较西亚强队差距明显;在缺少内线姚明的情况下战术呆板,主力队员特点不突出,特别是在决赛中表现出防守整体质量较差,个人防守被动,难以有效控制对手的进攻。  相似文献   

10.
对参加第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竞赛对手6场比赛的进攻技术数据,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已具备世界优秀中锋球员;但中国队外围队员进攻能力与对手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进攻方面过分依赖内线,内线整体得分能力不及对手,三分命中率低下,缺少场上组织核心;中国队战术缺乏理念,整体性差,打法单一,缺乏鲜明的特点;比赛中队员攻击力量不均衡,失误较多,对抗能力差,破紧逼防守乏术,比赛作风不顽强等,是中国队本届世锦赛不能取得更好成绩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第28~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8-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攻防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第28届奥运会相比,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有所提高,集中体现在场均得分、2分投篮命中率、罚球命中率、助攻、失误和封盖方面,但中国男篮与对手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缘于防守能力差、对抗能力差和体能差。增强中国男篮竞技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完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CBA联赛的比赛质量、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培养、扩大与世界强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以第28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队与对手的技术统计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方法,从攻守两方面对中国队控制篮板球能力明显提升、总投篮次数和命中率低﹑犯规质量不高等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注重锋线、外围球员进攻能力的培养,加强快速、精准投篮技术训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第28届奥运会中外女子篮球快攻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第28届奥运会女子篮球比赛世界强队和中国队的快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从中归纳出世界女篮快攻发展的新特点,并找出中国女篮快攻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女篮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第28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看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通过雅典奥运会男子篮球的排名及中国男篮的全部比赛,根据数据分析和中国男篮的现场表现,对参加本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的中国男篮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定位,指出了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主要差距,并着重提出了参加2008年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国男篮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美国梦六队雅典奥运会失利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梦六队在第28届奥运会上只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从而打破了美国梦之队自1992年参加奥运会以来不败的局面.通过对美国梦六队在本届奥运会上比赛失利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客观地认识美国梦六队的实力,并为其他国家篮球队提供借鉴经验,为更好地推动世界篮球运动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分析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顶级强队的两场比赛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在总投篮次数、两分球投篮次数以及命中率、罚球次数、篮板球、助攻、抢断、犯规、持球突破技术方面与世界顶级强队有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整理1998至2006年的三届世锦赛和两届奥运会的比赛技术统计资料,对80支参赛队样本的16项技术统计指标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加以处理,建立篮球队竞技表现的因子模型,借助这一模型对第15届世锦赛参赛球队竞技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归纳出强队竞技实力结构的特征及取胜之道。通过纵向比较2000年以来的四届中国男篮的竞技表现因子特征,分析中国男篮近年来的动态变化状况,为中国男篮的建设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男篮在27届奥运会比赛中若干技术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男篮在篮下进攻、争抢篮板球、个人和集体防守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强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国男篮运动员缺乏在强烈身体对抗条件下进行国际比赛的经验和能力。在今后的训练中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中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防守技战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拥有世界级中锋的中国男篮在2002年世锦赛仅获第12名,与世界强队在防守上的差距始终是我队的软肋.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6场比赛作了研究,并与2002年世锦赛的7场比赛做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在防守战术的数量及变化、防守第一阶段的效果、后场篮板球的控制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在无干扰投篮、对方在限制区接球、联防和全场紧逼的质量等方面还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为在北京奥运会取得更好成绩,作者提出了续聘外教、鼓励球员出国、吸纳外员、变封闭式训练为开放式训练、转变全国各级教练员的防守理念、改进防守技战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